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医学论文》徐伶俐团队在《中药材》发表《滇黄精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

徐伶俐团队在《中药材》发表《滇黄精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与中山大学药学院合作的徐伶俐团队在中医药领域核心期刊《 中药材 》2024 年第 3 期发表题为《滇黄精化学成分的研究》的学术论文,首次系统解析了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根茎的化学成分,为这一传统中药材的药用价值开发提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与中山大学药学院合作的徐伶俐团队在中医药领域核心期刊《中药材》2024 年第 3 期发表题为《滇黄精化学成分的研究》的学术论文,首次系统解析了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根茎的化学成分,为这一传统中药材的药用价值开发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滇黄精化学成分的研究

  聚焦滇黄精成分研究,分离鉴定 8 种化合物

  滇黄精作为黄精属的重要药用植物,在传统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于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等,但对其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徐伶俐团队运用正反相硅胶、AB-8 大孔吸附树脂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滇黄精根茎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NMR)等波谱数据,成功鉴定出 8 个化合物,涵盖酰胺类、木脂素类等多种成分。其中,反式 - 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酯(4)、(-)-syringaresinol-O-β-D-glucopyroside(5)、militarin(6)、tetrahydro-5-oxo-2-furancaboxylic acid ethylester(7)为首次从黄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n-butyl pyroglutamate(8)则为首次从滇黄精中发现。

  新成分发现拓展药用潜力,助力中药现代化

  研究表明,新发现的化合物中,木脂素类成分(如化合物 5)在抗氧化、调节免疫等方面具有潜在活性,而酰胺类成分(如化合物 1、2)已被证实具有抗炎、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滇黄精的化学成分数据库,更为其在新药研发、功能性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多校联合攻关,学术成果获广泛关注

  该研究由两校科研团队联合开展,论文发表后迅速引发学界关注。截至目前,该论文网刊阅读次数达 5 次,网刊及 CNKI 下载次数均突破 990 次,彰显其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学术价值。研究成果同时得到学界肯定,为滇黄精的质量评价、资源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业内专家指出,徐伶俐团队的研究为滇黄精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动传统中药材现代化、提升中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原文刊登于《中药材》2024 年第 3 期第 634-637 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yix/23421.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医学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