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文学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浅析民国时期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特点

文学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浅析民国时期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特点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民国时期对工艺美术和设计的研究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主要表现在:一、对工艺美术概念、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范围和在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有理论价值的研究。二、纳入到中国艺术史或美术史之中进行研究,对建立中国工艺美术史在内的完整的中国美术史

  摘要:民国时期对工艺美术和设计的研究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主要表现在:一、对工艺美术概念、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范围和在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有理论价值的研究。二、纳入到中国艺术史或美术史之中进行研究,对建立中国工艺美术史在内的完整的中国美术史和中国艺术史,起到推动作用。三、对图案理论、图案法、图案制作设计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包含了“D e s i g n”设计的内容,这是民国时期设计艺术理论的重要成果。相对来说,对现代工业设计等现代艺术设计的研究虽已起步,但还未普遍展开和深入进行。

  关键词:民国时期;工艺美术;写作成就 文学期刊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民国期间随着西洋画的发展,以及新的商业广告画、招贴画、图案设计、产品设计的发展,随着高等美术院校对工艺美术、图案设计教学的需要,对工艺美术、图案设计的研究和著述也得以展开。由于设计艺术一词还没有普遍运用,所以有关设计艺术的研究,大多使用工艺美术或应用美术、实用美术术语。

  中华民国建立后,蔡元培任首任教育部长,蔡元培曾留学德国学习德国古典美学,十分重视康德、黑格尔的美学学说和席勒的美育理论。他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和教育状况,力倡美育,多次演讲和著文“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于1918年4月15日《在中国第一国立美术学校开学式之演说》中,对美术的范围进行概定,认为文学音乐虽属美术(即艺术)范围,但文学一般属文科大学,音乐则各国多独立设专校,“故美术学校,恒以关系视觉之美术为范围。关系视觉之美术,虽尚有建筑、雕刻等科。然建筑之起,本资实用;雕刻之始,用供祈祷;其起于纯粹之美感者,厥为图画”。而图画包括绘画和图案。蔡元培还对图案和图画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图案在先,绘画继之,图案之中,又先有几何形体,次有动物,次有植物,其后遂发展而为绘画。

  二年后,蔡元培将图案分离出来,与其他工艺装饰、包装等合为“工艺美术”,从而确立美术的四大部门: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美术,为工艺美术的发展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91 3年,蔡元培聘请鲁迅到教育部工作,分管图书、博物馆等项工作,受蔡元培教育思想之影响,鲁迅于1913年撰写了《拟播布美术之意见书》,对何为美术,美术的本质特征与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将美术分类,或目之美术;耳之美术;心之美术。

  或形之美术;声之美术。或模拟美术;独造美术。或致用美术;非致用美术。将实用美术视为美术的重要一部分。他在讲美术的致用和目的时,认为美术有三种功能,其一为“表见文化”,其二为“辅翼道德”,其三为“救援经济”。在讲到第三种功能时说:“方物见斥。外品流行。中国经济。遂以困匮。然品物材质。诸国所同。其差异者。独在造作。美术弘布。作品自胜。陈诸市肆。足越殊方。尔后金赀。不虞外溢。故徒言崇尚国货者末。而发挥美术。实其根本。”[1]鲁迅是较早看到美术在救援经济中的作用,美术如何救援经济呢?当然就是以审美的形式和手段,即以设计、包装、装潢、工艺等方法,使我国商品获得美的品质,增强国货的竞争力,这比空喊崇尚国货要实际得多。所以鲁迅认为提高国产商品的品质和提高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力,发挥美术的作用,才是根本。所谓发挥美术的作用,也就是发挥艺术设计的作用。鲁迅是民国成立后,最早注意到美术与艺术设计在救援和振兴我国经济中的作用的艺术理论家。

