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汉字文化》发表关于“刺秦失败”的看法

《汉字文化》发表关于“刺秦失败”的看法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本篇文章是由 《汉字文化》 论文发表官方网站,主要研究汉语汉字文化,探讨汉语教学,并对汉语文与其他语文作比较研究。读者对象为语言文字研究人员、高等院校语文专业师生及中小学语文教师等。有英文目次。 最近在教《刺客列传》,我们为田光、樊於期的凛然

  本篇文章是由《汉字文化》论文发表官方网站,主要研究汉语汉字文化,探讨汉语教学,并对汉语文与其他语文作比较研究。读者对象为语言文字研究人员、高等院校语文专业师生及中小学语文教师等。有英文目次。

  最近在教《刺客列传》,我们为田光、樊於期的凛然大义而惊叹;为荆轲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情谊而感动, 更为刺秦的失败而惋惜。 关于刺秦失败的原因,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 有的学生说:“主要是准备不充分:‘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可太子却迟之,未能让荆轲等到他的这位得力的助手。 ”有的学生说:“荆轲的功夫没练好,没有一刀毙命,最后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 ”还有的学生说:“秦武阳未发挥作用。 ”讨论热烈,见仁见智。

  但我认为学生所说的并没有触及到刺秦失败的内核,只是停留在表面。我认为刺秦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太子丹性格的弱点和他决策的失误。其实,荆轲临死时已经对刺秦的失败有了清醒的认识。 “轲自知事不就, 倚柱而笑, 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 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可见荆轲深知优柔寡断断送了刺秦的良机。 那么是谁给刺客荆轲下达的这样进退两难的命令呢? 当然是雇主太子丹。 太子丹曾避席顿首与荆轲谋曰:“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可见,生擒是上策,刺杀是下策。 再说荆轲,他有很大的机会刺杀秦王:一距离足够近,他展开地图,秦王在其身边看图;二利刃在手得天独厚,正是由于距离近,所以秦王虽然佩剑但把没用拔剑的距离, 大臣们入殿之前都要“净身 ”,不允许带任何兵器 ,而荆轲只要用那焠有剧毒的利刃稍微刺伤秦王一点皮, 秦王则必死无疑。可见,荆轲在行事时是完全秉承雇主的命令的,是有所顾忌的,不够果断,结果连下策也未能保全。如果太子丹心狠一些,直接下达的是“杀无赦”的命令,我想秦王应该是必死无疑的了, 那么中国的古代史也要为之改写了。

  而太子丹能下达这样的命令吗? 答案是“不能”。 性格决定命运。 太子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一缺乏隐忍的精神。“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从中可见,太子丹忍耐性不足,小不忍则乱大谋。二不能顾全大局。这一点从他收留秦国缉拿的要犯樊於期的事上也可略见一斑。正像他的谋士蘜武所说:“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三妇人之仁,心慈手软。当荆轲提出拿樊於期的人头作出使的信物时, 太子丹则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四用人多疑。 拜求田光,送至门口还不忘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这致使节侠田光以死明志。对于刺秦大计不全面谋划而总怕荆轲反悔,日日催促,就连出行那日荆轲“待客与俱”的等待,他仍然“疑其改悔”。 据推测荆轲等的好友很可能是盖聂。盖聂的剑术应在荆轲之上,到时双剑合并刺秦成功的胜算会更大些,真是用人应不疑。 五对敌手缺乏理性的分析,天真幼稚。秦王嬴政是什么人物?秦国君王有着出尔反尔的传统:秦惠王瓦解齐楚联盟,献土地六百里改为六里如此;秦昭王骗取和氏璧,诱杀楚怀王亦然。 秦王政在这样尔虞我诈的皇宫里耳濡目染会诚实守信到哪里去呢? 说到无情,太子丹最有发言权,“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为秦王,遇燕太子丹不善。 ”对于对自己有大恩的号称“仲父”的吕不韦,他也是毫不留情地将其放逐,并把他逼到死地而后快。 而太子丹竟然妄想效仿曹沫,劫持秦王逼其就范。即使荆轲顺利完成了太子丹所谓的上策,像秦王这样言而无信,无情无义的人会悉反诸侯侵地吗?即使答应也只不过是迫于情势的权宜之计,“六王毕,四海一”的历史结局是不会改变的。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下达个“杀无赦”的命令,让荆轲毫无顾虑,弄他个秦国大乱,天下大乱,这样历史将会怎样改写还真的不可得知。

  呜呼!“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性格的弱点,决策的失误,致使田光、樊於期、荆轲、秦武阳枉死,身死而国灭,岂不悲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5990.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