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论文》新时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引导机制与路径探究

新时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引导机制与路径探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9-05-12 10:1212

摘要:摘 要:为准确把握当前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课题组以青岛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进行调研分析,针对信教及非信教学生分别制定系统的、可行的引导工作措施,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

  摘 要:为准确把握当前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课题组以青岛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进行调研分析,针对信教及非信教学生分别制定系统的、可行的引导工作措施,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更细致、更深入做好大学生宗教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分析;应对策略

宗教论文发表

  在各种宗教文化以不同的途径在高校传播的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对宗教存在着片面认识,少数学生成为“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对此,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党的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审慎处理好保护公民个人宗教信仰自由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之间的关系[1]。习近平指出,做好党的宗教工作,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 [2]。在“导”上做好工作,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更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2017年以来,课题组对青岛11所高校大学生开展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问卷调查研究,选取了工科、理科、人文社科、医学、农学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发放网络调查问卷2 1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066份,有效回收率98.38%。同时采用个别访谈法,选取部分信教大学生、高校进行深入访谈,对青岛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发展新趋势及原因进行了解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宗教信仰现状特征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信教比例

  信教大学生比例总体不高,潜在信教学生比例不低,信教群体差异分布。调查发现,84.66%的大学生无宗教信仰,5.13%的大学生有宗教信仰,信教学生比例低于东部沿海省份的研究数据(有学者研究为3.5%-44%),但有10%的大学生对未来是否会信仰宗教存在模糊态度,潜在信教学生群体比例偏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来自西部省份的大学生是宗教信仰的主要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教占比22%。信教学生比例呈现出部属院校、省属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民办高校依次增高的情况。就学历层次而言,信教学生比例本科最高、专科其次、研究生最低,理工科学生高于文科学生,这与学生个体思想认识发展成熟度有关。

  (二)大学生信教种类

  青岛高校大学生信教种类相对集中稳定,信仰各种宗教的比例依次为佛教50%、基督教24.53%、伊斯兰教11.32%、道教6.6%、天主教3.77%、其他3.77%,信仰佛教的比例最多。

  (三)互联网传教与大学生宗教法律意识情况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宗教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快速化、隐蔽化、形象化等特征赋予了网络宗教强大的传播张力,传统的宗教治理模式面临新挑战。越来越多的信众,特别是年轻信众利用互联网参与宗教活动,有16.04%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信仰宗教,一些不信教的大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宗教信息和宗教文化。网络宗教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及主流价值观产生强烈冲击。研究发现,16.04%的大学生缺乏宗教法律法规知识,仅60%的大学生知道校园内禁止传教,30%的大学生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0%的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30%的大学生清楚党和国家的各项宗教工作方针。调查发现,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宗教法律法规了解较少,面对校园非法传教多采取委婉拒绝心态,选择向学校有关部门举报的很少。

  (四)信教大学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情况

  信教大学生政治意识端正,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大多数信教大学生认为信仰宗教后心情更舒畅、性格有转变、更加关注公益事业,能自觉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80%以上的信教大学生认同要热爱祖国和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团结,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80%以上的信教大学生认同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0%以上的信教大学生认同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80%以上的信教大学生认同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国家依法治理;80%以上的信教大学生认同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绝大多数信教大学生认为宗教极端思想在本质上是反宗教的,必须坚决反对宗教极端思想。

  (五)大学生信教原因分析

  目前,大学生信教原因趋于多样化,个人精神层面因素不容忽视,西方宗教渗透亟待应对。在信教学生中,有63.21%的人是受家庭和民族的影响,有35.85%的人是受信众与宗教文化的说服,有43.28%的人是寻求精神层面的寄托,有50.94%的信教大学生在小学之前就已确立宗教信仰,宗教思想根深蒂固。除家庭和民族因素外,对宗教文化的向往,寻找精神寄托、喜欢宗教团体氛围、为自己和亲友祈福避灾、好奇心驱使等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几种常见原因。总体来看,目前大学生信教原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西方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互联网宗教传播、校园传教现象及身边信众使大学生有接触宗教并对宗教产生兴趣的机会;从内部因素来看,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信仰不清晰,对宗教文化存在盲目向往心理,“望教者”有发展成“信教者”的可能。

  二、应对策略

  (一)教育引导

  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因缺失精神之钙而得“软骨症”。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使命,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人生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只有树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大学生在宗教信仰中寻找精神寄托。

  推荐阅读:《宗教学研究》是宗教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内容以中国道教研究为主,兼及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中国民族民间宗教及其他宗教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wyi/13743.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文学历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