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初中数学课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初中数学课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落实,要求教育领域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具体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大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落实,要求教育领域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具体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大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数学教学方式,保障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本文则是详细地分析初中数学课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自主性学习
 

初中教育论文

  一、 自主性学习的基本概述

  应试教育理念一直扎根于我国学校、教师和家长及学生的心里,带来的影响十分深刻,教师和家长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学生的地位常常处于被动式学习、机械式学习和他主性学习,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依据认知建构主义原理来定义自主性学习,主要指的是看重学生学习的内在品质,没有认知监控的自主进行学习,是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解决能力自主决定学习策略和进度,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形成“为什么学习?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学习数学?怎么才能学好数学?”等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教学质量,所以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时候教师或学生容易混淆自主性学习和自学的概念,在初中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理解自主性学习的本质,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与自学之间是有区别的,自学是一种属于自我监控的高品质学习,本质上来说更倾向于接受探究式学习,主要包括了四个内容,分别是自我確定学习目标、自我选择学习策略、自我决定学习进度、自我评估学习成果,学生的自学是基于自己想学、能学、会学的基础上,在自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辅助,自学并不是自主性学习。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本质上是属于自主探究性学习,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科学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二、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一)运用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专注于学业上。若是学生自己数学学习完全没有兴趣,在课堂教学上就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有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神游天外,也就无法顺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数学课教学质量也就无法得到提升。因此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设置趣味性导课方案,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何使学生刚入中学的伊始对数学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趣味性导课方案,然后运用恰当的导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当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产生好奇的时候,就说明具有想要了解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2. 引导学生明确个人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产生兴趣

  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若是想需要某些事物,然后会被相应的事物所吸引,形成对这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意识,通过不断实践和努力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中,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学生就能够为了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而不断努力。另外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明确目标,要求学生需要重视教学任务,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自己的学习策略解决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3. 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虽然说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保持教师的威严,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学生精力旺盛,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同时也处于令人头疼的青春期叛逆期,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彻底突破和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身心特征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数学、问题和生活进行结合和统一。

  例如在学习《“圆”的特殊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日常生活涉及圆相关知识的事物,让学生积极发表个人的看法,甲学生:“我发现我喝水的杯子口就是圆形”,乙学生:“我看见讲台上的地球仪也是圆的”;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和热情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师也需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夸奖发表个人看法的学生观察力十分厉害。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 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只有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才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美,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开展自主性学习实践活动,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有利于构建和谐友爱的同学关系。在活动中将数学知识内容转变为具体化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通过自己实践操作验证得到的成果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推荐阅读:初中老师能在核心期刊投稿吗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5819.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