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融媒体视域下报纸采编水平的进阶

融媒体视域下报纸采编水平的进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7-20 09:1312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生态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发生着变化,不仅传播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其竞争也愈加激烈。在融媒体时代到来后,新闻行业逐渐划分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者之间的融合与互动也将两者的优势显现得更加突出,只有积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生态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发生着变化,不仅传播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其竞争也愈加激烈。在融媒体时代到来后,新闻行业逐渐划分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者之间的融合与互动也将两者的优势显现得更加突出,只有积极对报纸采编策略进行思考,才能提升报纸媒体采编在融媒体时代的竞争力,报纸新闻的采编工作需要结合当代发展背景,加深对融媒体的理解,在采编工作中进行一定的创新思考。

  拓展报纸新闻的高度和宽度

融媒体论文

  在即时性、互动性上,纸质媒体存在天然劣势。网络媒体没有出刊周期的限制,可以将新闻事件更加及时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进行全天候的报道。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纸媒需要将新闻的生产方式进行重构升级。可以从新闻的特征出发,对专题报道进行深度的挖掘,并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刻解析,以更准确的事实报道、更高的思想站位以及更富有人文思考的独特视角,帮助读者在信息迷雾中提高思辨能力、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养,从而提升纸媒的影响力。

  以新华日报《人文周刊》的报道为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农村。《人文周刊》记者兵分三路出发,通过三个典型人物的特写,剖析了农村产业升级、农民思维跨界、农业脱胎换骨的鲜活肌理,记录了江苏农村奔小康动人历程的《乡村变形记》;《他们来自异乡,他们在这里逐梦》通过聚焦一个农场里来自安徽的采摘工、河南的产业工人、山西的创业者三类外地人在江苏大地逐梦圆梦的经历,展现脱贫奔小康的江苏优势与江苏经验;《去得了远方,也要回得了故乡》则透过江苏的三个典型村庄里的典型人物故事,从乡村旅游的视角,综合看待保护生态、改善人居、传承文脉、培育乡风等成功经验。

  在融媒体的背景下,报纸新闻首先要从读者进行分析,利用传统媒体的编排优势,对新闻事件的背景与发展走向等进行深入解析。与碎片化的新媒体新闻相比,纸媒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连贯性更强并且剖析更加深刻的新闻内容,通过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层层递进式的报道拓展新闻的高度和宽度。同时也结合读者阅读习惯的迭代与更新,以“人”和“故事”为抓手,将生动性、现场感以及细节控融入宏大的报道主题之中,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在社交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和知识,受众既要有简短的、轻松的、快速易获取的讯息,也同样需要激荡心灵的深阅读。现代受众需要的深阅读不是板起面孔、佶屈聱牙,也不是枯燥无味、大话套话,而是它的主旨尊重理性的价值、追求生活的意义和关注人的幸福和尊严,并用新媒体浅显易懂、平易近人的方式加以表现。

  新的媒介技术也在不断助力报纸采编工作的进阶。媒体建立的数据库更好地吸引新闻受众的注意力,提升新闻传播的准确性,新闻效果大大提高。在采编过程中,采编人员对新闻事件的深入采访与编发过程都需要通过核实与信息筛选,对新闻的真实度与话题度进行选择。

  提高当地新闻采编内容的丰富度

  融媒体时代,虽然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途径逐渐得到丰富,但报纸仍有一定的受众,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也都是报纸的采编人员首先挖掘和报道出来的,后在新媒体上二次发酵。因此,在挖掘本地新闻、讲好本地故事上,纸媒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报纸的采编工作要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反映人民关切的问题;充分发挥报纸媒体的特性,注重视觉和文字的多元表达,帮助报纸媒体取得好的反馈效果。

  习近平同志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在大运河文化的传播上,媒体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在融媒体时代,报纸的采编人员必须积极转型,不断锤炼“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报纸采编工作的最后一环虽然依旧是“见报”,但前端的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有关大运河的报道中,除了常规新闻,在2018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采访小组在酷暑高温中走访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泰州、南通和南京这11座江苏省内运河相关城市,采访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当地居民,在《人文周刊》连续推出11个整版图文报道,钩沉运河辉煌历史,描绘今天运河美好生活,畅想大运河文化带的未来前景。

  大主题、大策划、大融合、大传播,报纸的采编人员用实地行走、亲身感受、讲好故事的形式,脚踏实地提高采编内容的丰富度,成为人们了解大运河江苏段的重要资料。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物只有人们亲自去实践才能够得到相应的理论经验,如果人们在获取事物时只听取他人的话语,那始终不能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知识。同样的道理,对于大运河江苏段的资料获取来讲,采编人员要想获得真实的资料以及在报道编写中突出真实的个人情感,就应当亲自前往大运河段進行采风,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千年大运河不但流淌在江苏大地上,也会在云端绽放、在掌上奔腾。

  在历时半年广泛调研的基础上,2020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又精心策划实施了“千问千寻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传播行动。采用融媒体手段,以小切口看大运河,从受众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锹在哪里挖下?历史上的瓜洲渡到底在哪里?淮安为什么被称为“南船北马”之处?清口水利枢纽为什么说集中了中国古代水利工艺之大成?微观而又生动地挖掘运河文脉、传播运河文化、讲述运河故事,尽显江苏大运河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并精心制作短视频,进行社交裂变传播。

  融媒体时代,无论传播形式如何多变,“内容”依旧是核心。报纸的采编人员无论在文字表达、新闻逻辑、叙事能力、观察视角等各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准。因此,报纸采编人员要转变思想,一方面要认清并继续在融媒体产品中发挥自身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拥抱、利用好新的传播技术、传播方式,推出更符合当下受众审美的新媒体产品,让内容通过新科技的迭代取得更大、更好的传播效果。

  此外,报纸采编人员在融媒体视域下要想保证采编内容的丰富性也应当深入到社会群众中与群众进行交谈,将报纸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相联系,了解群众的日常生活以及江苏大运河的发展历史,详细分析大运河的发展前景,这样不仅提高了采编内容的丰富性,也提高了江苏大运河沿岸居民对大运河的了解。

  在采编过程中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互动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依托于网络通讯更加开放,自由灵活,信息传递和反馈更方便。而报纸媒体在发布内容后与读者的交流较少,也无法分析了解到受众人群对于所报道的新闻内容是否感兴趣,无法为更好地进行相关专题报道打下良好的基础。纸媒可以借助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互动,一方面提高读者的用户粘性,另一方面报纸媒体的采编人员可以在城市街道和报道的新闻周围以开放的形式进行观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把自己置于行人或者群众中。

  比如,《人文周刊》自2019年起参与举办的“文化名家进铁心”活动,邀请文学、科学、文艺、书法等众多专家名家走进社区,从古建筑到昆曲书法艺术,从唐诗宋词到宇宙黑洞,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在每一场讲坛中,被采访者、采访者以及读者被置于同一个空间,彼此间不同的对话、碰撞产生新的体验和感受。

  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把握发展机遇,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只有改革与创新才能找到报纸媒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只有改革与创新,报纸采编才能做强、做大、做精。不断进阶的采编人员和纸媒在融媒体时代迎来了新的生存空间。

  现阶段我国传统报纸媒体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冲击,在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将采编进行优化是重要的思考方向,只有将传统的采编思路进行突破创新,才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前报纸采编中所需要着重改善的部分,补足发展中的短板,通过建立融媒体指挥中心,用大数据评估运营水平和传播效果,帮助相关工作向更高效、精细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从而提升整体采编能力,实现更好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报纸采编在融媒体的助力之下发展出新的活力。

  推荐阅读:融媒体产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20406.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