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贵州侗族情歌与英国浪漫主义情诗的比较研究

贵州侗族情歌与英国浪漫主义情诗的比较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 情诗是世界文学常见的体裁,在贵州侗族情歌和英国浪漫主义情诗中均可见大量的自然意象,这一跨时空、跨国别、跨民族的文学共性并非巧合。本文通过对两种情诗在艺术手法、社会背景及其折射出的哲学思想三个方面的平行比较,试图解释二者均将自然与爱

  【摘要】 情诗是世界文学常见的体裁,在贵州侗族情歌和英国浪漫主义情诗中均可见大量的自然意象,这一跨时空、跨国别、跨民族的文学共性并非巧合。本文通过对两种情诗在艺术手法、社会背景及其折射出的哲学思想三个方面的平行比较,试图解释二者均将自然与爱情相勾连背后的深层逻辑。

  【关键词】 侗族情歌;英国浪漫主义情诗;自然;平行研究

文学论文发表

  本文通过比较贵州侗族情歌(以民间歌谣为主)与英国浪漫主义情诗(以华兹华斯、雪莱和济慈为例),试图揭示二者共同将爱情与自然相联系背后的文学创作理念、社会经济基础以及折射出的哲学思想,惯用自然意象既反映出其扎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内在逻辑和社会基础,又反映出东西方文明共同对人与自然关系命题的深度思考,为进一步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提供思路。

  一、写作手法比较

  侗族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古百越族,与汉族关系匪浅,在民间经常流传侗汉苗尧水等族起源一家的传说,因此与先秦时期诗歌手法有相似之处,表现为侗族人民也惯用赋比兴三种手法表达美好的爱情。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有时与排比手法连用,将一些紧密相关的自然风物与爱情主题相联系,组成一系列结构和句式相似的句群。例如,在一首描写少男少女初次相会场景的侗歌中唱道“初相会,牛会草场马会街,燕子得会高楼台。初相会,好比画眉会锦鸡。我郎今日得会你,就像蜜蜂遇着蜜。”以牛与草场、马与街市、燕子与高台、画眉与锦鸡、蜜蜂和蜜的亲密关系,表现出少男少女初次相会成双成对难舍难离之场景。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现多称之为比喻,在诗歌中极为常见。例如,在一首描述男女关系的侗歌中唱道,“情妹好比山中的雀鸟,我郎好比鸟套安山旁;情妹好比江中的游鱼,我郎好比江中的渔网。” 雀鸟与鸟套、游鱼与渔网生动地展现了男女之间的关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而他物与咏辞之间隐含某种关系。例如,在一首劝诫侗家儿女珍视青春时光、珍惜美好姻缘的情歌中唱道:“柿子越放味越好,禾梨越放味越香。人生在世可是没好久,青春一过再好主意难挽留。”头两句以侗家常见的“柿子”与“禾梨”起兴,讲述了自然界的果实随着时间推移愈发美好香甜的事实,后两句笔锋一转,起兴之物与所咏之辞相反,表达了韶华易逝、青春难挽之情,并告诫后辈要把握机会抓住姻缘。在另一首少年表达自我情思、试探心仪少女的侗歌中:“好个明月在天边,好朵金花在眼前。妹是明月天边坐,让郎得见不得连。”不同于第一种,明月和金花均喻指情妹,表现了情郎眼中美丽纯洁、难以高攀的形象。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以华兹华斯、雪莱和济慈为代表,有一条清晰的自然情歌线索,他们互有联系又互有区别,这条线索联系于三者共同对自然的歌颂,区别于三者诗歌创作的不同见解。

  华兹华斯是这场英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先行者,与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是对这场思潮的宣言。他提倡诗歌应当是“内心强烈情感的自然外溢”,因此其情诗中的自然意象带有强烈的人类感情。1799年,华兹华斯创作了一组以“露西”为主要形象的无题情诗,“我的情人,像六月的玫瑰”,“三年里晴晴雨雨,她长大;造化说:‘比她更美的娇花世上从来没见过;’”在这里,造化即自然,诗人运用比喻,将露西比作玫瑰,历经风雨而长大,娇艳欲滴,深受自然宠爱,自然与人类之间产生“相爱”之情。

  雪莱是这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者,他与拜伦同是当时民族解放运动的呐喊者,他同样赋予自然以人类的感情,但是区别于华兹华斯,他认为自然本身具有人类的感情,他曾在信中写道,“我觉得,生命都会再生。灵魂岂非就是使一个有机生命成为如此而非如彼的东西?整个自然是具有生命的,死后的存在仍然是现世的存在。” 在其中一首诗歌《爱的哲学》中,他鲜明大胆地表达了这一观点,“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会于一种精神。何以你我却独异?”因此在另一首诗歌中,雪莱描写“高山在吻着碧空,波浪也相互拥抱,阳光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月光在吻着海波”,以人类之动作来描述自然之情态,表现了自然的情感性。

  济慈是这场英国浪漫主义思潮的独行者,他注重自身思想之独立,因此他在自然情诗中实践着自己的诗人无个性原则。济慈认为,“诗人的性格本身,它不是它自身——它没有自我——它是任何事物又什么都不是——它没有性格”,因此济慈在表达爱情时,通常隐去自我,而外化于自然万物之中。例如,在《赛吉颂》中,济慈以一种客观的笔调、旁观者的视角去描写赛吉与厄洛斯之间的爱情:“两个美丽的精灵相依偎在深草丛里,上面有絮语的输液和轻颤的鲜花荫庇,溪水流淌在其间,无人偷窥。”但我们仍能感受到济慈的情感态度,因为济慈将自己融于他所描绘的溪水和鲜花等自然意象之中,这就区别于雪莱的自然有爱之哲学,而以自然环境烘托,想象与现实交织,使读者得到一种纯粹美的享受。

  二、社会背景的比较

  贵州省黎平县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侗族情歌中富含自然意象的逻辑与其历史、地理和文化息息相关,对包办婚姻的反抗、对自然的亲近热爱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构成侗族情歌富含自然意象的主要原因。

  在历史方面,侗族在唐朝以前经历过一段较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宋朝时期进入农耕社会,宋的中央王朝采取了前朝治理 “西南夷”一贯的绥靖和羁縻政策。蒙古大军南下是一个转折点,元朝在西南地区设宣慰司、土知府等,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大土司家族之间互相联姻,做大地方势力,压迫剥削底层劳动人民。明朝初年,出于抗击元军的战略需要,太祖以武力征服,采取“拔军下屯,拔民下寨”的极端政策,引发侗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其中以黎平人吴勉为代表,尽管长达八年的吴勉起义失败,但吴勉反抗封建专制和压迫的精神成为侗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英雄事迹流传至今。

  推荐阅读:水文学论文投稿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9484.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