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中医典籍译介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模式新探

中医典籍译介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模式新探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内容摘要:中医典籍凝聚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对其进行译介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过往研究对中医典籍译介的分析大多是从译介的主体、内容、途径、受众、效果5个方面展开。本研究一方面对中医典籍译介要素进行了补充,并尝试构建新的译介模式,另一方

  内容摘要:中医典籍凝聚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对其进行译介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过往研究对中医典籍译介的分析大多是从译介的主体、内容、途径、受众、效果5个方面展开。本研究一方面对中医典籍译介要素进行了补充,并尝试构建新的译介模式,另一方面对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本元与路径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中医药文化助推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中医典籍;译介模式;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

中华文化论坛

  作者:王银泉

  一、引言

  中國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该战略对于国家的文化传承与弘扬意义重大。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理所应当“走出”国门,特别是作为中医药文化精要所在的中医典籍,更是应积极“走向”世界。2019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将中医药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国际社会期待“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期待中国为全球治理带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而这种期待也正是当下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传播事业上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中国不断提升全球治理能力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中国的中医药文化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标本兼治等思想,都是从中医药文化中产生的。

  在此国家战略背景之下,本文对新时代中医典籍译介以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的推进提供建议与启示。

  二、中医典籍译介

  中医典籍译介并非简单的文本转换,在它之前,我们需要考虑“谁来译”、“为何译”、“译什么”、“对谁译”等问题,在它之后,我们还需要考虑推介、接受、影响等问题。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中医典籍译介展开了研究。然而,这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有2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第一,虽然中医典籍译介研究论文数量较多、角度较全,但其中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对译介内容的讨论上(刘迎春、王海燕 26)。由此可见,对中医典籍译介进行更广层面的探索是有必要的。第二,一些学者在探讨中医典籍译介时,参考、借鉴了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Harold D. Lasswell’s model of communication)。例如,殷丽(《海外译介模式研究》 54-59)受这一模式启发,从主体、内容、途径、受众、效果5个方面分析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在美国本土的成功译介案例;汪田田、杨姗姗(49-51)也依据这一模式,考察了“大中华文库”《本草纲目选》英译本的译介主体、内容、渠道、受众以及效果。可以说,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这一领域研究带来了许多有益启示,由此得出的中医典籍译介5要素(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对实际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医典籍虽然对中医理论、实践和文化的译介功不可没,但它仍然是我国传统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程颜、李在斯 1467),这使得我们在译介中医典籍时必须对相关工作的各个方面加以考虑。同时,5W传播模式与拉斯韦尔本人的政治思想、宣传研究密不可分,其内涵远非分解传播活动要素那么简单(高海波 38)。因此,以往研究依据具有特定内涵的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总结、得出的中医典籍译介5要素是否足以概括这一领域工作的基本内容,值得我们深思。

  推荐阅读:《中华文化论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繁荣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办刊宗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683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