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障机制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障机制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9-07-10 11:2312

摘要:摘要: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语言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发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少数民族语言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逐渐趋于流失,保护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本文在结合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现状基础上,就当前少数民族语言传承

  摘要: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语言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发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少数民族语言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逐渐趋于流失,保护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本文在结合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现状基础上,就当前少数民族语言传承与发展存在的困境与机遇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从立法、行政、教育和互联网四个维度对少数民族语言保障机制予以完善,同时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对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 语言保障 机制完善

民族文化论文

  一、少数民族语言保障机制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主体,它适用在日常生活中,与文化的发展传承息息相关。它是认知事物、认同民族文化的一个必不可少载体,能开启探索世界文化的大门,其价值不言而喻。当前,我国在少数民族语言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缺乏专门的立法保护。我国拥有庞大的法律体系,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群众较为关注的契约问题、财产保护等问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例如合同法、财税法等,但是对于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方面的法律却不尽完善。我国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大不多数是对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进行原则性的阐述,没有涉及具体可操作性的做法。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难以展开,也使得各部门进行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工作缺乏法律依据。本文认为,制定少数民族语言专门性的法律是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一项重要的工作。现今的法律中只有较少法律能特别针对性地提出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明确权利规范,过于笼统和散乱。缺乏专门立法体现我国对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降低少数民族语言在群众心中有存在感。

  (二)语言教育管理不规范。当前,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学,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语言教育管理不够规范,出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文授课在双语教育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甚至被改为纯汉语教学。众所周知,母语教育是在代际沟通交流中得以保留和传承的,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母语,开设双语教学执行力度不大,更加难以在青少年中形成使用母语的思想,自然而然放弃对本民族母语的使用。双语教学中,母语教学比重下降,从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政策来说是有益的,有利于形成大一统的语言格局,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社会功能却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少数民族语言竞争力不强。虽然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由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和汉族组成,但是少数民族人口基数相对较少,在现代生活方式严重冲击下,较难保持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生活方式,从而对少数民族言语发展起到阻滞作用。再加上汉语使用队伍庞大,已经击败少数民族语言成为一支独大的强势语言。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地发展,原有地域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各族人民聚集在一起,多种文化的碰撞以及思想上的交流,少数民族群众被汉化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影响彼此生活习惯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挤压。作为弱势语言的少数民族语言在人口使用数量、使用范围上远远低于汉语,这就导致汉语成为主导地位,少数民族语言只能屈居汉语之后,并受到汉语的实力碾压,加剧少数民族语言濒临消失。

  (四)媒体传播强弱对比明显。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汉语走进了千千万万个少数民族家庭。以汉语为传播媒介的各类刊物在少数民族地区比比皆是,而少数民族语言的电视、电话、广播、书刊却难觅。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受到媒体的引导,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汉语文化的影响、受到汉语教育的熏陶,进而慢慢忽视自己本民族语言,导致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也会自觉使用汉语而不是母语。

  (五)民族语言教育发展进程缓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使得当地的教学教育水平难以有较快发展。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办学资源严重匮乏,学校管理不规范,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师资水平低等问题层出不穷,从而导致文化传承主体学习受阻和传播少数民族语言的成员断层。民族教育跟不上,青少年发展受限,很难接触到更先进的教育资源,長此以往对少数民族语言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很难在青少年时期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形成正确良好教育条件,引导其保护本民族地区母语,促进本区域语言的发展。

  (六)民族地区群众重视程度不足。地球村、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民族间杂居,从根本上减少了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机会,更加重视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汉语开始占据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工作的主导位置,导致在少数民族群众心中母语地位下滑。父母在生活学习中不重视对孩子母语教育,容易给孩子形成一个汉语比母语重要的观念。青少年时期的文化价值观和语言态度有所转变,在他们眼中母语没有实际作用,漠视本民族传统语言,进而出现不想讲母语、不能讲母语的现象,甚至会形成对本民族语言产生自卑感,这个观念一代传给一代,母语地位愈加低,最后难以避免地流失。

  二、建立完善少数民族语言保障机制的机遇

  语言作为传播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要保护传承文化首先就要保护作为传播桥梁的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需要我们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思考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不同文化碰撞的社会中将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发挥实效。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民族语言信息化规范化的建设、政府高度重视对民族语言的抢救工作、顺畅的信息化大数据平台、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为建立完善少数民族语言保障机制提供了遵循。

  (一)国家大力推进民族语言信息化规范化建设

  信息时代日益推动信息技术的高速化发展,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扩大交流空间,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化、规范化水平,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定期不定期采取各种措施,投入大量资金,使少数民族传统语言日趋朝着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创造一个良性民族语言发展环境,发展成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语言发展的保障力度也日渐提升。在现行发布的大量文件中,有关少数民族语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政策措施、保障机制等具有长期指导性的内容,可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提供政策导向和依据,规范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推荐阅读:《民族学刊》(双月刊)创刊于2010年,是由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民族刊物。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406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