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理念与路径

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理念与路径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 经过多年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已逐渐形成项目化运作、协同化发展、多元化参与的实践格局。在一带一路建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被赋予更加多元化的内涵使命,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因此

  摘 要 经过多年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已逐渐形成项目化运作、协同化发展、多元化参与的实践格局。在“一带一路”建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被赋予更加多元化的内涵使命,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因此,需要在中非战略合作框架下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合作的新模式,通过筑牢合作理念、创新实践路径、深化内涵建设、构建协同格局等深化路径,努力构建中非职业教育共同体。

  关键词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共同体
 

职业教育论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的《波恩宣言》中指出:“教育是有效发展策略的关键,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则更为关键,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作用更为强大,它可以减少贫困、促进和平、改善环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1]21世纪初,中国政府加强与非洲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创设,作为论坛框架下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时期。

  一、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缘起与演进

  2018年,在以“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未来3年中非合作将实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八大行动”,承诺要“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设立旨在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合作的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实施“头雁计划”,为非洲培训1000名精英人才;为非洲提供5万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为非洲提供5万个研修培训名额,邀请2000名非洲青年來华交流”[2],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回溯历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稳固的现实基础。

  (一)中非关系为开展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了土壤

  中国和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加强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石。中国外长连续30年开年首访非洲,习近平主席先后9次踏上非洲大陆,这些都传递着中非关系的历久弥坚和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强烈信号。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中国与非、亚、欧的联系更加紧密,中非合作处于历史最佳时期,这为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走出去”、中非教育合作等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积累了丰富有效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建成了涉及信息技术、资源与环境、能源、交通运输、旅游、机械制造等专业,已经培养了5000多万名毕业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等文件指导下,取得了较多成果。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职业教育法》也正迎来首次“大修”,从立法和政策层面,将职业教育定性为具有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3]。目前,我国已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三)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培养人才是促进非洲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由于社会偏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原因,非洲职业教育在独立之初的近半个世纪内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直到近些年才逐渐得到重视。非盟在《第二个十年教育行动计划(2006-2015)》中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赋予个人掌握自己生活和未来的重要权利”[4]。非盟2007年颁布的《非洲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振兴战略》指出,“非洲各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5]。2014年颁布的《促进青年就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大陆战略》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以技能需求为导向,建立全面连贯的职业教育体系;重新定义“行业”和“职业”,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具体的培训和课程内容,在情境中实习;加强师资培训,保障教学质量;完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提高设备利用率等[6]。

  当前,非洲要实现工业化还有一个根本性障碍,就是劳动力素质较低。因此,推进中非教育合作是中非产能合作的前提,特别要加强符合非洲国情的职业教育、技术培训,为非洲的工业化发展储备人才资源[7]。回顾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初始阶段。20世纪50年代,来自埃及、几内亚等非洲国家的首批留学生来华学习。截至1963年底,中国政府先后与阿尔及利亚、几内亚等非洲国家政府签订了双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帮助其开展工程建设、农业技术等各领域的职业技术人才培训[8]。随着中非关系的日益深化,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规模和形式不断延拓。

  兴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非高等院校校际交流与合作兴起,以中国在非洲援建了第一个职业教育机构——苏丹恩图曼职业培训中心为标志。2015年,中国对恩图曼职业培训中心进行了改扩建。该中心至今仍是苏丹最重要的职业培训机构之一,已为当地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技术人才和劳动力[9]。

  深化阶段。21世纪以来,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深化发展,逐步建立合作机制,一批实质性项目相继落地。在每3年一届的论坛行动计划中,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被作为中非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机构成,纳入中非合作的整体框架设计之中。2003年《亚的斯亚贝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帮助非洲国家培训人才,接收非洲来华留学生;2005年中非教育部长论坛中提到: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培训专业人才,其中包括技术、科学和管理等专业。2006年《对非洲政策》更是提出了关于“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合作”。截至2007年,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埃塞-中国职业技术学院交付使用,总占地11.4万平方米,开设了机械、电气、计算机等10余个专业。同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贝宁 CERCO 学院合作开办了中非(贝宁)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开始培养实用技术人才。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后,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走深走实,中非合作的转型升级以及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职业院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引进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配合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办职业教育,为所在国及中资企业培养培训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推荐阅读:船舶职业教育杂志(双月刊)于2013年创刊,本面向高等职业院校船舶及相关专业人员,刊栽船舶职业教育领域相关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文献综述,反映我国船舶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5813.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