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昆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活态传播策略研究

昆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活态传播策略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昆曲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不应仅仅局限于静态固化的记录延续,活态传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与发扬的希望。建立昆曲数字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使珍贵资料得以长久保存,并且基于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更多交互式体验和对外传

  摘要:昆曲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不应仅仅局限于静态固化的记录延续,“活态传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与发扬的希望。建立昆曲数字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使珍贵资料得以长久保存,并且基于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更多交互式体验和对外传播功能,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和思路。本文通过描述昆曲数字博物馆的设计案例的作用与功能,来探讨新媒体传播方式对昆曲传承与传播发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昆曲;数字化;博物馆;活态传播

中国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双月刊),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主办单位:国家文物报社。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百戏之母”——昆曲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3年11月,中国昆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昆曲博物馆设于苏州戏曲博物馆内,是全国唯一的集昆曲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以陈列、展演、保藏、利用、研究为宗旨的专业艺术博物馆。馆内藏有古戏台、珍贵的戏曲脚本剧本、脸谱戏服、戏文木雕石雕等有形的文物资料,同时,作为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遗产,博物馆同时也进行载歌载舞的传统昆曲艺术展演,不仅包括传统的昆曲表演,还有传统的演出场所和演出环境,从而使这一古老的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能够原汁原味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这是中国昆曲博物馆区别于一般博物馆和一般昆曲演出的地方,也是对昆曲艺术进行活态传播的尝试。

  这种通过展演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的方式固然能展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但囿于时空局限,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都不能实现最大化,因此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呈现,以帮助昆曲艺术真正实现活态传播成为一大要务。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昆曲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昆曲数字化建设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1.关于昆曲艺术数字化研究现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建设起步于本世纪初期。2010 年 6 月12 日,首都博物馆举行了《感受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展》,进行传统文化遗产信息化时代与新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展示,这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发展。2017年10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数字化应用(国际)研讨会在福建成功举办,深入讨论了非遗数字化应用前景和文创化内容。作为我国第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数字化建设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关于昆曲文化遗产活态传播策略的研究现状。关于昆曲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研究中,静态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比如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昆曲艺术抢救和保护工程规划项目《昆曲与民俗文化》等。关于活态传播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实践领域,从昆曲艺术本身出发,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和传播形式,从而吸引年轻受众。这方面尝试比较成功的,是中国台湾当代作家白先勇先生主持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全球巡演,其传播策略主要集中在:走进高校抓住年轻受众;传播内容上重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传播渠道上对新媒体更加倚重。二是在学术领域,昆曲活态传播主要从媒介入手,探索新媒介尤其是网络语境下传统昆曲艺术的现代推广。这方面的論文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戏曲动画、数字影像及媒体技术对昆曲艺术发展的影响;相关自媒体平台对昆曲艺术的宣传推广;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昆曲艺术教育普及等。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基础都重视了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介传播对昆曲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作用,但是要么停留在理论层面,要么传播形式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舞台表演,只是对昆曲艺术形式本身做出一些创新。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昆曲数字博物馆系统,打破与受众之间的舞台隔离,完善线上线下的信息传受体验,才能更好的实现昆曲艺术的现代活化传承。

  二、昆曲数字博物馆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1.昆曲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价值。建设昆曲数字博物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昆曲资源进行数字化运作,通过多媒体传播手段使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昆曲艺术,同时利用互联网交互技术强化与受众的互动功能,将技术性、科研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实现昆曲文化遗产的现代活态传播,达到昆曲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目的。同时,以昆曲数字博物馆为依托,制定适合新媒体和新受众时代的昆曲活态传播策略,并进行实验推广,使昆曲艺术传播常态化、普及化,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2.昆曲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意义。首先,昆曲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行,能够扩大昆曲的影响范围,帮助传统昆曲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对内,我们能够将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利用新的媒体手段和艺术形式进行展示,吸引更多甚至更年轻的受众关注和了解昆曲艺术;对外,数字博物馆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国际传播,借助“一带一路”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为昆曲艺术的国际化做出努力。

  其次,昆曲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行,可以弥补实体博物馆在动态展示方面的不足。比如借助互联网强大的检索功能,参观者可以自主查询相关信息,提高信息接收效率;借助现代数字影像功能,可以逼真再现昆曲大家们的舞台形象与表演过程,给参观者带来实景体验等等。这些都可以大大增强参观者接收信息的有效性。

  再次,昆曲数字博物馆的建立,是对昆曲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将珍贵的昆曲艺术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这大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昆曲艺术,尤其是无形的昆曲“技艺”传承。

  综上,昆曲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行,有利于昆曲艺术资料的长久传承,有利于突破戏曲舞台条件的限制,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展览、信息及交流服务,使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空前提高,扩大了受众面,可以更有效的在多层次、多维度上实现昆曲艺术的活态传播。

  三、昆曲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内容与传播方法

  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昆曲数字博物馆的交互式设计和昆曲艺术的活态传播策略探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传播媒介,为昆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路径,对促进“非遗”因子的当代活化与发展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517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