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历史文化遗存的有效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

历史文化遗存的有效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2-04-27 10:4012

摘要:摘 要:文化遗存的有效保护是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建设文化高地,开发河南文化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举措。在此背景下,打虎亭汉墓及周边文化群落的资源价值日益凸显。以打虎亭汉墓及周边文化群落为例进行历史文化遗存的有效保护及开发利

  摘 要:文化遗存的有效保护是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建设文化高地,开发河南文化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举措。在此背景下,打虎亭汉墓及周边文化群落的资源价值日益凸显。以打虎亭汉墓及周边文化群落为例进行历史文化遗存的有效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文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打虎亭汉墓及周边文化群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并对文创产业的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文化遗存;打虎亭汉墓;文化产业

  文化遗存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是业界广泛探索的方向,有效保护是文化遗存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只有在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充分参与下,有效保护才能够成为可能。新时期下,以往粗放型经济已难以为继,而脱实向虚的西方资本经济也显现出了无法克服的重大弊端。因此,生态文明战略将成为我国进一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建設文化高地,保护与开发河南文化资源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以打虎亭汉墓及周边文化群落为例进行探讨,以兹对该议题的研究做些许补充。

  一、现有文化遗存保护政策梳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第一个文物保护法令,即《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了11类禁止出口的文物,包括革命文献实物、绘画、雕塑、建筑等,并且规定了非限出口文物运载边界口岸为天津、上海和广州的三个港口。1961年,国务院颁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文物保护工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1964年依据《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批准并由文化部颁布施行了《古遗址古墓葬调查发掘暂行管理办法》,其中就考古学发掘的地点和墓穴遗址做出了明确界定:“所有埋藏或挖掘出来的遗迹,都属于国家所有”,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得发掘①。另外,政府加强了群众对文物遗址的保护和教育工作,纠正了文物保护中的各种错误观念,提高了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对文物的无意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颁布了许多规章制度,并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采取了各种切合实际的措施。这些法律法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为加强文物保护,促进科学研究,继承优秀文化遗产而制定的第一部国家法律,其中明确规定了公共物品的安全性和文物分类。此外,这部法律对考古发掘和文物所有权做出了明确界定。该法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物的认识以及在文物保护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2002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十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了修改。这次修改对“文物”的定义仍然保留了1982年确定的文物保护法的五个主要方面,但增加了对“壁画”的保护,将原来的“重要革命文学作品”改为“时代历史上的重要文学作品”,这标志着文物的概念已经逐渐走出了阶级属性,回归到它的社会历史属性之中。此外,该法律也对相关文物做出了更详细的规定。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条例》做出修改,将受保护的文物类别分为六大类,进一步确定了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保护对象,对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一时期,我国还颁布了许多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来解决和规范不断出现的问题,但最重要和最全面的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据统计,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以及河南省郑州市先后颁布、发布了涉及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等一百多项,细化了文物保护方面的有关问题,目前河南省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

  二、打虎亭及周边文化群落保护现存问题分析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②保护文化遗产历来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河南是文化大省,文化遗存数量庞大,保护任务繁重。虽然各级政府对打虎亭及周边文化群落的保护付出了长期努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实地考察调研中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保护措施针对性不足

  截止到目前,政府已发布了多项法律、法规、条例等以管理规范文物保护,学术界发表了大量的相关理论和学术著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保护打虎亭及周边文化群落的措施和建议,但现有的措施和建议偏重理论研究,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由于对文化遗产资源抢救发掘的意义认识普遍较为匮乏,保护工作未被列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议程,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长期规划。同时,“重发展、重报告、轻保护、轻管理”③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发掘显现出随意性缺乏责任感的问题。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文化遗产的生存问题遭到忽视,如一些地区为增加本地文化遗产的数量而不断申报,但却只申报不保护。亦或者一些地区只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片面看待保护工作,忽视了保护的本质要求。目前打虎亭及周边文化群落普遍存在保护技术手段不足、对墓葬病害分析不全面、针对性保护措施缺乏等问题。

  (二)民众保护意识不足

  在对打虎亭及周边文化群落的实地调研中发现,虽然政府和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对文物保护做了广泛宣传,但当地民众对文化遗存保护意识仍存在匮乏问题。文物保护的社会力量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群众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而对此漠不关心;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文化遗产概念极少出现,从而导致了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记忆产生断层,人们对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所具有的宝贵价值认识不足;三是公众对保护文物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不愿参与其中。这些因素对打虎亭及周边文化群落的保护极为不利。

  推荐阅读:历史文化论文发表权威期刊推荐(含英文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23046.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