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智媒时代下媒介场景转变研究

智媒时代下媒介场景转变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2-02-13 15:4512

摘要:【摘 要】传播学者梅罗维茨提出,随着人们所使用的媒介的不断变化,将会引发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而社会环境的改变又会引发人类行为的变化。文章以媒介情境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作品进行分析,探究媒介变化对社会信息系统造成的影响,分析新媒体营造的

  【摘 要】传播学者梅罗维茨提出,随着人们所使用的媒介的不断变化,将会引发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而社会环境的改变又会引发人类行为的变化。文章以媒介情境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作品进行分析,探究媒介变化对社会信息系统造成的影响,分析新媒体营造的新场景及出现的新行为,以期对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智媒时代;媒介情境论;场景转变

  根据美国学者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的观点可知,电子媒介会通过情境重组创造出新的信息环境,从而营造出一个新的情境,新情境的变化又会影响到人的行为和社会角色的改变。这一主要思路可以概括为新媒体—新场景—新行为。随着社会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逐步进入智能化新阶段,智能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促使当前的媒介生态和人类行为产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大变革。

  文章将以2018年、2019年、2020年这三年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作品为例,以场景边界—信息系统—生态秩序为逻辑进行解读。分析媒介情境的全新改变,理解智能技术在媒介环境转型中所起到的作用,为智媒时代背景下促进我国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提供借鉴。

  一、媒介的演变与逐渐消逝的场景边界

  (一)超越地域延伸,打破时间限制

  在当前媒体融合逐渐向智能媒体发展的时代,各种新技术相互融合创新,技术本身突破了边界、各项新闻要素不断重组。然而,无论何时,即时性都是新闻的显著特征,也是新闻价值的重要体现,“直播报道”成为当代新闻的潮流。于是,新闻媒体不断抢新、抢快,尝试运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对此,中国新闻奖移动直播奖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该奖参评要求不超过180分钟。移动直播既要掌握重要信息的迅速反应、准确采集与传播,还要增加直播的互动参与度。

  一方面,新的媒介技术使新闻采集更加迅速,新闻传播时效性极大提高,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报道当中尤为亮眼。中国新闻奖移动直播获奖作品《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温岭 浙视频记者夜闯台风眼》(2020年移动直播二等奖)展示记者深入现场,通过5G移动通信实时直播现场情况,进行现场采访、现场解读,充分满足了受众想要第一时间了解事件最新发展的需求,给人以一种真实感和现场感,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受限于时间的短板。

  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媒体技术,大大延伸了空间,受众临场感十足。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一等奖作品《“天舟一号”发射任务VR全景直播》,通过全景VR直播创造了最近距离(100米)火箭发射的全程直播记录。受众不用受限于场所和地域,通过移动终端屏幕就可以获得沉浸式体验,实时通过直播观看火箭发射瞬间,以及观察火箭吊装、运转等各个环节。

  (二)新技术产生新内容,促进新连接

  当前,在新技术的赋能下,例如大数据分析技术等,使得信息能够智能地匹配用户的不同需求,订制新的内容;此外,新技术也促进了新的连接,比如人和人、人和物之间的连接。中国新闻奖融媒创新奖作品体现了H5、VR、AR、三维特效、数据可视化等最新技术的融合,最终呈现在新闻作品当中,达到表达上的创新,也增强了交互性。

  《AI剪辑大阅兵》(2020年短视频专题报道二等奖)作品,首次将人工智能剪辑技术应用到短视频剪辑当中,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率地展示阅兵仪式现场,通过AI引擎迅速编辑当时70余个机位所拍摄到的画面内容,而每个方队的剪辑平均耗时只用90秒,生成成品86个,其中步兵方阵15个、机械化方阵32个、花车群众巡游39个视频,无一漏剪。AI剪辑视频均即刻发布至央视网和APP,共计发布互联网新闻86篇,此次AI剪辑技术的应用,极大拓宽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报道实战中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场景。

  (三)“前台”“后台”界线消弭,叙事逻辑连贯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人生就是一出戏,人类社会就是一个“舞台”,并提出“前台”“后台”的概念,即以固定的表演模式有规律地为观察者所定义情境的那一部分和竭力抑制、有可能被看到的有可能损害印象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拟剧理论”。“媒介情境理论”出现了情境动态这一变量,即在“前台”和“后台”的场景当中,由于智能媒体的介入使得“前台”与“后台”界线逐渐消弭,新的媒介场景产生。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专题报道二等獎作品《VLOG:小姐姐的两会初体验》,与以往的报道方式不同,其主要以“小姐姐”为第一视角,运用生活化和细节化的视频录制方式,记录了自己参加两会的幕后工作、生活流程和对外报道的采访细节等,给予受众一种全新的感受,满足了用户对于这种严肃会议主持人“后台”工作的好奇心,同时通过这一亲民的叙事方式树立了与以往不同的形象。

  (四)话语重塑,贴合受众的场景创造

  学者彭兰认为:“场景分析的最终目标是要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适配信息或服务……从信息推送的角度看,适配不仅意味着内容与场景的匹配,也意味着形式与特定场景下的阅读需求相适应。”智能技术的成熟,使媒体的智能化进程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场景的创造,不断贴合受众,受众进入媒体设定的故事情境中获取新闻内容,通过新鲜的新闻表现形式接受新闻舆论的引导,这在时政新闻中尤为显著。

  近年来,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创意互动奖作品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637公里的守护》(2020年媒体融合创意互动奖一等奖)场景设定为一次保护长江行动“主题班会”,邀请受众进入参与,首先是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其次点击可以进入一幅手绘的长江图,在长江沿江设有很多具有长江代表性的景观、动植物画面,让人迅速感受到长江的风情。全程体验还配有轻快的音频,内设儿童朗诵古诗词、长江生态环境自然原声按键,给予受众参与互动的体验感。该作品在交汇点新闻客户端首发,随后由多家央媒和头部平台转载,参与互动、转赞评10万+,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等海外网友的参加,极具创意互动性,这是传统媒体时代所不能比拟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22589.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