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发展创新探究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发展创新探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振兴乡村发展,精准扶贫是国家、区域重要发展战略。涉农中职学样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新形势下,涉农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涉农中职学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满足现代农

  摘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振兴乡村发展,精准扶贫是国家、区域重要发展战略。涉农中职学样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新形势下,涉农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涉农中职学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完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的视角,探究培养满足新形式下“三农”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涉农专业;创新探究
 

职业教育论文

  中职教育,涉农专业,发展创新本文指出应遵循适应性、稳定性和效益性原则,进行基于乡村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基于乡村经济发展需求设置特色专业,基于专业结构提升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水平,基于专业人才精准培养,调整专业设置,优化配置专业结构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输送人才。

  1 中职涉农专业教学改革面临亟待决绝的问题

  1.1就业时学、用不一致的问题当前,中职学校大多数重视理论学习而轻实践,从而导致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到工作单位一切都得重新学起,就业压力较大。中职学校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学习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对就业的前景也产生了怀疑。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也在增大,导致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些人希望孩子在中职学校学习,从而掌握可以在未来农业生产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更适合农村的发展需求的出应用型技术人才。

  1.2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的矛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处于基础地位,“三农问题”是根本性问题,它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已转型为现代化的新农村,农村需要越来越多的涉农专业人才来服务农业生产,从而解决了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但是由于中职学校培养方案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学要具有先进性,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它不单单需要农业人才,还需要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行业的人才,如服务业、建筑业、工业和运输业等。因此,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应在培养专业农业人才同时也要注重对与农业有关的第二三产业输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而解决毕业生就业矛盾。由于以上问题,中职学校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要紧密结合农村生产实践和农村发展的步伐。

  1.3毕业生就业率低的问题随着中职学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的环境也来越差,毕业后的就业率,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制约条件。全球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在世界的大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新科技不断的发明,对就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如何应对成为了难题。

  2 涉农专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2.1中职涉农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从生源现状看,由于社会对农业认可度低,农业中职院校的招生一直处于劣势。由于入学的门槛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校对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压力和难度加大。从当前发展形势看,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兴起和农业装备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一轮农业革命已经到来,现有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已满足不了现代农业产业和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真正了解农业农村现状和需求、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偏低,多数教师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培养什么样的农业人才”和“怎样培养农业人才”的问题上缺乏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实践路径,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能力不足,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振兴乡村发展,精准扶贫等国家及区域农业发展战略为涉农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勾勒了明晰的轮廓,就是要求培养具有热爱“三农”情怀,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助力农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院校要践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用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区域产业体系发展变化,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2.2教师深入基层一线,提高农业实战技能严格落实专业课教师年度赴企业实践制度,新入職专业课教师前3年应在企业连续实践6个月以上。解决教师实践技能欠缺这一短板,学校应制定政策,组织涉农专业教师轮流定期到涉农企业和农业农村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在提高教师自身技能水平和创新素养的同时,深入了解涉农企业和农村一线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人才质量标准,明确涉农专业人才结构和核心能力,解决“培养什么样的农业人才”问题,从而为“怎样培养农业人才”打下基础,不断完善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标准建设,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主导作用。

  2.3基于当地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调整专业设置。

  深入推进现代中职教育改革经济区域的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反哺作用,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学校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关注带动了当地乡村经济效益发展的项目,推动中职的专业调整。当地特色产业的种植、收购、制作、销售都为中职学校农业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及时调整涉农专业的设置与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的思路。当地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中职学校的专业调整。当地特色产业的种植、收购、制作、销售都为学校农业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实训机会,同时学校和师生又可以指导解决农民种植中遇到的问题。随着当地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可以成立公司,公司又可以通过自产自销的途径由实体经营转变网上销售。电商专业的学生对产业项目进行拍照,开设网店进行运营。此举措不仅为中职学校电商专业和农业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而且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更重要的可以促进中职学校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基于当地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基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设置特色专业,基于专业结构提升农村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水平,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精准人才,这样才能大大提升经济发展趋势与学校专业的匹配度。

  参考文献:

  [1]滕青.职业教育专业对接产业结构发展的探讨[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2(3).

  推荐阅读:《职业教育研究》月刊(国内连续出版物标准刊号:CN12-1358/G4国际连续出版物标准刊号:ISSN1672-5727)是由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主办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型月刊。办刊宗旨为开展职业教育学术理论与应用研究,推广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坚持专业指导与信息服务相结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5816.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