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塞式热流传感器测量精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铜塞式热流传感器在诸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铜塞式热流传感器测量原理为基础,研究了本体材料热物性、本体轴向长度等因素对热流测量结果的影响,为后续改进传感器结构提供理论指导。 關键词:铜塞式;热流传感器;测量 0 引言 随着航天航空、船
摘要:铜塞式热流传感器在诸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铜塞式热流传感器测量原理为基础,研究了本体材料热物性、本体轴向长度等因素对热流测量结果的影响,为后续改进传感器结构提供理论指导。
關键词:铜塞式;热流传感器;测量
0 引言
随着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行业领域的不断发展,有很多关键的参数测量精度要求日益提高。其中,因高速气动加热、高温应用环境等因素造成设备表面局部温度急剧升高,对超高温、宽量程的热流测量需求日益凸显[1]。铜塞式热流传感器作为应用场景较广的热流测量设备,具有测量范围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便捷等特点[2]。
本文针对铜塞式热流传感器在热流测量过程中多个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研究,为后续铜塞式热流传感器结构提升改进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1 铜塞式热流传感器测量原理
铜塞式热流传感器是非接触式、瞬态辐射热流测量仪器,该传感器主要由传感器本体铜制塞块、隔热套及基体三部分组成,常用于电弧加热设备试验的热流测量。环形隔热套用阻隔塞块与基体之间的导热,使得塞块侧表面近似保持为绝热壁面。热电偶布置于传感器体下端面中心位置处,用于测量传感器在瞬态热交换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率。(图1)
测量原理如下[2]:
其中:q为热流,单位W/m2;ρ为密度,单位为kg/m3;Cp为比热容,单位为W/(kg·K);δ为塞块高度,单位为m;T为温度,单位为K;t 为时间,单位为s。
由公式(1)分析可知,影响热流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塞块材料的密度、比热、轴向长度及温度的测量误差。温度的测量误差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热电偶的测量精度和焊接工艺。密度和比热引起的测量误差与所用的物性参数相关。
传感器本体材料铜上端面接受热流辐射后,温度急剧升高,当达到铜的熔点开始融化后,传感器热流传递不符合公式(1)的测量原理,继续使用公式(1)计算测量结果将带来巨大误差。
2 测量精度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图2为铜塞式热流传感器模型几何尺寸的示意图。根据实际工程应用传感器材料与尺寸,确定仿真中下列几何尺寸均保持不变:基体直径a=100mm,基体材料轴向长度b=20mm,传感器下端面与空气接触面直径e=2mm。传感器本体材料为铜,隔热套材料为高硅氧。
通过ANSYS热力学仿真软件,分析研究传感器本体材料物性变化 (仿真组号A)、本体轴向长度变化(c=6mm、10mm,仿真组号B) 、基体材料变化(铜、高硅氧、不锈钢,仿真组号 C) 、隔热套厚度变化 (f=1mm、2mm,仿真组号D)、本体直径变化(d=3mm、4mm、9mm,仿真组号E)对传感器本体下端面中心点温度及其温度变化率的影响,如表1所示。
2.1 本体材料物性的影响
给定传感器上端面恒定热流q=3MW/m2,基体材料选取低碳钢,本体材料铜选取定物性和变物性条件时传感器A1、A2工况本体下端面中心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考虑物性变化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铜的比热随之增加,导热系数随之减小,热扩散系数也随之减小。因此,传感器A2本体下端面中心点温度在考虑变物性条件时较传感器A1低。分析传感器(A1、A2)本体下端面中心点温度变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图2可知,相对而言传感器 A1本体下端面中心点温度变化率大于传感器A2。由仿真结果可知,传感器 A1和 A2工况本体下端面中心点温度变化率最大值分别为139℃/s和126℃/s,是否考虑本体材料变物性条件造成相对偏差率达到9.3%。
因此,本体、基体材料物性变化对传感器本体下端面中心点温度变化率最大值有所影响,且影响不可忽略不计,同时,考虑物性变化时温度变化率最大值更接近理论计算值。
2.2 本体轴向长度的影响
给定传感器上端面恒定热流q=3MW/m2,基体材料选取低碳钢,传感器本体轴向长度选择为6mm和10mm,图4为传感器本体轴向长度不同(c=6mm、10mm)时传感器本体下端面中心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图4可知,随着传感器本体轴向长度的增加,传感器本体、隔热套轴向尺寸增大,下端面中心点的温度随之降低,其原因在于传感器本体的热阻、热容均随之增加,热容量也随之增大,传感器本体、隔热套的侧表面温度减小。热流传感器本体轴向长度为6mm、10mm时,温度变化率最大值分别为110.6℃/s和69.6℃/s,综合考虑轴向长度变化因素后,改变本体轴向长度造成的相对偏差率达到4.9%,因此实际工程测量中应针对不同本体轴向长度进行热流测量误差修正。
推荐阅读:船舶消防论文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lig/20572.html
相关论文阅读
- 2025-06-26贺方良团队在《中药材》发表《防风色度值与内在成分相关性研究》论文
- 2022-11-28不动产测绘特点及测绘技术分析
