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理工论文》江苏省港口集疏运体系现状及规划思路

江苏省港口集疏运体系现状及规划思路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 为充分发挥江苏省沿海港口资源优势,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分析江苏省港口集疏运布局现状并进行综合评价,总结江苏省港口集疏运布局指导思想,提出能力充分、绿色集约、模式先进、服务高效的发展目标,并从定位主导、需求引领、因地制宜、切实

  【摘 要】 为充分发挥江苏省沿海港口资源优势,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分析江苏省港口集疏运布局现状并进行综合评价,总结江苏省港口集疏运布局指导思想,提出能力充分、绿色集约、模式先进、服务高效的发展目标,并从定位主导、需求引领、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等角度提出布局原则。

  【关键词】 江苏省;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目标;规划原则

港口科技

  港口集疏运是港口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发挥综合服务功能的关键环节,也是拓展港口服务范围、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江苏省通江达海、水网密布,是全国重要的港口大省。虽然江苏省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已经成效显著,但是对照国家战略新要求、港口发展新趋势等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1)缺少省级层面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的思路、方向、原则等,全省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的统筹工作有待加强;(2)腹地通达深度不足,重点港口服务支撑国家战略的集疏运通道能力有待提升;(3)部分港区集疏运设施还不能满足港口集疏运需求,港区集疏运设施内外衔接方案需要进一步明确。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港口的集疏运体系规划进行系统研究,明确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的思路、目标和原则,作为指导港口集疏运设施建设的依据。

  1 江苏省港口集疏运体系现状

  (1)内河疏港航道、疏港铁路占比偏小,集疏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优化。统计资料显示:江苏省目前沿江地区港口集疏运以水水中转为主,公路、铁路集疏运运量占比较少;沿海地区港口集疏运以公路为主,内河航道、铁路集疏运运量占比较少。从集疏运体系结构看,目前在江苏省港口集疏运体系中,内河疏港航道、疏港铁路占比偏少,与国外先进港口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未来还需要结合各港区发展需求和区位条件,重点建设港区的多式联运,优化其集疏运体系。

  (2)省内货物运输以本省港口为主,外贸集装箱运输以省外港口为主。江苏省64.7%的外贸集装箱和23.2%的内贸集装箱直接经公路运输至上海、青岛等省外集装箱干线港,仅34.8%的外贸集装箱和69.0%的内贸集装箱经省内沿江沿海港口进出。

  (3)疏港公路外围网络已形成,重点港区连接线有待加快建设。近年来,江苏省加快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的建设,公路网日趋完善。江苏省13个地级市已经实现了高速公路全覆盖,相邻地级市之间基本实现直接连通,高速公路对10万人以上城镇的覆盖度达到99%。江苏省共有4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速公路对国家级开发区的覆盖度达到100%。省级以上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基地的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的连通率分别达到98.5%、96.8%和98.3%,基本满足港口服务经济腹地的需求。从港口的疏港公路接入情况看,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龙潭港区、通海港区等重点港区的疏港快速公路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快。

  (4)货运铁路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疏港铁路建设要加快推进。近年来,江苏省在国家级铁路通道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省内干线铁路建设。目前江苏省内具备货运功能的铁路有陇海铁路、京沪铁路、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宿淮铁路和宁芜铁路。各港区疏港铁路统计资料显示,沿江沿海已有疏港铁路专用线的港区是连云港区、西坝港区、新生圩港区、浦口港区和大港港区,内河港口铁路专用线通达的港口是徐州港、无锡内河港、苏州内河港和淮安港。从港口外围货运铁路网布局看,江北沿江地区和沿海地区还缺货运铁路,在相关规划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布局。从疏港铁路接入情况看,太仓港区、龙潭港区和通海港区等重点港区都缺配套的疏港铁路,还需结合这些港区未来发展需求在这些重点港区建设疏港铁路。

  (5)集疏运航道网基本建成,沿海港口疏港航道还需进一步畅通。目前已完成长三角高等级航道整治 km、江苏省干线航道整治 km。近年来,连申线、芜申线、盐河、丹金溧漕河等多条干线航道都已整治达到规划等级,通扬线航道和淮河出海航道(红山头至京杭运河段)整治工程的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干线航道网正在逐步完善,江苏省内水网地区港口的联动发展通道逐渐畅通;但是,沿海港口的徐圩港区、通州湾港区等重点港区尚无疏港航道配套,未来还需要针对这些港区的内河疏港需求进一步加快疏港航道的建设。

  2 江苏省港口集疏运体系综合评价

  (1)基本满足当前港口集疏运需求,未出现大面积滞港现象。江苏省2018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5.8亿t、集装箱吞吐量万TEU。从江苏省各港口的实际运营情况看,目前虽然存在部分港口集疏运通道运能不足的情况,但港口未出现因集疏运通道不畅而发生的货物滞港现象。总体而言,各港口港区集疏运设施能够基本满足港口集疏运需求。

  (2)部分港区集疏运设施利用率不高,港口集疏运组织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疏港高速公路利用率总体偏低;除连云港港外,其他沿江沿海地区疏港铁路货物运量总体偏低。未来还需要积极发展沿江沿海港口铁水联运,发展特色货种联运服务,充分发挥疏港铁路的优势和作用。

  (3)港口集疏运发展水平与现代化指标、相关规划还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的关于综合交通和港口集疏运建设的规划、指导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指标。《“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提出:到2020年,港口铁路公路集疏运能力显著提高,布局进一步优化,与港区的衔接效率稳步提升,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过60%,二级以上公路覆盖率达到100%。《江苏交通运输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提出重要港口核心港区要有2种及以上交通干线集疏运方式。

  (4)重点港口服务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重要通道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目前连云港港依托的陆桥物流大通道、南京港和太仓港依托的沿长江物流大通道、沿海港口依托的淮河通道均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沿海港口依托的淮河通道尚待开发,目前淮河出海航道是江苏省“两纵四横”干线航道网中唯一未通航的干线航道,滨海―淮安方向的高速公路尚未建造。

  推荐阅读:《港口科技》(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上海港务工程公司主办。是一本立足港口,面向全国港航系统的应用科技月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lig/19806.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优质科技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