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跨境旅游通道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跨境旅游通道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1-20 11:5712

摘要:摘 要:跨境旅游通道是国际旅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开发跨境旅游通道可以促进边境地区经贸的发展及人员的往来。国际上跨境旅游通道建设特点鲜明,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战略定位,以开放性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为发展支撑,以全域旅游为导向指引,以形象

  摘 要:跨境旅游通道是国际旅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开发跨境旅游通道可以促进边境地区经贸的发展及人员的往来。国际上跨境旅游通道建设特点鲜明,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战略定位,以开放性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为发展支撑,以全域旅游为导向指引,以形象策划和极速传播为品牌依托。由此建设跨境旅游通道需要共同资金保障、协同管理机制、自由通行签证制度以及和谐环保的游客体验。这些经验对于中国跨境旅游通道建设而言具有借鉴价值,需要与周边国家从资金、管理、签证等制度上构建合作机制。

  关键词:跨境旅游通道;协同;资金;签证;品牌

旅游管理论文

  近年来,为加快形成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加大了对沿边开放的政策支持力度,其中跨境旅游合作是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 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72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50 号)、《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国发〔2018〕9 号)等相关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加大沿边开放力度,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提高边境跨境旅游合作水平,积极发展跨境旅游业务。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中国各边境省区纷纷探索和推进跨境旅游合作,“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方兴未艾。

  目前中国跨境旅游合作在实践层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新模式、新业态。对此,欧美非等区域内一些由多国合作建设的“跨境旅游通道”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跨境旅游通道”是指跨越国家边界的旅游线路,包括“跨境自驾游道”、“跨境徒步游道”、“跨境自行车游道”、“跨境科考游道”、“跨境猎游游道”等多种类型。

  一、国际“跨境旅游通道”建设的特点

  欧洲是全球最早开展跨境旅游合作的地区。欧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跨境合作的政策措施,如《波罗的海地区计划》“欧盟共同体创新计划(IN-TERREG)”等,在组织管理、资金支持、科技应用等方面保障了跨境旅游合作的实施,且取得显著成效。非洲建立了大量的国家公园,以保护自然生态和防止盗猎野生动物。为促进旅游合作,许多非洲国家通过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AU),建立了“新非洲行动计划”、“西非经济共同体”、“东非自由贸易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各国、各地区间的旅游合作以及区域一体化建设。综观欧洲、非洲的跨境旅游通道建设实践,可以看到其特点是极为鲜明的。

  (一)以推進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战略定位

  欧洲自行车旅游通道、巴尔干徒步旅游通道、非洲狩猎游通道等空间距离绵延数千公路,基本上横跨整个多个国家或地区,这些区域本身就有良好的旅游基础,其中像瑞士和意大利边境的阿尔卑斯山等地是传统跨境旅游的目的地。国外跨境旅游通道的“廊道”特质极为鲜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非洲多个国家就不断向全球推介其具有旅游价值的跨境旅游线路,与欧洲、非洲一体化进程遥相呼应。可见,欧洲、非洲重视跨境旅游通道建设,其建设定位、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旅游目的地定位,在顶层设计上具有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大构想。

  (二)以开放性产业体系为发展支撑

  二战后,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发达国家最早进入现代化国家行业,民众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带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旅游包括跨境旅游消费已经从弹性需求逐步转变为刚性需求,旅游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基本业态之一,也是跨境服务贸易的支柱产业之一。欧洲发达国家、非洲原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消费者极为青睐的目的地。因此,欧洲、非洲国家在构建跨境旅游通道的过程中,立足于全球经济层面来进行高标准建设,打造开放性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强化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协同和同步。在开放性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中,注重突出旅游业内部各个要素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系,突出跨境旅游通道各个生产要素与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的分工和协作,打造共建共享的经济创新机制,推进旅游廊道所在区域的全产业全要素集约式旅游业发展体系。欧洲自行车通道全程7700千米,连接了欧洲16个国家,形成了一个与跨境旅游通道关系密切、潜力巨大的开放性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非洲狩猎游通道衔接非洲8国,形成了一个涵盖现代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保护产业在内的多元化开放性经济体系。

  (三)以全域旅游为导向指引

  任何外向型的产业体系和经济模式均需要考虑市场和产业、市场和产品之间的关联。跨境旅游通道作为现代跨境旅游服务业的重要形态,因消费市场的文化性、空间位置的转移性,决定了其市场与业态之间的关联度要比其他服务业具备更高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对于市场以及相关的产业体系有更高的要求。非洲狩猎游通道、巴尔干徒步通道在建设过程中就基于这种复杂性和敏感性,致力于打造全域旅游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弱化旅游目的地,以打造旅游长线为节点,如巴尔干8国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既有原生态的森林、草原,也有大量的湿地保护区和河流。在各类旅游资源齐备的情况下,巴尔干8国和非洲8国致力于打造一条全域旅游大通脉,着眼吸引境外国家的游客。这两条跨境旅游通道在对外营销中,在现有的“原生态、生物多样性”等旅游特色基础上,增强各国边境特色宣传,将跨境文化融入到其旅游特色中,如此既能够区别与一般的原生态旅游,还能够常年不断地推进新的旅游产品供给。

  (四)以形象策划与极速传播为品牌依托

  欧洲自行车跨境游道、非洲狩猎游通道、巴尔干徒步游通道等跨境旅游通道均是全新的生态、文化、经济与旅游相融合的复合型廊道,在全球跨境游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欧洲自行车跨境游道和巴尔干徒步游到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交互空间大,与多个国家和民族具有现实和历史之联系。因此,在区域经济统一化战略定位下,这些跨境旅游通道极为注重品牌传播与形象策划,不断创新廊道的营销渠道,提升其在全球跨境游中的品牌知名度。欧洲、非洲各国在游道的周边区域进行分段式形象策划、宣传与营销,高度重视游道的品牌定位,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形成了分销式协同关系。此外,欧洲、非洲这些跨境游道在对外宣传中还十分注重游道内部区段和节点的独立形象,分别注入了很多独立的旅游主题,如民族文化主题、原生态主题、生物多样性主题、绿洲农业主题、探险科考主题等,注重这些主题的线路和产品开发,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不同的区域、区段、主题之间形成既独立又相互协同的跨境旅游品牌,构筑了大品牌、子品牌,大形象、子形象相互依存的营销和传播局面。

  推荐阅读:《旅游论坛》(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旅游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面向旅游研究从业人员,本刊是桂林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旅游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广大旅游工作者、旅游科研人员、旅游大专院校师生开展旅游理论研究的论坛,是了解旅游研究动态和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窗口。荣获2012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827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