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论自然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

论自然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12-27 11:2212

摘要:摘 要 文物标本和学术研究构成了博物馆展览的学术支撑体系,并直接影响着展览的质量和水准。然而,我国自然博物馆展览普遍存在学术支撑体系薄弱的问题。在分析博物馆展覽学术支撑体系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自然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

  摘 要 文物标本和学术研究构成了博物馆展览的学术支撑体系,并直接影响着展览的质量和水准。然而,我国自然博物馆展览普遍存在学术支撑体系薄弱的问题。在分析博物馆展覽学术支撑体系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强自然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自然博物馆展览 学术支撑体系

  文物标本和学术研究构成了博物馆展览的学术支撑体系,并直接影响着展览的质量和水准。但在我国各地自然博物馆展览筹建中,无论是常设展览还是临时展览,普遍存在展览学术支撑体系薄弱的问题,并严重影响了展览的质量和水准。因此,为了提高自然博物馆展览的建设水平,必须加强其学术支撑体系建设。

  1 展览学术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博物馆展览是一项基于教育学和传播学的、面向大众的知识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文化与艺术的传播载体。集学术文化、思想知识和审美于一体。知识传播和公共教育是博物馆展览的目的,而科学性和真实性则是博物馆展览的前提。按照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的内在规律,其科学流程必须经过三个环节:展览学术研究成果和文物标本的搜集和梳理→展览内容的策划设计→展览及其展品展项的形式设计。其中,“学术研究成果和文物标本”即是博物馆展览的学术支撑,是博物馆展览筹建的基础,任何一个成功的博物馆展览,都离不开扎实的展览学术研究成果和文物标本支撑。

  所谓学术研究成果,是指与博物馆展览主题和内容相关的学说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调研资料等。学术研究成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博物馆展览中提出的概念、观点、思想、知识和信息都是建立在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不仅展览内容大纲和脚本的编写有赖于学术研究成果,而且图文版面、辅助艺术品和多媒体展项的设计和制作都要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如果没有完整、系统和权威的学术研究成果做支撑,那么,不仅博物馆展览的内容设计、形式设计与制作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展览的“知识性和教育性”“科学性和真实性”也必然得不到保证。自然博物馆展览建设同样如此。世界著名的自然博物馆,无论是纽约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华盛顿的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还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其展览之所以成功并吸引观众,一个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它们都有强大的学术研究成果支撑。

  所谓文物标本,是指与展览主题和内容相关的馆藏文物标本。文物标本不仅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也是博物馆展览的物质基础。博物馆展览中文物标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博物馆展览是靠文物标本“说话”的,即通过文物标本,达到透物见人、见事、见生活和见精神,来表达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反映事物的面貌,揭示事物的本质。文物标本不仅是博物馆展览区别于其他传播媒介的特殊语言,更是博物馆展览的“主角”,并且文物标本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展览传播的效益。一般来说,文物标本越丰富,其典型性和代表性越强,就越能表现展览主题和内容,越能更好地实现展览的传播目的。自然博物馆展览建设同样如此。举凡世界著名自然博物馆,无不以其丰富的馆藏及其丰富多彩的展览闻名天下并吸引大量观众。

  综上所述,学术支撑对展览策划、设计与制作极其重要。在筹建一个自然博物馆展览之前,首先必须夯实本馆展览的学术支撑体系,否则要想做好展览是不可能的。

  2 我国自然博物馆学术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术支撑对博物馆展览的筹建是如此重要,但我国各地自然博物馆,特别是新建的自然博物馆实践中,除了少数自然类博物馆外,普遍存在学术支撑不足的现象,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自然博物馆展览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从总体上看,我国自然博物馆展览学术支撑不足主要反映在如下方面。

  2.1 自然标本的收藏边界及对象不清晰

  虽然自然博物馆收藏的对象是那些反映自然界演变规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标本,但并不等于每个自然博物馆的收藏都要包罗万象,事实上,这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从国际上看,除少数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之外,大部分自然博物馆都有明确的使命定位,并从使命出发,明确自己的收藏边界及对象。例如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The Field Museum, Chicago)的使命——激发对地球生命的好奇,同时探索世界如何形成,以及我们如何改善世界[1]。因此,其收藏主要关乎地球生命的标本。再如匹兹堡卡耐基自然历史博物馆(Carnegi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使命——提高对自然界和人类文化的科学理解和公众理解[2],因此其收藏对象主要是关于自然界、人类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标本。

  反观我国各地自然博物馆,由于没有明确的使命定位,必然没有清晰的业务范围和工作重点,必然没有清晰的收藏边界及对象。在博物馆标本收藏工作中,普遍存在不分地域或不按领域什么都收藏的现象,都是古生物、植物、动物、人类学化石、岩石、矿物之类。由此,必然难以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和展览特色,必然导致各地自然博物馆收藏和展览同质化现象。

  2.2 馆藏标本数量少、不丰富

  自然标本是自然博物馆一切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博物馆的研究、展示传播、科普教育工作都有赖于馆藏自然标本。世界著名自然博物馆都有丰富的馆藏,例如: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世界各地的7 000万件标本,其中昆虫标本2 800万件;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藏3 600万件标本;德国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2 500万件标本;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收藏超过2 100万件的标本等[3]。较之西方主要自然博物馆,我国主要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相形见绌,例如:北京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约32万余件,上海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约29万余件,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生物标本约40万件,大连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近20万件,浙江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约15万件,重庆自然博物馆现有藏品约11万件[3],其他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则更加少。一些新建或正在新建的自然博物馆,例如深圳自然博物馆,藏品几乎是零起点。馆藏自然标本收藏不足,必然严重制约了我国自然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展示传播和科普教育工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22212.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