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矛盾观对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转型发展的启示

矛盾观对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转型发展的启示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0-09-04 10:0512

摘要:摘 要:《论十大关系》是指导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当今,新媒体的发展和科技的更迭,受众的媒介习惯日新月异,传统媒体的主要矛盾深刻变化,媒介融合发展提上了日程。面对新形势、新

  摘 要:《论十大关系》是指导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当今,新媒体的发展和科技的更迭,受众的媒介习惯日新月异,传统媒体的主要矛盾深刻变化,“媒介融合”发展提上了日程。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论十大关系》和《论持久战》中蕴含的从整体出发、两点论与重点论等唯物辩证思维,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创新、稳中求进等战略思维,为广播节目主持人在积极探索自身的转型发展之路,以及认清形势,找准角色定位,完成传者使命上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论十大关系;论持久战;矛盾观;播音主持

当代

  毛泽东同志运用矛盾分析法来具体剖析和指导当时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论持久战》处处闪耀着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光芒,清晰而又正确地回答了大家一时看不清楚而又非常关心的问题,极大地鼓舞了抗战军民的信心。

  一、《论十大关系》和《论持久战》中体现的唯物辩证思维

  (一)从整体出发,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

  《论十大关系》创作于一穷二白时的新中国,正如文中所言:“从发展的观点看,这并不是坏事。穷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难。科学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就骄傲得很。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但越是条件不好,我们越要着眼全局,通盘谋划,方能扭转局面,转危为安。同一中看到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伟大的毛主席根据现实因素所划分出的十对范畴,相互独立和区别又相互依存和联系,统一于社会这个大系统当中,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论持久战》中通过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得出了中日双方的力量悬殊,并科学预测了战争发展的走向和最终的结果,使“速胜伦”和“亡国论”的说法不攻自破,这鲜明的体现出了从整体出发,把握矛盾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到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恢复和发展新中国的国民经济是《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同时,毛主席也兼顾了政治、民族、文化等各方利益。毛主席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此举促进了在当时政府包管资源分配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资源分配的合理,以及产业发展的均衡。

  《论持久战》告诉我们:“兵民乃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进步和正义的主体力量。只有认清了获得抗日战争的主体力量是谁,才能根据中日双方的矛盾特点研究战术,从而争取自己的战略主动性,方能赢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

  (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破除教条,勇于创新

  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苏联等)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局限性。完成于同年的苏共二十大之后的《论十大关系》,深刻展现了毛主席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基本观点,为的就是从对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中吸取教训,不重蹈覆辙,并最终落脚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该如何走的问题上,进行这样的“冷思考”,在毛主席那个热火朝天全民搞建设和新中国第一次实现工业化的大背景下,难能可贵。

  《论持久战》中曾经提到,战争规律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就是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纠正和完善,但是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因此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面对变化,我们必须要有勇于创新的魄力和探索改变的锐意,使之适应于新的情况,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二、当下广播节目主持人在矛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技术:线性不在,共时而声

  融媒体时代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线性传播的常理认知,依靠网络互连,传统节目中的音视频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进行再传播甚至是定向传播,并且能够被广泛的媒介载体收集和保存,传统广播节目的稍纵即逝瞬间拥有无限可能.但是,这也给新时代下的传统广播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如何才能在固有的传播形式当中解放出来去迎接新的变化,如何在快速更迭的互联网信息浪潮中站住脚跟,是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审核:把关空白,亟待填补

  人人都是主播和媒体的环境下,监管部门如何把好网络节目播出前的审核关,让播出的风险和事故概率降到最低,这块空白亟需填补。而且,在信息高度“碎片化”的时代,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和紧急现场,受众会利用手中的一切工具进行传播和扩散,我们甚至无法看到一个事件的全貌。于是追求感官刺激和新鲜感成为了互联网时代下普通大众随时随地的“现场报道”的定时炸弹。

  (三)传播:被动迎战,时效滞后

  传统媒体是党、国家、政府和人民百姓的喉舌,这是责任,也是共识。新闻之所以叫新闻,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它的“新”。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给了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以更广泛的展现空间,主持人能够不受地域限制地走出演播室去适应不同场景的传播需求。受益于手段的多样但也给广播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更激烈的竞争环境。“风格即风骨”,主持人的个性特色和自身的主持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如果主持人还是“千篇一律”或者“千人一面”,恐怕很难适应。

  三、对于当下广播节目主持人转型发展的启示

  (一)传播手段:创新思想、稳住步伐

  《论十大关系》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路线,更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需要遵循的准则。主持人如果只会简单地将音视频进行线性剪辑并传播的话,是无法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因此,融媒体时代的主持人必须解放思想,具備全媒体的视角和能力,不断拓展一档节目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今年的“两会”和春运的系列报道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播们就不断创新自己的传播手段和方式,丰富了节目的互动性和观赏性,全方位,多角度地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推荐阅读:《当代》,1979 年6月创刊,为季刊。1981年改为双月刊。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封面“当代”二字为今明{孔卧洛特·哈日达格(蒙)}先生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6660.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