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贵州民族风格合唱作品旋律的民族元素运用浅析

贵州民族风格合唱作品旋律的民族元素运用浅析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贵州民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许多富有特色的民歌旋律元素运用到合唱作品中,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但对其创作技法的研究,是比较缺少的,本文将会对贵州民族旋律元素在合唱作品中的具体运用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贵州民族合唱 旋律 民族风格 《 美术

  摘要:贵州民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许多富有特色的民歌旋律元素运用到合唱作品中,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但对其创作技法的研究,是比较缺少的,本文将会对贵州民族旋律元素在合唱作品中的具体运用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贵州民族合唱 旋律 民族风格

艺术论文发表

  《美术》(月刊)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文联主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美协的机关刊物,是面向全国美术界的学术刊物。

  贵州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了汉族以外,有17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劳动中,不但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更创造了深厚的精神文明。尤其是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音乐如:贵州汉族的山歌《太阳出来照白岩》、汉族花灯《踩新台》;雷公山清水江边的苗族《飞歌》《游方歌》;花溪河畔布依族的《好花红》《桂花开放贵人来》;乌蒙山彝族的《阿西里西》《庐虹高原》;都柳江畔水族的《单歌》《双歌》;石阡县仡佬族的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更有誉满全球的《侗族大歌》等。这些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和斗争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群众口头代代相传中,不断加工,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和体裁形式丰富多样。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都成为合唱作品编创中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为了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这批优秀的文化艺术,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贵州的音乐工作者在用这些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声乐曲、器乐曲的编创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贵州民族风格的合唱作品编创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高原我的家》(催文玉曲)、《杉林青青》(雅文曲)、 《唱不完的欢乐歌》(韩贵森编曲)、《踩鼓》(杨小辛、孙荫亭曲)、《摘菜调》(邓承群、刘致民编曲)、《木鼓敲起来》(王德文曲)、《月亮弯弯象牛角》(聂运忠曲)。要编创好民族风格的合唱作品,首先应把合唱这个多声部中的主旋律声部设计好。因为在音乐诸多要素中,旋律是音乐形象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是最富表现力的因素,常常处于主导地位,其他要素(和声、音色等)常常服从于这个“音乐的灵魂”。那么如何运用民歌素材编好“合唱”的主旋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民歌主题原样(或基本原样)的陈述

  选好优秀的民歌,是合唱编创的首要前提,许多民歌经过人们口头传唱,不断加工,其曲调流畅动听,结构完整,与合唱的节拍、速度等吻合。便于直接原样(或基本原样)作为合唱的主旋律声部来呈示,这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展现民歌的丰采具有重要意义。如谱例1贵州威宁彝族少儿民歌《阿西里西》,节奏明快,结构(一段式)简洁,形象生动,五声调式的乐曲虽然全终止在宫音(主音)上,但其内部有丰富的调式交替(商羽徵宫)现象非常完整。所以,直接原样作为童声合唱《阿西里西》第一段的主旋律(高声部)的呈示。

  例1:《阿西里西》

  例2:《摘菜调》

  如例2《摘菜调》词曲结合巧妙,调式调性(F徵)明确,结构(对比二段式)完整,活泼风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作者在改编的童声合唱《摘菜调》中,将其作为首部的主旋律,予以完整原样的呈示。这类例子还可以参见杨小幸编配的合唱《盘歌》(布依族民歌),邓承群改编的合唱《乐呵呵》(彝族民歌)等。

  二、民歌主题曲调不变(或基本不变)而重新填词的陈述

  为了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抒发当今人民的思想感情,人们常常用民歌曲调重新填词来演唱。比如陕北民歌《东方红》,就是根据《骑白马》的曲调重新填词而成的。又如下例《唱不完的欢乐歌》(布依族民歌,肖树文词,韩贵森编合唱)

  例3:

  谱例3是根据贵州修文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而改编的,原民歌为徵调式,由两个变尾重复的乐句构成,曲调欢快活泼。由于改编的合唱是给青少年對新时代对祖国和家乡的赞美之情,表现“欢歌唱不完”的自豪乐观心境,故进行了重新填词。但体现这个民歌风格的最重要的曲调和陈词,例如“阿是”“间鲁鲁”“嘎呐呐子”等,则完整地保留下来。此种类型还可参见韩贵森编曲,肖树文填词的童声合唱《迎着太阳唱太阳》(苗族民歌)、混声合唱《好花红》(布依族民歌)等。

  三、民歌主题的变化陈述

  将民歌主题在保留旋律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作某些变化,是合唱编写的重要技法之一。特别是重新填词后,为适应新词的需要,更要求变化。常见的变化手法包括:音高节奏的某些改变,加花(减花)的局部变奏,结构的扩充或缩减;调式调性的改变及根据歌词和音乐情绪的需要作较大的展开和自由变奏陈述等。下面以苗族飞歌《毛主席来到了》和《迎着太阳唱太阳》为例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

  例4 :

  上例是一首具有极大影响力和典型性格的贵州台江苗族①飞歌。表达了翻身解放的苗族人民,对领袖毛主席的热爱,对安定新生活的赞美之情。该民歌为女高音独唱,其徵调式的旋律气息宽广,高亢嘹亮,节奏舒展自由。除调式骨干音(宫、角、徵、羽)外,还有许多上滑下滑的变化半音(用滑音记号标记),有的民歌版本记录的这些上滑音为:b1-c1-#c2-d2,下滑音则为:b1-bb1-a1-g1。现在要将这首民歌改编成适合当今少年儿童的合唱作品,不仅歌词内容需要扩展和重新填词外,还需要将民歌的旋律作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根据这首民歌改编的童声合唱《迎着太阳唱太阳》的歌词是“太阳照在清水江,江水粼粼闪银光,苗家山寨的少年啊,迎着太阳唱太阳。太阳红,太阳亮,太阳光辉照四方,照翠山,照绿岭,照得大地披新装。照着你,照着我,欢欢喜喜进学堂,太阳亲太阳好,太阳就是共产党。”下面是这首三步曲式合唱的首部、再现部与结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463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