  1922年,著名油画家和艺术教育家颜文樑在苏州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到法国留学他考察欧洲艺术教育后认为,在18世纪以前,欧洲的教育趋向于美的的装饰,19世纪后的艺术教育则趋于实用。如德国近五十年来工业学校林立,工业图案与设计成为各校的主要课程,欧洲各国艺术教育除提倡纯粹美的艺术外,无不亟图实用艺术的发展,使艺术不单专为鉴赏而作,同时也与工艺联络,以期达于实用。他发表《艺术教育今后之趋向》、《从生产教育推想到实用美术之必要——告本校实用美术科同学辞》,认为艺术教育与实用结合,是今后艺术教育的趋向。他在苏州美专创办实用艺术科,培养实用艺术人才,主张艺术教育同实用结合,可以辅助工艺品之美观,社会及大众可以更容易受美的感化和陶冶。他还指出近年来国人恒以艺术教育不切实用为虑,艺术家好自鸣高,不屑从事与艺术有关的工艺产品之联系,这是舍本求末。认为我国产品要提高质量,必须与美术结合,“艺术品之为用甚广,于工商界尤甚。我国工商界之各种出品,多因陋就简,其亟待于艺术界之改善而增加其产量者,至为急切!”颜文樑是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较早提出艺术教育同实用美术结合,进而发展工商产品的教育家,“余甚望国人憬然速悟,使美术与实业,两者不可分离,互相提携,改善出品”。他还提出一套新的艺术教育方针:“吾国今后艺术教育之趋向,当以经济为其标,道德为基本。易言之即以实用艺术为普遍之趋向,而寻求生产上之发展。进而研究纯粹的,美的,鉴赏的艺术。以真为目的,以善为标准,而达于美之极致。前者属于经济,后者属于道德,二者兼取,供今日艺术教育上之应用,间接上必有利益,可断言也”。[2]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复兴、社会发展,高等艺术教育中之设计艺术蓬勃发展,验证了60年前颜文樑关于工商产品与美术相结合之教育方针的正确性。除颜文樑外,美术史家与艺术教育家姜丹书也曾著文《美术与工商业》(1939)、《美术与衣的工业》(1941年)等文,认为我国以往之所以失败,其原因之一就是工商业与美术分离,而二者的结合,“此他人之经济侵略所由来而所由胜之重要原因也!”他还将工商业看成是国家经济之命脉,而将美术看成是工商业之命脉,称赞“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成立,主张加强艺术教育,发展“工业美术”和“商业美术”,“所望工商界与美术界今后更能彻底合作,以共同挽救国家经济之命脉”。

  由上可见,蔡元培、鲁迅是从艺术理论、美育的高度,将工艺美术或实用美术包括工业品的设计及工艺质量,商品的包装等,作为美术的四大门类之一,从美学和艺术理论上,解决了工艺美术或设计艺术、实用艺术的地位和功能,为民国以来的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美学与艺术理论基础。颜文樑、姜丹书等人则在艺术教育中,力倡美术与工商产品的结合,工商界与美术界结合,以此来振兴中国的经济,提高工商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颜文樑和姜丹书等人,将工艺美术、实用艺术、或工业美术、商业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论述了实用美术或艺术设计在艺术教育中的现实作用及对国家经济发展,对工商产品提高质量的功能。

  陈之佛是现代较早从事图案设计和图案研究的工艺美术家。1916年夏他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教图案、图画、机织法等课,他在该校日籍教师管正雄指导下于图案与绘画得到深入钻研,使他的志趣由工业转为美术。1917年他编写了《图案讲义》,由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印行,是我国图案学的处女作。1919年,陈之佛到日本留学,成为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第一名外国留学生,也是我国第一个去日本学习工艺图案的学生。他在日本学习期间,受教于该校图案教授兼图案科主任岛田佳矣。岛田对他讲,日本的图案是从中国古代艺术中发展来的,告诫他不仅要学他国艺术,更要吸取、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艺术。这对陈之佛后来立志研究中国图案产生较大影响。回国后,陈之佛接受上海东方艺术专门学校聘请,任图案教授。20年代的上海,都市文化发展较快,商业竞争激烈,实用美术既是商品包装和设计的需要,也是产品宣传的手段,但实用美术人才稀缺。陈之佛就在上海福生路德康里二号

