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5-29 10:5112

摘要:摘 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新媒体应运而生。针对现阶段传统展示手段难以满足博物馆信息传递需求的问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当下可行的解决方案之一。经过对多个博物馆的实地调研,分析和归纳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

  摘 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新媒体应运而生。针对现阶段传统展示手段难以满足博物馆信息传递需求的问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当下可行的解决方案之一。经过对多个博物馆的实地调研,分析和归纳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类型,可以分别从观众和博物馆两个方向得出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的意义。此外,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内的应用仍具有局限性,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值得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展示设计;博物馆

网络新媒体论文

  博物馆,特别是历史博物馆,所做工作大多是将文物放入展柜并挂上说明,在观众心中依然存有“古董仓库”的印象。观众走进博物馆,只与文物拉近了物理上的距离,在文化和心理上的距离依然遥远。正是在传统的展示手段难以满足博物馆信息传递的需求时,新媒体技术进入大众视野,并被逐步应用于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通过运用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传播途径,增强空间的娱乐性、互动性,促进我国艺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表现[1]。笔者通过对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博物馆、深圳中国钢结构博物馆和福建省博物馆等地实地考察与调研,试图对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做一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类型

  从观众和展示效果出发,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应用中可分成三类:数字化平面展示、体验型互动展示以及沉浸式虚拟展示。

  (一)数字化平面展示

  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最早体现在数据库的建设上,流行称法有“博物馆数字化”“数字博物馆”“数位典藏”等[2]。在藏品数字化的基础上,出现了面向观众的展品展示与查询装置、数字化导览系统等。例如:深圳博物馆的每个展厅入口处均设置数字化导览屏,通过触摸可查询楼层信息、公共设施信息、重点展品等;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在展厅内设置触摸式显示屏,通过点触可以放大查询各文物的详细信息。数字化导览屏的设置可以帮助游客快速定位自己所处位置,明确自己的目标所在地,并能介绍重点展品,提升观展效率。

  目前最普及的数字化平台是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藏品信息采集与虚拟展示。网站主要包括博物馆的基本信息、馆藏品介绍、教育服务,以及利用文字、图片、视频以及交互媒体实现的在线虚拟展示。现今,各大博物馆均已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人们可以通过网页浏览的方式线上观看藏品,这对文物数字化存储、文物信息查询等均起到重要作用。

  (二)体验型互动展示

  在新媒体技术中,视频影像的应用最为广泛。视频包含了画面和声音,比静态的文物陈列所传达的信息层次更丰富。可以使用视频介绍的藏品类型多种多样,如展示叙事性书画、石刻、画像石等藏品,或展示还原场景、工艺流程等。例如,深圳博物馆内的“残石”专题展,曹操墓“七女复仇”画像石的展示就主要借助了视频展示这种方式。视频这样讲述了画像石上所记的故事:夏日中,咸阳令率领车队外出,三车两骑前呼后拥,前导车、令车、主簿车依次前行,首尾各有一骑手开道,令车上就是当今的咸阳令。车队行至渭河桥,前导车下坡,主簿车上坡,而令车恰好位于桥坡顶时,有刺客来袭,兵刃相接,马匹受惊嘶吼。咸阳令从车上跳入渭河,企图游水求生,然而,在水中失去自己部下的保护,复仇者追杀而至,将其击杀于渭水。画像石呈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画面,但动态的视频可以打破静止的空间和时间,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分段展示画像石的内容,并在合理范围内让画像动起来,从而赋予了静态画面以时间和空间,强化了故事性,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效率。

  声音也可以参与观众的互动。在展示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活上的变化时,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设置了情景再现的雕塑,观众靠近时会自动触发人物的对话声音。例如,在当时购物场景的情景再现中,观众可以听到当时人们购买物品的对话声音。声音的加入让原先静止的情景更加生动,较普通的情景再现和文字介绍可以让观众更有参与感和真实感。

  被应用于博物馆展示的除了视频、音频外,还有游戏。深圳中国钢结构博物馆设置了三款游戏,包括《小小建桥师》《3D积木》《爆破专家》,游戏设置主要依据物理原理,寓教于乐,观众通过游戏可以增强对钢结构知识的理解和对施工现场的感知。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同样设置了游戏体验区,观众坐在展示台前,自己的影像可以出现在前方的大屏幕上,而台上原本白色的建筑也被还原成彩色,屏幕上还有飞鸟飞过,展现了深圳这个城市的盎然生机与活力。

  (三)沉浸式虚拟展示

  媒体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带动了展示手段的丰富多彩。如虚拟现实(VR),这是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3]。這种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博物馆中则表现为“沉浸式虚拟展示”。

  在深圳中国钢结构博物馆中,VR技术被应用于展示体验。观众带上VR眼镜后,可以看到施工的场景和过程,包括进入工地、乘坐安全电梯、观看现场施工等。在看到画面的同时,还可以听到3D立体声,转动头部可以看到不同方位的景象,如同真正进入了施工现场一般。

  沉浸式虚拟展示相较于视频、声音、游戏等互动方式,减少了观众与展示对象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观众对展品的专注度和情感投入程度。观众可以得到视觉、听觉、位觉等多维体验,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二、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一)给观众提供新的审美体验

  “艺术境界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4]传统的静态陈列让观众只能通过视觉感知展品,但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听觉、触觉的缺失,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从多方位、多层次刺激观众的感官,在视觉、听觉、行为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真正做到了在文化和心理上拉近观众与展品间的距离。

  推荐阅读:新媒体技术的提高和传播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978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