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中国图书出版权海外贸易现状和逆差

中国图书出版权海外贸易现状和逆差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这篇图书出版类论文发表了中国图书出版权海外贸易现状和逆差,论文初步尝试构建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和图书、报刊、影视剧、音乐、游戏等多种出版类型的矩阵,希望对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图书出版类论文发表,中国

  这篇图书出版类论文发表了中国图书出版权海外贸易现状和逆差,论文初步尝试构建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和图书、报刊、影视剧、音乐、游戏等多种出版类型的矩阵,希望对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图书出版类论文发表,中国图书出版,贸易逆差,文化折扣

图书出版类论文发表

  相比出版业更为发达的欧美国家,中国现代出版业存在起步较晚、市场化程度较低、现代化营销经验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当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虽带来技术红利,数字出版在整个出版领域所占的比重和影响力日益增加,成为出版业的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但中国在数字出版领域仍未用好红利、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反超,反而面临更大挑战,数字出版降低地域壁垒,信息生产、出版、销售更为便利,各国竞争越发激烈。实力较强的国际出版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后,有能力分割较大比例消费者和利润份额,而中国出版业的海外贸易却存在逆差。中国出版业亟需应战、扭转劣势。

  在中国出版业版权贸易各类别中,图书出版是实力最强、地位最重要的类型。可见,分析图书版权贸易对中国整体版权贸易具有较高价值。因此,笔者以中国图书版权贸易为对象展开分析和策略讨论,希望对扭转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和各类版权贸易逆差有所裨益。

  一、中国图书版权海外贸易现状

  据国家版权局发布的历年引进版权、输出版权数据[1],中国出版业的版权贸易主要包括“图书”“录音制品”“录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软件”“电影”“电视节目”等7类,此外都归入“其他”类。图书版权贸易是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贸易类型。进出口贸易差,是较出口数量而言,衡量一国出版业海外贸易能力更为核心的指标。在2000年以来的十余年间,中国图书版权始终存在较大贸易逆差。

  (一)图书版权在中国各类版权类型中占主导地位

  笔者分析了2010 - 2015年[2]引进、输出版权的数据(如表1所示)。在各类出版物中,图书版权的引进、输出量均占有最高比例,是版权贸易中最主要的类型。通过图书出版引进、输出量在引进、输出总量中占比的具体数据来看,可得出清晰的结论。2016至2018年的数据目前官网虽未更新,但根据其它辅助资料和数据发现并无明显差异和变化。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2010 - 2015年,引进图书在引进总量的占比保持在83%~ 94%,输出图书在输出总量的所占比保持在68% - 81%,均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同时,引进、输出图书的数量在引进、输出总量的所占比例整体均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中国的引进、输出总量在五年里稳中有升、略有波动[1],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版权贸易呈现出较强发展势头,而图书出版是7类版权贸易中增长最为迅猛的类型之一。因此,对图书版权贸易的分析,对于中国整体版权贸易也具有较大价值。

  表1图书引进、输出在总体版权中所占比

  (二)图书版权在国際处于贸易逆差

  中国图书版权贸易与国际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仅从其引进、输出比来看,已可看出差距。笔者整合了2000 - 2015连续16年[2]图书出版的引进、输出数据,绘制成表2。

  可以发现,2000 - 2015连续16年间,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和中国出版业整体版权贸易都一直处于逆差,且二者的波动始终同步。中国与国际水平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即使在差距最小的2014年,图书输出量仍比引进量少7454种。但具体分析数据,也有一些利好现象。2000 - 2015年,中国图书版权引进量偶有波动、大体呈现出上升趋势,而输出量除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5年较上年略有下降以外,其他年份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输出量增速明显快于引进量,引进/输出比偶有波动、大体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若对比引进/输出比最低的年份2014年与数据起点年份2000年,可明显发现16年间的变化与进步。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自2003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正式提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走出去”战略,以图书出版为代表的中国出版业通过版权输出方式进行的文化“走出去”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目前仍没有彻底扭转进出口贸易逆差。

  二、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的原因探析

  在世界范围内,除了美国和少数欧洲国家能够在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实现净出口,大部分国家普遍存在贸易逆差[3]。中国现代图书出版业存在起步晚、市场化程度较低、现代化营销经验不足、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劣势,这些方面的劣势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逆差。这些都属于市场方面的因素,此前也为学界和业界所关注和探讨。

  但除了市场方面的因素以外,图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还会受到文化折扣的影响,即,文化差异会对图书造成价值折损。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文化因素出发,具体着眼文化折扣这一因素,探讨其对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逆差造成的影响,分析如何通过降低文化折扣来缩小贸易逆差。

  希尔曼·埃格伯特( Seelmann - Eggebert)首次使用了文化折扣( Cultural Discount)这一概念,用来指少数派语言和文化版图,认为这些少数派语言和文化版图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以保护其文化特性,而在经济学中,它是指在确定娱乐产品交易的经济价值时,必须被考虑到的文化差异因素[4]。考林·霍斯金斯、斯徒亚特·迈克法蒂耶和亚当·费恩概括了“文化折扣”的概念,指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因为文化产品内蕴的文化因素不被其他民族观众认同或理解而带来产品价值的减低[5]。此外,霍斯金斯和米卢斯还指出文化折扣的程度因产品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国际文化贸易集中在少数几个产品类型上[4]。

  推荐阅读:《图书馆界》是广西图书馆学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合办的图书馆学专业刊物。1980年创刊,1986年正式在国内公开发行。多年来,在全国图书情报界的关心和支持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3178.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