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重心与政策选择

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重心与政策选择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容是促使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商流、物流以及资金、信息等的循环畅通和高效、安全、稳定流动,这也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和目标任务。现代流通体系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且以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流通系

  摘要: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内容是促使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商流、物流以及资金、信息等的循环畅通和高效、安全、稳定流动,这也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和目标任务。现代流通体系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且以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流通系统,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共享化、体验化、定制化、品牌化、连锁化、去中间化、移动支付、快递配送、商流与物流分离等趋势和方向,与高水平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相匹配,高速发展的网络购物、在线支付、快递配送、跨境电商等是现代流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现代流通体系的主要功能是在生产和消费的规模化流通问题基本解决基础上,全面提升现代流通的渠道控制权、市场话语权、贸易主导权和商品定价权,畅通经济循环,提高发展质量。

当代经济

  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必须构建与强大市场规模优势相匹配的全球流通渠道体系,运用超大市场容量、超强制造能力、超宽产业纵深、超多市场主体的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全球流通渠道控制的“总龙头”和“总开关”功能;构建与中国国力和实力相匹配的“战略流通”组织结构体系,培育具有全球流通运作能力和竞争力的综合性现代流通组织;构建与“战略流通”相适应的全球流通战略支撑体系,为我国企业提供足够丰富、准确和及时的商贸流通信息,先进的技术保障,广阔的流通基础设施布局,以及权威有力的法律保障;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匹配的多层次贸易流通方式体系,跳出传统“产品层次”思维,将强大的市场规模优势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并将这种优势化为流通渠道优势和商品定价优势;构建与“中国制造”相匹配的流通价值体系,以“反向定制”为核心助推“新制造”转型,赋能自主品牌崛起。

  关键词:现代流通体系;战略流通;流通能力;渠道控制权;商品定价权

  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

  流通是连接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领域以及各链条的桥梁和纽带,是决定经济运行效率与发展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流通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体系、产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反映,更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力量。因此,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和结构优化过程,既是现代流通业发育成长的结果,也是流通体系系统功能演化升级的主要体现。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流通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并不一致。在相当长时期内,尤其是生产能力不足以及资本、技术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流通过程仅仅是生产过程的延伸,在国民经济循环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在国家决策层面上很难上升到战略高度。流通体系功能及战略地位的演变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越过某个临界点,流通体系的重要性就会凸显出来。这个临界点在哪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其流通能力,流通能力的滞后导致工业化进程形成的产能过剩以及库存积压严重,导致经济循环过程不仅效能降低,而且随时可能发生局部中断或出现严重波动、不稳定问题时,通过流通体系的构建全面提升流通能力,补大、做强流通短板就必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显然,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及经济发展正好进入到必须通过流通体系重构来突破的重要阶段。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必须由“流通革命”来延续和巩固提升,这也是为什么现阶段国家明确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当作“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的根本原因。通常情况下,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国民经济循环及运行的高效畅通和安全稳定始终是最高战略目标。国民经济循环及运行的非正常中断或诸多不可控现象的出现,可能意味着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即将来临。因此,當经济循环遇到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剧烈干扰而产生较大波动时,如何及时弱化、化解或跳出“干扰源”的冲击,寻求新的支点和着力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的重新畅通,就成为国家或地区顶层战略调整和重新设计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和国际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国相对畅通的外部经济循环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外部堵点、断点和弱点。而2020年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相对稳定有效的国内经济循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内外多重压力叠加作用下,不仅经济循环过程中原本正常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局部出现断流现象,而且某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等也出现断链困境。正是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同志及时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①,以应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环境和条件的系统性深层次变化。在2020年9月9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1 ]。从短期看,这是基于“六稳”“六保”②的现实需要;从长期看,这是国家战略转型的顶层设计安排。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意味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任务”的高度,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现实中到底有哪些流通体系问题属于战略性问题,如何才能真正从国家战略层面使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与国民经济循环特别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系统性地无缝对接,到底有哪些因素和问题阻碍了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如何,面对众多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如何选择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以及尽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等。无论从理论研究层面还是政策实践层面,这些问题都有必要重新梳理并给予科学的理论解释,同时还需要就相关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探讨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以及与新发展格局之间的战略匹配性和促进策略。

  二、前提假设、研究视角和重要概念辨析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涉及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学到管理学的多领域,包括从生产到消费的多环节以及从百货、超市到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多种行业和业态,尤其是还关涉直播电商、跨境电商、外卖配送、时尚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这些问题和现象在讨论时常常由于概念模糊、逻辑起点和框架的不一致而出现“死结”,甚至出现不少交叉循环论证的现象。

  推荐阅读:当代经济期刊投稿要求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18036.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