  底层一间大房中自己的住址,和朋友一起开办“尚美图案馆”。他一方面从事图案设计,一方面从事图案研究,编辑自己创作的染织图案纹样《图案》第一、二集,由开明书店1929年出版。他办的“尚美图案馆”是一所培养设计人员的学馆。他还结合厂家生产实际需要绘制图案纹样。有的艺术院校受其影响也开设图案课程,成立独立的图案系科,促进了民国时期工艺图案教学和创作设计的发展。陈之佛当时是上海著名的图案设计家,为《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文学月刊》等刊物,并为开明书局、天马书局出版的文学艺术书籍,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如《鲁迅自选集》、《茅盾自选集》、《郭沫若自选集》、《苏联短篇小说集》、郁达夫《忏余集》等,都是他设计的。他的这些封面设计,大都用几何图案,或花草纹样、或中国古代器物作装饰纹样,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与民族特色。陈之佛还在上海美专、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立达学园、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立北平艺专和国立杭州艺专合并后的国立艺专(任校长),教授图案设计花鸟画课程。

  从1930年到1937年,他先后出版了《图案法ABC》、《图案教材》、《中学图案教材》、《图案构成法》、《表号图案》,以及《西洋美术史概论》、《艺用人体解剖学》等,特别是图案学著作,以及他的有关图案设计的论文,成为我国现代图案理论的重要代表作。陈之佛在从1929年到1949年之间,在《东方杂志》、《艺术旬刊》、《中国美术会季刊》、《美术杂志》、《文艺先锋》等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与外国之工艺美术和图案研究的文章30余篇,如《现代表现派之美术工艺》《(东方杂志》2卷18号,1929年)、《现代法兰西的美术工艺》《(艺术旬刊》创刊号,1932年)、《古代墨西哥及密鲁艺术》《(东方杂志》28卷12期,1931年)、《中国历代陶瓷器图案概况》《(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2卷3期,1935年)、《美术与工艺》《(中国美术会季刊》1卷2期,1936年)、《工艺美术问题》《(文艺先锋》11卷5期,1947年)等。这些文章,或对中外工艺美术史进行探讨,或对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问题进行研究,均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如他在1936年发表的《提倡工艺美术之重要》一文中,读到西方列强各国对我国搞“经济侵略”,我国成为他们争夺的市场,我们仅喊“提倡国货”的口号是不够的,非加一番“改良国货”的实际革新不可。“提倡国货,改造工艺形态,造成一个新兴的有战斗性的工艺势力,作积极奋斗,才是正当挽回利权的途径”。陈之佛将发展我国的工艺美术,作为经济振兴、抵御外货的重要手段。他在《工业品的艺术化》中,分析了现代社会大工业的发展,工业与艺术结合,“工业品艺术化”,将艺术化看成是“工业的最大价值”,“大概此后产业经济上的竞争,必由制品的是否美化而分胜负,即出产那种机械的、实用的、技术的、优越的制品,乃为此后对于产业努力的要点。制品的图案,亦必为产业上极重要的要素,倘能决定了这样的产业上的方针——实用上更有的表现,则一般民众与艺术的态度,自然与从前大异了”。[4]陈之佛指出了产品设计和图案设计对工业品的重要性,同时还看到,一旦艺术与工业品结合,对大众的审美能力和趣味也将发生重要影响,以往的纯艺术品,只满足教育家、搜集家、博物馆、古董商人的需要,现在艺术与工业品结合,“艺术以最实的意味与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相关切,艺术化的制品,亦在最大价值之下而成为一般民众的生命之粮了”。陈之佛将产品的艺术化看成是普通民众接受艺术、也就是艺术大众化的重要手段。

  另一位民国时期较重要的图案设计家和研究者是雷圭元。他于1927年毕业于北平艺专,留校任教,他在读书期间便对图案产生浓厚兴趣,擅长漆艺和蜡染。1928受林风眠邀请到杭州艺专任助教,1929年与艾青结伴前往法国留学,半工半读,在一家工艺美术小工厂担任设计师。1931年学成回归,回杭州艺专任教,创作大量漆画、蜡染、油画与图案画。

