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仡佬族蹦蹦鼓文化特征和内涵

仡佬族蹦蹦鼓文化特征和内涵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这篇民族艺术论文发表了仡佬族蹦蹦鼓文化特征和内涵,仡佬族蹦蹦鼓,是石阡地区的仡佬族人民,在传承民族记忆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的打造、挖掘,将农耕文化、祭祀文化、图腾文化与现代舞蹈艺术融为一体,构建形成了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蹦蹦鼓文化。 关

  这篇民族艺术论文发表了仡佬族蹦蹦鼓文化特征和内涵,仡佬族蹦蹦鼓,是石阡地区的仡佬族人民,在传承民族记忆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的打造、挖掘,将农耕文化、祭祀文化、图腾文化与现代舞蹈艺术融为一体,构建形成了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蹦蹦鼓文化。

  关键词:民族艺术论文投稿,民族记忆,蹦蹦鼓,表现形式,文化特征

民族艺术论文投稿

  近年来,铜仁市石阡县的尧上仡佬族文化村,对仡佬族传统文化进行精益打造。每年的二月初一,开展的仡佬族“敬雀节”祭祀文化活动,以“鸟文化”来演绎发展仡佬族传统文化,表达了仡佬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1]在祭祀庆典活动中,具有民族记忆的仡佬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挖掘并登台演示,有长号乐器、竹蔑球、蹦蹦鼓、高台舞狮、毛龙、上刀梯及顶杠等。其中仡佬族的蹦蹦鼓,是石阡地区近年来开展比较活跃、最具特色的打击乐器,也是仡佬族挖掘推广的民族舞蹈表演艺术。它是在传统记忆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发展演化而成,具有厚重的文化价值、健身价值、教育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和技艺欣赏价值。嘲

  1 蹦蹦鼓的制作特点

  石阡地区的蹦蹦鼓,是用山间田野之地生长多年的棕树取其完整的中杆部分,进行多次反复的加工而成。蹦蹦鼓的制作需要取其长度1-2米,两端锯齐,将棕树杆内部刨空,内部装上隔板,便于敲打时形成不同的音符。再用树木或竹子加工做成左右对等、前后错落有致的支架,将做好的两个蹦蹦鼓平放在支架上形成前低后高,一副完整的蹦蹦鼓就算完成。因其做工精致,用木棒轻轻敲击时,会发出“蹦蹦”的声音,人们称之为蹦蹦鼓。由于它是仡佬族发明,所以又称仡佬族蹦蹦鼓,或仡蹦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对蹦蹦鼓的工序制作,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为了良好的舞台效果,蹦蹦鼓的制作开始由粗犷型向精细化发展,既要保存仡佬族蹦蹦鼓的原生态性,又要承载它的现代文化元素,促使它内涵和外延的多元化发展。在敲打蹦蹦鼓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意境悠远、深邃雄厚,给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追忆仡佬族先民开荒辟草,与自然抗争的不屈奋斗精神。

  2 仡佬族蹦蹦鼓的文化内涵

  蹦蹦鼓,是由多人组成集体配合的表演艺术,有一人一鼓、二人一鼓、四人一鼓、多人多鼓等不同形式的表演。表演时,男女队员手持鼓棒,身着独具特色的仡佬族服饰,男队员的头帕上插着一个用紫色布做成的“葫芦”,女队员头上则别着用银铂做成的“老鹰”,它们蕴含仡佬族的图腾文化崇拜。

  最初的蹦蹦鼓表演,既没有配乐,也没有配音,队员通过击打棕树干的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音符,产生不同的音乐节奏,由此汇聚形成完整的蹦蹦鼓表演乐章。在击打高潮时,队员还会发出“嘿、嘿、嘿嘿…”的呐喊声,彰显仡佬族人民粗犷豪迈的性格和不屈的民族精神。整个表演环节在青春洋溢的氛围中,以“驱兽祈福”“敲山震虎”“男女嬉戏”“喜庆丰收”四个乐章层层推进,将仡佬族传统文化及现代舞蹈艺术融合,追忆仡佬族人民艰苦的奋斗历程,揭示仡佬族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热爱。

