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

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9-07-19 10:2512

摘要:摘要: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一直是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文化均等化的难点。20152018年,柳南区在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推行五有标准化、文化+联动、三同步文化扶贫协调等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公共

  摘要: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一直是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文化均等化的难点。2015—2018年,柳南区在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推行“五有”标准化、“文化+”联动、“三同步”文化扶贫协调等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精准对接特殊人群的文化需求,有效破解了特殊人群公共文化服务难题,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特殊群体 公共文化服务 机制创新

文化论文投稿

  一、特殊群体的界定

  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其中第一章总则的第九条提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由此可见,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特殊人群基本涵盖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

  二、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国新办2014年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69亿,其中随迁子女1277万人。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的农民工们,已经在安全生产、流行病预防、计生普及等方面享受到社区关怀,精神生活却乏人问津。

  民政部2014年公布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留守老人数量近5000万人,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报告显示,全国留守儿童达6100万人,占全国儿童数量的21.88%。目前留守儿童、老年人群体已对文化生活“高渴求”,可惜现实条件多有限制。

  近几年来,政府持续加大基层文化扶持力量,但过大、过重的历史遗留包袱仍为掣肘,农村依然看书看报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此外,一些基层政府未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政绩考核和社会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文化投入少、资源匮乏、设施不完善,精神生活严重匮乏,甚至部分农村出现“白发赌徒”和“赌博童子军”。

  三、柳南区探索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的实践

  (一)现实状况和早期探索

  据柳南区民政局数据统计,2014年,辖区内登记的退休工人有4.9万人,进城务工人员14.02万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就读子女24033人,低保户2249户,持证残疾人8613人。如何准确定位这些特殊群体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推送的关键所在。

  近几年来,柳南区建设通过老年大学、候鸟港湾等创新性举措,针对特殊人群提供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既贯穿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回应了特殊人群的文化需求,也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人性化要求,增强了均等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效解决了政府和企业文化民生服务的困扰。

  当然,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不少,包括公共文化资源有待整合、基层文化服务基础不平衡、服务内容单一、缺乏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特殊群体公共场所文化服务滞后等等。

  (二)制度設计与实践

  1.推行“五有”机制夯实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五有”机制是指“服务有设施、场馆有项目、配置有标准、经费有保障、年报有内容”,是政府利用政策文件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范公共文化单位、机构和相关组织的管理标准,以确保发挥效能。

  服务有设施。首先,夯实辖区三馆、镇街、村(社区)的平台建设,完善区、镇街、社区(村)三级设施网络;其次,把各镇街、各系统、各企业单位的公共文化场馆进行整合共享;再次,建设一系列个性化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相关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场馆有项目。创建中,柳南区按照“公共文化场馆有特殊群体服务项目,特殊群体场所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要求整合相关资源,根据地区特点和场馆功能,配置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

  配置有标准。推动区“两馆”和镇街文化站达标,村(社区)按照“十个一”标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至2018年底,实现全覆盖。

  经费有保障。创建期间,柳南区确保文化事业投入逐年增加,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此外,2014年开始,柳南区创新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方式,以“政府扶持、本土孵化”的方式成功孵化出“和事佬”说和事务所、“老街坊”老年人服务中心、“迅捷”社区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在这个基础上,柳南区出台减免税费、表彰冠名、业务培训、项目帮扶等优惠鼓励政策、整合多方资源,持续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年报有内容。要求“两馆一站”等公共文化单位每年制订年度计划,年度计划中要求包括特殊群体服务内容;每年年终总结形成报告,报告要求包括特殊群体服务内容。

  2.建立“文化+”共建机制

  一是建立文企结合机制。通过“文企结合,整合资源,共享服务”的模式,柳南区文体部门和辖区公共文化单位提供方案、师资、补贴以及业务指导等政策性资源和服务;企业出资建设设施、参与管理和组建文化团队;社区老年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活动、自娱自乐。比如五菱社区相关文体设施和服务由文化部门、企业和社会共建共享。

  二是建立文社协作机制。通过“文社协作、政府购买、个性服务”,由辖区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组织、社区合作,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为特殊人群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人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如十一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三是建立文教联动机制。通过“文教联动,整合资源,共建基地”,区文体部门、教育部门共同整合妇联、团委、民政等资源,与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合作,建设特色第二课堂或体验基地,成立学生文化社团,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供相关软硬件支持,为中小学生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提供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如革新二小特色学校建设。

  3.建立“三同步”文化扶贫协调机制

  第一个同步——政府:扶志扶智同步。

  推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推动基层文化设施从数量到质量、从重建设到建管用并重的转变;深入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推荐阅读:《学海》(双月刊)创刊于1990年,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4129.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