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形态及其对幼儿环境需求的满足

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形态及其对幼儿环境需求的满足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0-08-29 13:5312

摘要:[摘 要] 幼儿园建筑形态是幼儿园的物理环境之一,关系到幼儿活动室以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分布,与幼儿园的整体空间布局有着密切联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深圳市南山区126所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筑形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小区配套幼儿

  [摘 要] 幼儿园建筑形态是幼儿园的物理环境之一,关系到幼儿活动室以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分布,与幼儿园的整体空间布局有着密切联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深圳市南山区126所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筑形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筑形态以“一”型为主,占比达40.5%,其次是“L”型和围合型,各占19.8%和18.3%;就其满足幼儿对环境的基本需求来说,“L”型幼儿园的满足情况最好,其次是围合型幼儿园,“一”型幼儿园最差。为发挥环境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今后小区配套幼儿园在新建或改扩建过程中应注意融合不同建筑形态的优点,重视幼儿园建筑的整体设计,注意增加室内与户外活动场地的便利连通,以更好地满足幼儿对环境的舒适、运动、控制感与能力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筑形态;环境需求

幼儿教育论文

  一、问题提出

  (一)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背景

  我国目前处于急剧的城市化过程中,为了确保城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和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等问题,国务院2010年出台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 ,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充分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2018年,国家又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文件第八条明确规定,截止到2019年6月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要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使用并进行专项治理。随后,2019年颁布的《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治理工作做了明确的部署。从以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见,当前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是国家发展城市学前教育、解决城市幼儿“入园难”等问题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最近几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比如广东省于2015年出台了《广东省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广东省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管理、监督等进行了明确的部署,并于2019年颁布了《广东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增建、改建、扩建、移交等进行规范和管理。根据政策,2019年10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全国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国共摸排了城镇居住小区4.21万个,其中存在规划、建设、移交或普惠不到位等方面问题的有1.84万所幼儿园。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务的有6300余所,占总数的35%。全国整改任务超过900所的有9个省份,合计1.13万所,占总数的61.4%。[1]由此可见,全国范围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治理正在热烈开展的同时,任务也非常的艰巨。

  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设施,扩大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不仅可为幼儿提供就近入学的便利,同时也增加了学位,解决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目前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产权、是否同步配建、幼儿园性质、政府的规划及监管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2][3][4]以及小区配套幼儿园如何转为公办园[5]等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各地政府也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文件,重点关注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否严格依标建设、确保移交和规范使用等三方面的工作,即严格要求依标配建和监督城镇小区开发商同期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或根据需要改建、扩建陈旧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并按照规定确保建成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及时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已经移交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坚持以公益性和普惠性为原则,对办学资质、管理、卫生安全、保教质量、普惠补助等方面进行统筹,规范使用小区配套幼儿园。但同时,政府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园舍规范建设关注较少,如在广东省2019年颁布的《广东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中,对于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只提出要依照《幼儿园建设标准》和《幼儿园、托儿所建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配建幼儿园,但在幼儿园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却没有明确监督机制,没有教育主管部门、开发商和使用主体的幼教人员三方的协商机制,致使有一部分幼儿园的建筑环境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因此,本研究对幼儿园建筑形态进行调查,以期为提升幼儿园教育环境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 幼儿园建筑对幼儿健康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建筑是幼儿园的物理环境,对幼儿在园日常生活、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和以儿童为视角的教育理念的发展,幼儿园建筑的作用也成为建筑学、环境心理学及学前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重点。生态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认为,幼儿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直接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是其微系统中的重要環境之一。[6]幼儿园建筑体现了教育理念,建筑空间本身体现教育意义,幼儿园建筑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服务。[7]我们应倡导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和教育理念的融合,[8]幼儿园建筑空间同时还要体现传统文化。[9]从我国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幼儿园设计规范和标准的探索期、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推广期和关注教育与建筑关系的发展期等三个时期[10]中可见,最终的关注点在幼儿园建筑的教育价值,可见幼儿园建筑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幼儿园建筑空间对幼儿的行为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幼儿园室内外空间整体一贯性的设计非常重要,[11]合理的幼儿园设计能够暗示着运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开放的空间能使幼儿在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中更加活跃。[12]如幼儿探索行为的发展空间顺序是从室内到室外、从户内到户外开展起来的。[13]除了幼儿园室内外空间对幼儿的影响外,幼儿园建筑的声音环境对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等活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14]因此,专家呼吁在幼儿园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建筑空间的回音。[15]另外,幼儿园建筑空间的设计既要符合幼儿园建筑基本标准,也要考虑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已有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会性获得与幼儿园空间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幼儿移动的便宜性、视觉、听觉关系的存在等空间设计直接影响了幼儿交往。[16]在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中,有研究者指出幼儿园活动室与盥洗室以及厕所的位置影响幼儿的漱口和洗手等生活习惯。同时,幼儿园出入口的设置影响幼儿是否出去户外自由活动,分散型的出入口比集中型的出入口更容易让孩子出去户外自由活动,特别是半户外空间,对幼儿自发的游戏行为有着促进的作用。[17]幼儿园空间的设计能诱发幼儿游戏行为。研究发现,有3米进深以上的幼儿园半户外空间或离主干道有一定距离的空间,更能诱发幼儿的游戏行为。[18]从以上幼儿园建筑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关研究可见,在幼儿园新建、改建和扩建过程中,建筑主体本身应引起办园者的高度重视,幼儿园建筑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础。

  推荐阅读:幼儿教育方向中文核心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6592.html

相关论文阅读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