  如漆画《渔归》参加了上海工商业美术家协会的展览会,油画《种瓜得瓜》参加1936年全国第二届美展。1936年他出版了专著《工艺美术技法讲话》,讲述国内外漆艺、染织以及玻璃窗的装饰等工艺技法,以及图案研究的心得。1940年代,雷圭元将自己多年对图案研究的成果,著成《新图案学》,并于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新图案学》对图案与人生、图案的源泉、图案形式美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民国时期图案与艺术设计理论的重要成果。此书涉及的内容,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图案,包括装饰、建筑、工业产品设计,由于当时通用“图案”一词,所以叫“新图案学”,实际上,用我们今天的术语,其内容为艺术设计。此书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心得上,均有新的创造。如在“图案与人生”一章中,雷圭元从人类学角度看待人体装饰艺术,吸收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中的观点,认为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是最原始的。他还对人与自然、艺术生活、生活艺术、技术与艺术等问题进行阐述。特别是他对人类的生产和动物生产的比较,富有学术意义。认为“技术的熟练生产,确然形成了艺术的成就”。动物也生产如蜜蜂筑巢等,但他们只是为自己和下一代,他们的技术也很熟练,但只是为它们本身而工作,是属于他的肉体的。“人能够按照各种的尺度而生产,是离开自己肉体的要求,自由运用他的技术,并且能够做有意义的创造活动,按照艺术的法则,形成艺术”。[5]这段话从美学与创造学的角度,阐明了人类生产与动物的差别,论述了人类生产的创造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可以说这些思想是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美学基础理论中的重要问题。雷圭元的这些阐述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观点很接近。马克思的这部手稿1932年才发现,1980年才译成中文,不知雷圭元是否间接读过马克思的观点,或为雷圭元自己思考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比较人类生产和动物生产异同后,得出的结论。这说明雷圭元善于对有关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问题,作深入的美学思考。

  《新图案学》对“图案的源泉”论述也颇具新意,从人体圆的感觉、身体比例的感觉、颜面的感觉、手足的感觉、乳的感觉,探讨“塑造形的肉体感觉”,还谈到建筑的精神表现、理智的线条、情感的线条、几何形的智慧游戏、天文和矿物的几何形的源泉,“一切美的源泉,却都存乎自然,自然存乎数这一环中。自然与几何学,几何与形,形与美,亦即为一个大的环。再回到动植物及人自己身上观察一下,构成动植物和人体的基础,完全是由于与结晶体相似的、有组织的细胞组成的。原来美的源泉,不仅是数的构成,还有生命和力的内在的法则存在。动的、健全的、有组织的生生不绝,于是日新而达到创造的境地”。这些论述,揭示人类设计,形式美和自然的关系,他引用唐代诗人司空图《诗品》中的八个字进行概括:“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新图案学》中“图案的事业”一章,将图案事业的目的和作用规定的:“图案的事业,是文明社会新兴事业之一种。它是产生于近代生活方式,达到美——快乐,和善——适用要求的具体表现。换句话说,是近代应用艺术和应用科学作用调和而使现实得以活泼新鲜的艺术生活。在这样的艺术生活中,提高了人生的审美伦理的价值,且成为与文明进步合而为一的神圣事业”。[6]雷圭元对图案事业(即设计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定位,是正确又及时的。此外他对手工艺与机器工艺进行了细致剖析,一方面,从手工艺走向机器工艺,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但另一方面,机器不能完全代替手工艺,认为在审美方面,有时不一定要规矩划一。

