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图书编辑工匠精神的传承与修炼

图书编辑工匠精神的传承与修炼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5-20 11:3912

摘要:摘要:工匠精神已成为时代热词,各行各业对工匠精神的关注和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引发了从业者的思考。对于出版行业来说,编辑也应将工匠精神践行到日复一日的图书生产中,打造出精品力作,从而推动出版图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图书编辑;工匠精神;传承 弘

  摘要:“工匠精神”已成为时代热词,各行各业对工匠精神的关注和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引发了从业者的思考。对于出版行业来说,编辑也应将工匠精神践行到日复一日的图书生产中,打造出精品力作,从而推动出版图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图书编辑;工匠精神;传承

图书职称论文

  弘扬、践行工匠精神,已成为我国社会劳动者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对于致力于传承文化知识的图书产业编辑人员来说更应当如此。作为图书编辑,要践行工匠精神就是要琢磨自己所做的图书,做到精益求精,使图书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能否将书稿打造成精美的图书商品,主要取决于编辑是否具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贯穿图书生产的各个阶段,与图书编辑密切相关的有选题策划与组稿、审稿与编辑加工、排版校对、销售与营销推广。下文就在这几个阶段中图书编辑应具备的工匠精神进行详细阐述。

  一、图书编辑应具备的品质

  编辑首先要爱岗敬业。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面对一份职业,只有在内心深处真正喜欢它,才能拥有不断学习、探索进步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才能,真正享受到工作带给我们的快乐。

  编辑要有正确的理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既然选择了编辑职业,就应对这份职业保有崇敬、热爱和敬畏之情,保持全心全意、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工作状态。图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编辑必须意识到自己所做工作的责任与使命,要有梦想、有情怀、有担当、有态度、有匠心。

  编辑要有专于一事、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编辑除了需要有广博的学识与知识外,更需要培养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对待每本图书、每道工序都应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这样才可能编辑出精美优秀的精神食粮。

  编辑要有开拓创新意识。当今图书市场同质图书产品较多,竞争激烈,要从众多的书稿中遴选出能打造成精品的力作,需要编辑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不仅要有对图书市场信息的敏锐判断力,还要有快速的反应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能够根据图书市场走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出好书,出精品。

  二、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业务水平

  人们通常认为编辑工作只是简单地改改错别字而已,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其实不然。一本图书的出版考验的是编辑的多项综合能力,任何一个环节出差错都可能导致一本书被扼杀在摇篮里,无法实现其价值。图书编辑需要拥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专注、追求完美的良好品质,做好每一个细节。具体来说,在日常工作中,图书编辑需要培养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策划选题过程中要有求实创新的精神和敏锐的眼光

  选题策划能力是编辑的一项重要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选题,就不可能做出好书。一本好书的制作是从一个好的选题开始的,在前期选题策划与组稿阶段,编辑应时刻秉承精益求精的理念,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做好图书市场研究,以读者和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主动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从书名、设计、版式、纸张、开本、定价、功能定位、装帧形式、附加资源和营销方式等多个方面考虑,潜心研究要做一本怎样的书,并根据消费预期和阅读需求策划制作[1]。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分析、多研究、多比較、多思考同类书情况,要有敏锐的眼光和较强的判断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大量阅读,不断向身边优秀编辑和资深编辑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获得。

  如何联系作者约稿并确定合作关系是图书出版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编辑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职业素养挖掘潜在作者,从源头上保证图书产品的质量,所遴选的作者不仅应具备应扎实的文字功底,对书稿涉及的行业知识足够熟悉度,更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组稿环节是最考验编辑综合能力的一个环节,组稿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书稿质量的高低,因此面对这一环节中的各项程序绝不能“偷工减料”,一定要严格按照组稿的程序办事,在与作者的沟通的过程中,编辑必须严格遵循出版导向原则,注意沟通技巧和方式,落实合作的细节,规避版权问题,并做好出版服务,以争取作者能按照约定保质交稿。

  图书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是影响出版社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位成熟的编辑要具有产品线意识,对待所出的每一本书都要有工匠精神,要有目的、有选择地打造产品,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对待每一个产品都应精雕细琢,要能和其他已有选题有机结合,形成拳头产品,推动出版社的品牌建设,形成品牌效应[2]。

  (二)编辑加工过程中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编辑力

  图书制作要坚持内容为本,优质的内容是打造一本好书的根本。编辑在图书产品成型的过程中应将工匠精神落实到每个细节,成就一本好书,需要作者和编辑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编辑可以从第一读者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完善意见,编辑的意见对作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3]。因此,在书稿加工过程中,编辑应具备五种基本能力。

  第一,过硬的专业素质。不同类型的图书对专业性的要求虽然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过硬的专业素质是图书编辑必须具备的。在图书审稿与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的工作不仅仅是改错字和标点符号,更应发挥专业能力,发现书稿中存在的知识性差错,不能放过书稿中任何可疑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要多查阅字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权威工具书,对稿件政治导向、学术内容及体例格式上存在的问题要规范处理,把好稿件的政治关、知识关和文字关。

  第二,深厚的文字功底。编辑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这需要编辑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广泛猎取科学、文化、历史等多领域的知识,并通过现代互联网了解最新知识、最新技术,与时俱进,优化创新,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适应图书编辑工作的需要,并在长期出版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4]。

  第三,良好的沟通能力。编辑是书与人之间的桥梁,不应只沉浸在文字的美好中,更应注重并善于与图书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编辑在吃透作品内容后,需要将作品内容以简练易懂的方式准确地传达给美术编辑、营销编辑等。生产过程中,编辑还要与总编室、审校室、设计部、印刷厂等部门沟通协调,只有编辑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与各部门协调合作,确保图书的出版进度,从而使图书顺利出版。

  推荐阅读: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成长与职业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966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