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财务预算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深入分析高校财务预算的管理问题,有效提高其工作水平,降低风险,对高校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概念界定,结合现阶段国情,分析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环境和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财务预算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深入分析高校财务预算的管理问题,有效提高其工作水平,降低风险,对高校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概念界定,结合现阶段国情,分析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环境和性质的变化,明确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进而对工作中的预算管理体制、财务分析体系不健全,相关人员意识较低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地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以期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完善;措施

预算管理论文

  引言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通过对高校的财务收支进行预算编制和管理实时监控学校的财务收入和支出,实现高校资金及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涉及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研、筹资等各项经济活动,因此,财务预算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和体系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体系的基础。同时,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自主办学权利变大,高校利益主体和收入来源多元化,都使得该项工作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因此,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全员重视,积极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才能促进高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一)概念界定

  财务预算管理,即根据一定时间内的收支比,对资金合理规划和管控,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制定各项目所需合理预算,使得部门资金分配利用更加便捷[1]。除此之外,可在一定范围内对资金进行监督。资金是高校基础建设的前提,高校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规划校内资金,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制定其发展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环境变化

  1.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环境的改变。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化改革,彻底打破了传统高校的资源分配模式,生存环境的改变促使高校的资源配置由政府配置转向市场配置。相应的,高校的财务资金来源和财务预算管理不能再靠“等”“要”,而要积极向市场经济的需求靠拢。

  2.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提高了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市场经济背景下,各类高校不仅要保证社会效益,还要保证经济效益。同时,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也随之增加。这些改变都对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财务职能要延伸到产、学、研等各个环节,提升教育资本的回报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职能在支出管理职能基础上向融资环节延伸。

  3.财务工作的性质发生变化。财务工作性质的变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服务多样化带动收入类型多样化,现代高校的收入来源除传统的学费和校办产业收入外,增加了技术服务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收入。同时,单位和个人捐赠也在逐渐成为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政收入成分的多样化。二是办学主体多元化,相应的利益主体也变得多元化,而高校的教育经费的筹集也逐渐向多元筹资模式化转型。收入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等变化,使得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更加复杂。相应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也要提高水平,积极处理和应对各种财务风险。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1.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合理运行,是实现高校资源配置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管理水平的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要积极采纳其他部门的意见,结合全校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编制和执行等工作,从而提升各项资源的最优配置,为高校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资金环境。

  2.降低财务风险。高校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融资满足自身发展的资金需求,财务预算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对各種信贷资金进行严格的核算和评估,降低高校融资给自身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在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中,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要发挥其评估和预算职能,实现高校各项财政资金的最优配置,安全稳定地控制高校经营风险,保证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3.推动部门间合作。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财务部门可以通过预算管理对高校内的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实现资源与资金的最优化配置,进一步加大部门间的合作力度,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高校资源利用效率和利用质量。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的健康发展,涉及的各项经济活动,如资产购置、资金或资本融通等,财务预算要严格地根据相关法规制定与执行。但是,我国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首先,高校预算编制内容不真实、不完整。制定预算时,只重视财务支出编制,而对于收入的统计预算,却不能客观地反映高校全年的收入情况,如财政补助收入、学费、住宿费返拨等费用没有被纳入收入预算之中[1]。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执行与当初的编制脱节,各项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高校当年的收支情况,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失去意义。其次,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尚未形成自我控制和适应的运行机制,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不能调动校内各部门的积极主动和创造性,管理制度只是停留在了制定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形成约束力,最终导致各部门不重视,不能积极参与其中[2]。

  (二)预算编制问题

  预算编制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其在高校的管理和发展中逐渐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目前来看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编制方法落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仍然在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工作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误差,导致下一年的预算支出发生偏差,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财务预算发展要求[3]。二是编制目的不对,高校编制财务预算的目的出现偏差[4]。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只是在追求全年的收支平衡和年度资金预算的分配,对高校资金利用率最大化、合理化等方面的重视不够,而合理地最大化利用资金也是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一个重要目的。三是各部门参与程度不均[5]。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仅出现上级部门的参与,下级部门并未参与其中并提供建议。

  推荐阅读:《预算管理与会计》是由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主办的会计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18956.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