  除各天主教堂外,还有礼查饭店、横滨正金银行、台湾银行、震旦大学等,都采用其花玻璃,在上海和外省都被采用。这些记录,成为我们研究上海近代工艺美术史的重要资料。

  另一位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和艺术史家李朴园,他在林风眠主持的国立杭州艺术院任教,并主编《阿波罗》杂志,出版《中国艺术史概论》,翻译雷那赫的《阿波罗艺术史》。他对中国现代艺术史也十分关注,对中国现代艺术史也进行了研究。李朴园等人著的《中国现代艺术史》,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于1936年出版。本书分门类撰写合为一本。工艺美术为李朴园著、音乐为李树化著、绘画为梁得所著、戏剧为杨邨人著、电影为郑君里著,撰述者均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李朴园著的工艺美术部分分章如下:前词、中国工艺美术略史、历来中国社会对工艺美术的思想、现代中国对工艺美术的思想概略、现代中国对工艺美术的教育设施、现代中国对工艺美术的提倡概观、现代中国对工艺美术的工作方法一斑、现代中国对工艺美术的举例与说明、结论。总共约30000字。李朴园在所写的“工艺美术”部分的前词中说,本书将对现代中国的工艺美术,做一个简明的观察,但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工艺美术?工艺美术的范围如何?工艺美术对人类社会的关系怎样?他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她对图案以此与工艺美术、工业艺术概念上的关系作了梳理。到30年代,我国各种艺术院校都开设图案系或图案科,李朴园指出“这里所说的图案,就是我们预备说明的工艺美术”。这类艺术在英文里称为Industrial Art(工业艺术),AppliedArt(应用艺术),Minior Art(小工艺美术),DecorativeA rt(装饰艺术)。至于图案一词,则是日本学者,从欧文翻译出来,我国人从而沿用的名字。工艺美术概念的本质是使物品又适用又美观,即“按照物品而计划美观之图案可,谓之为对物品加以装饰的装饰艺术亦可,但以工艺美术命名为较合适。”[10]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其特点是附属于“物品”而存在,而“物品”则是“实用的”,工艺美术也是美的创造物。李朴园对工艺美术的范围也作了概括:凡是有人工制造物的地方,便是工艺美术达到的所在,工艺美术无处不有,其差别只是在物品上美的成分多少而已。李朴园的这些论述,对解决工艺美术的基本理论问题作出了有学术价值的探讨。

  李朴园还对民国建立后的20多年的现代工艺美术思想,如孙中山和蔡元培的工艺美术思想进行介绍,对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和工艺美术制作方法等进行调查,并支持我国现代工艺美术发展中所存在的资金不足、专业设计人员缺乏等问题。该书可以说是我们研究20世纪最初30年我国工艺美术重要文献。

  总的看来,民国时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工艺美术和商业美术、工业美术及产品设计与装潢的需要,对工艺美术和设计的而研究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将工艺美术纳入美术整体中进行研究,将工艺美术视为美术的一部分及美育的手段之一,对工艺美术概念、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范围和在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有理论价值的研究。二、开展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和现代工艺美术史的研究,有的是专题研究,有的纳入到中国艺术史或美术史之中进行研究,对建立中国工艺美术史,和建立包括工艺美术史在内的完整的中国美术史和中国艺术史,起到推动作用。三、对图案理论、图案法、图案制作设计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包含了“Design”设计的内容,这是民国时期设计艺术理论的重要成果,因为当时主要使用图案一词,还为使用工业设计等概念,相对来说,对现代工业设计等现代艺术设计的研究虽已起步,但还未普遍展开和深入进行。这一缺陷直到8 0年代才有新的改变,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设计及其研究得到飞快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民国时期在现代设计和理论研究的奠基作用还是载入史册的,是我们今天进行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鲁迅.拟播布美术意见书[J].编纂处月刊,1913:2.

  [2]颜文樑.艺术教育今后之趋向[J].艺浪,第2卷,第3、4期合刊.

  [3]陈之佛.提倡工艺美术之重要[J].中国美术会季刊,1936:2.

  [4]陈之佛.工业品皂的艺术化[J].中国美术会季刊,1936:第1卷第4期.

  [5]雷圭元.新图案学[M].台湾商务印书馆,1947:12.

  [6]雷圭元.新图案学[M].台湾商务印书馆,1947:12.

  [7]冯贯一.中国艺术史各论[M].汇中印书馆,1941:68.

  [8]傅抱石.日本工艺美术之几点报告[M].日本评论,1935:5.

  [9]徐蔚南.中国美术工艺[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40:1.

  [10]李朴园等.中国现代艺术史[M].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3.

  小编推荐优秀文学期刊 《福建文学》如何投稿发表论文

  《福建文学》(月刊)创刊于1951年,由福建省文联主办,一向致力于扶持文学新人,先后开辟《新荷集》、《初出茅庐》等专刊,使一批批青年作者脱颖而出,给刊物带来勃勃生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5921.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