- 2022-09-28新基建的核心是重构产业基础设施
- 2022-09-19“一带一路”倡议下交通运输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分析
- 2022-09-17地下工程智能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
- 2022-09-17工程师论文发表浅析工程管理中资料的重要性
- 2022-07-19边坡支挡结构岩土荷载的分项系数计算方法
- 2022-07-16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 2022-07-13日本高校档案馆调查研究职能的特点及启示
- 2022-07-09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问答区
- 2025-06-16核心期刊多久能收到录用通知
- 2025-05-19《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0年内发表论文数据,选择与投稿前可参考
- 2025-05-19发论文时国际期刊和国内期刊选择对比
- 2025-05-13教师职称评审级别及所需学术成果材料
- 2025-04-24英文期刊发表论文几个版面起发
- 2025-01-21论文顺利通过审稿的8个操作
- 2025-01-11管理学类30本期刊(国自然基金委员会认定)
- 2025-01-02电刺激治疗相关文章选题推荐
- 2024-12-17植物学比较热门的论文选题
- 2024-12-03人事管理方面文章选题推荐和发表期刊
优质科技期刊
- 1核心级《公路工程》
- 2核心级《中外公路》
- 3核心级《遥感技术与应用》
- 4核心级《电子测量技术》
- 5核心级《无线电工程》
- 6核心级《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 7核心级《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8核心级《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最新期刊更新
- 《中兴通讯技术》
- 《中国政府采购》
- 《中国政府采购》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农业技术经济》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房地产世界》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
- 《广州化学》
- 《物理学报》
- 《东方宝宝》
- 《新能源进展》
- 《热带农业科学》
- 《建筑经济》
精品推荐
- 12025-06-26贺方良团队在《中药材》发表《防风色度值与内在成分相关性研究》论文
- 22022-11-28不动产测绘特点及测绘技术分析
- 32022-09-28新基建的核心是重构产业基础设施
- 42022-09-19“一带一路”倡议下交通运输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分析
- 52022-09-17地下工程智能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
- 62022-09-17工程师论文发表浅析工程管理中资料的重要性
- 72022-07-19边坡支挡结构岩土荷载的分项系数计算方法
- 82022-07-16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 12021-12-30如何做好重大建设项目防造假工作的几点思考
- 22022-02-15菜鸟物流运营模式的改进策略分析
- 32018-08-04铝合金表面黑线成因分析
- 42019-01-23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之间的辩证关系
- 52019-01-16中国物流的发展以及优劣势分析
- 62020-06-29一起浪涌保护器引起的变压器烧毁事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 72019-12-17纯电动汽车减速器齿轮啮合错位分析
- 82021-10-1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025-07-14上海中医药大学张洁团队在《中医杂志》发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相关论文
- 22025-07-14教材参编算是第几作者
- 32025-07-10徐蕊团队在《中医杂志》发表论文 提出中国现代美好生活健康状态多维度评价体系
- 42025-07-10专著第二作者评职称有用吗
- 52025-06-26贺方良团队在《中药材》发表《防风色度值与内在成分相关性研究》论文
- 62025-06-26徐伶俐团队在《中药材》发表《滇黄精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
- 72025-06-23ei会议论文与核心论文哪个价值高
- 82025-06-23段威团队在《中兴通讯技术》发表智算中心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
- 12021-05-24刊号字母G、G0、G1、G2、G3、G4、G8是什么意思
- 22021-05-06论文引用率不能超过多少
- 32018-09-11语法翻译法的运用以及优缺点分析
- 42020-03-08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一般多少字
- 52020-09-21疾控中心工作怎么评职称
- 62020-01-03新北大核心什么时候更新,几年更新一次
- 72020-03-08通讯作者和二作哪个含金量比较高
- 82021-02-23发表的期刊论文见刊的时候可以在知网查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