  2.1 驱兽祈福

  意为驱赶野兽,保护好庄稼,祈祷一年的辛苦有所收获,期盼五谷丰登。画面呈现在秋收时节的夜晚,成群结队的野兽冲向仡佬族人民的庄稼地。庄稼的守护神为了保护好辛勤的成果,在庄稼地里燃起篝火,唱起民歌、敲打蹦蹦鼓来驱赶野兽,倾述了仡佬族人民与大自然斗争的不屈精神。

  2.2 敲山震虎

  指制造攻击性的声势,使隐蔽在暗处的野兽受到惊恐而四处逃窜,暴露在狩猎人的视野范围,便于有效的寻找狩猎目标。这种疾风暴雨般的节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震慑力,淋漓尽致地呈现了仡佬族人民远去的狩猎生活场景。

  2.3 男女嬉戏

  生活在高山峻岭的仡佬族人民,在时代的发展变迁中,从闭塞的环境中走出来,以其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民族生態文化得到其他民族的肯定与认同。以蹦蹦鼓演绎为媒介,诠释了仡佬族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缠绵与热爱。

  2.4 喜庆丰收

  以欢快、幸福、美满的动作表情和节奏演绎丰收的快乐情境。是对新时代仡佬族人民在国家民族政策下获得“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庆祝,既有对狩猎文化、农耕文化的回顾,又有对仡佬族人民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

  3 仡佬族蹦蹦鼓的文化特征

  3.1 蹦蹦鼓的运动健身价值

  蹦蹦鼓的登台表演,是对仡佬族传统文化价值的具体化、实用化和形象化。队员在表演“驱兽祈福…‘敲山震虎”“男女嬉戏”“喜庆丰收”时,需要身体的全身心投入,既有身体形态的跑动、跳跃、队形变化和挥臂击鼓等,又有队员肢体行为的蹬、伸、曲、跨、侧身等各种技巧的变化应用。队员以豪放的肢体语言,呈现仡佬族男女青年的青春、健康、快乐与梦想,将仡佬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憧憬融合在一起,形成身与心的统一,形与神的统一。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舞台效果。所以,队员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对蹦蹦鼓的性能、音符特征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才能熟练把握,同时表演队员身体的适应性训练也很重要,包括速度、耐力、爆发力等多项素质的练习,才能形成良好的舞台适应,才能完整的将身体形态与仡佬族的蹦蹦鼓演绎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运动健身特点。

  3.2 蹦蹦鼓的技艺鉴赏价值

  蹦蹦鼓,是以集体的舞台表演形式呈现给观众,一般在祭祀庆典、文化活动、旅游产业推广中进行。在一年一度的石阡尧上仡佬族“敬雀节”祭祀活动中,都要进行蹦蹦鼓的表演。队员以优美的动作形态,告慰仡佬族先民,展示仡佬族人民的“合和”文化精神,憧憬仡佬族人民的美好未来。[3]身着仡佬族美丽服饰的男女青年,头戴寓意深刻的仡佬族图腾,呈现祥和、自然、神秘的民族文化语境,给观众无穷的遐想。舞台上以整齐划一的蹦蹦鼓竞技动作表演,在轻、慢、缓、急的不同乐章里,以“驱兽祈福”“敲山震虎”的历史记忆溯源仡佬族千百年来沉淀的狩猎文化、农耕文化和图腾文化,在追忆民族精神的话语下激发人们对民族文化、对生活的热爱;又以“男女嬉戏”“喜庆丰收”的乐章呈现仡佬族人民对爱情、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展现了仡佬族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推荐阅读:《艺术市场》(旬刊)创刊于2002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的大型艺术品投资期刊。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市场虽在不断发展繁荣。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3116.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