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广西高新区发展现状与创新发展对策

广西高新区发展现状与创新发展对策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文章介绍了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并从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园区配套设施、产业结构、招商引资、人才等方面剖析了广西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广西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西高新区;创新发展;对策 高新技术

  【摘 要】文章介绍了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并从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园区配套设施、产业结构、招商引资、人才等方面剖析了广西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广西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西高新区;创新发展;对策

创业论文发表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代表,是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30年发展,我国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已达到168家。2017年,纳入统计的156家国家高新区全年实现园区生产总值9.52万亿元,占全国的11.5%;营业总收入达到30.7万亿元;企业实际上缴税费1.73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2.0%[1]。实践证明,高新区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高新区发展处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第三次创业阶段,探索实现创新发展的路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区是当务之急。

  广西第一家高新区——南宁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经过近30年发展,广西高新区着力转型升级,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大力集聚创新资源,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招商引资和园区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效辐射和带动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至2017年底,广西高新区总数达到12个(其中国家级4个)。

  1 广西高新区发展现状

  1.1 高新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1)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7年,桂林、南宁、柳州、北海、梧州、钦州、来宾、柳州河西、贺州、百色10个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 860.78亿元,同比增长30.65%;完成工业增加值2 042.32亿元,同比增长24.86%;完成营业总收入8 280.81亿元,同比增长23.83%;完成出口总额63.10亿美元,同比增长54.13%;实现净利润462.58亿元,同比增长30.11%;实交税金总额347.96亿元,同比增长23.05%。

  (2)高新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桂林、南寧、柳州和北海4个国家级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9.02%、39.04%、39.00%、28.62%。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9位,排在西部地区第3位,高新区已成为广西重要经济增长点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载体。

  (3)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中等行列。根据2017年科技部公布的全国147个国家级高新区(含苏州工业园区)的评价结果,南宁、柳州、桂林和北海4个国家级高新区分别位居第43名、第45名、第66名和第88名。

  1.2 高新区优势特色产业日益形成

  近年来,广西高新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日益形成,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与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柳州高新区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宝骏”“乘龙”“霸龙”“风行”等全国知名品牌,上汽通用五菱研发的E100新能源汽车、东风柳汽研制的S50EV纯电动轿车和M5EV纯电动MPV相继上市。南宁高新区持续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产业聚集了规模工业企业128家,实现产值810.46亿元,增长19%,占高新区规模工业产值的76.19%。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中盟科技园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桂林高新区培育发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三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创意产业等三大新兴产业的“3+3”产业发展新格局。北海高新区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等产业领域,集聚总部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制造与服务一体化企业,已初步形成北部湾地区电子信息、海洋生物等高质量产业集群。

  截至2017年底,10个高新区共有企业数26 02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 074家,上市企业49家,收入超亿元企业670家。

  1.3 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1)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2017年,高新区拥有一批各级政府认定的研发机构,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2家,占全区47.5%;重点实验室45家,占全区47.9%(总数达到94家);企业技术中心23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家;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都在高新区内。

  (2)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高新区已建有35家综合性和专业型孵化器,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共有孵化场地76.32万m2,形成了包括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创意产业园、信息产业园等在内的多元孵化器体系,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研发、生产、办公孵化场地等全方位服务。

  (3)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桂林高新区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产品开发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电子产品稳定性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柳州高新区推进广西先进制造服务基地、专利技术孵化及服务平台建设。北海高新区推进中国科技开发院北海高新技术服务业基地、北海高新技术创业园、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CSIP)北部湾平台建设。

  (4)人才培养和集聚成效明显。2017年,广西高新区从业人员中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12 501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1 067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达到214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达到532人,远远高于全区的平均数。

  推荐阅读:《创业邦》杂志致力于成为中国创业类杂志的第一品牌,以推动中国人创业和中国企业成长为使命和宗旨,关注和报道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家和即将创业者。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3366.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