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理工论文》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

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3-02 11:2912

摘要:摘 要:采矿工程作为一个多科学交叉的学科应具有更深入的实验实践教学。目前采矿工程实验课教学手段单一,试验系统简单、枯燥,实验内容相互独立。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优势,对采矿工程综合实验课进行探索。通过建立矿山虚拟仿真三维相似材

  摘 要:采矿工程作为一个多科学交叉的学科应具有更深入的实验实践教学。目前采矿工程实验课教学手段单一,试验系统简单、枯燥,实验内容相互独立。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优势,对采矿工程综合实验课进行探索。通过建立“矿山虚拟仿真—三维相似材料模拟系统—岩石力学实验系统—工业CT”实验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课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采矿工程 实验教学 仪器 国家重点实验室

采矿工程论文

  采矿工程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包含力学、数学、物理学、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所培养的学生为具有研究、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1]。这就要求采矿工程的专业课设计具有更广理论知识,同时有更多的实验实践教学。

  1 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采矿工程专业传统的实验教学已很难实现创新型教育。多数煤炭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实验课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岩石力学实验课、二维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课、室内矿井模型的参观。

  室内矿井模型多为早年制作且无法进行更新,模型中的开拓方式、工作面条件、机械装备等均与当前现代化矿井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并且模型多为塑料等材料,存在着损坏修复困难等问题。二维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所制作的模型为平面模型,无法反映巷道、采场开挖后真实的围岩情况。对于尚未接触过矿井的本科生来说,不够直观、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导致于教学效果一般[2]。岩石力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一般为煤岩的单轴压缩、劈裂、剪切等基本物理参数。并且学生少有机会参与实验操作,形成了“教师讲授学生观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简单、教学形式单一,这些原因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目前采矿工程实验课教学手段单一,加之简单、枯燥的试验系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同时,各专业课的实验内容相互独立,并没能构建好的实验教学系统[3-4]。因此,完善采矿工程实验课的实验系统,丰富实验课内容变的尤为重要。

  2 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的定位

  实验课教学作为理论课的补充与拓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实验课教学让学生掌握学科前沿知识,熟知学科前沿仪器设备。

  3 采矿工程综合实验教学的探索

  3.1 采矿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平台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采矿工程学科是学校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历史悠久。经过数十年发展,采矿工程学科体系完整,围绕矿井安全高效回采等开展科研工作,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条件不断改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实验课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验证的重要手段,实验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实验教学的基础。仪器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5]。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条件优越,现有实验大楼一栋,面积24650m2。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多元,并构建了如下研究系统:仿工程复杂物理场煤岩力学演化特性实验系统;动静荷载下气固耦合煤岩冲击动力学特性实验系统;深部工程支护体性能检测系统;含瓦斯煤岩损伤、破坏微细观全时演化监测系统;三维立体相似材料模拟智能实验系统。

  摘 要:采矿工程作为一个多科学交叉的学科应具有更深入的实验实践教学。目前采矿工程实验课教学手段单一,试验系统简单、枯燥,实验内容相互独立。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优势,对采矿工程综合实验课进行探索。通过建立“矿山虚拟仿真—三维相似材料模拟系统—岩石力学实验系统—工业CT”实验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课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采矿工程 实验教学 仪器 国家重点实验室

  采矿工程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包含力学、数学、物理学、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所培养的学生为具有研究、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1]。这就要求采矿工程的专业课设计具有更广理论知识,同时有更多的实验实践教学。

  1 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采矿工程专业传统的实验教学已很难实现创新型教育。多数煤炭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实验课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岩石力学实验课、二维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课、室内矿井模型的参观。

  室内矿井模型多为早年制作且无法进行更新,模型中的开拓方式、工作面条件、机械装备等均与当前现代化矿井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并且模型多为塑料等材料,存在着损坏修复困难等问题。二维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所制作的模型为平面模型,无法反映巷道、采场开挖后真实的围岩情况。对于尚未接触过矿井的本科生来说,不够直观、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导致于教学效果一般[2]。岩石力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一般为煤岩的单轴压缩、劈裂、剪切等基本物理参数。并且学生少有机会参与实验操作,形成了“教师讲授学生观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简单、教学形式单一,这些原因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目前采矿工程实验课教学手段单一,加之简单、枯燥的试验系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同时,各专业课的实验内容相互独立,并没能构建好的实验教学系统[3-4]。因此,完善采矿工程实验课的实验系统,丰富实验课内容变的尤为重要。

  2 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的定位

  实验课教学作为理论课的补充与拓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实验课教学让学生掌握学科前沿知识,熟知学科前沿仪器设备。

  3 采矿工程综合实验教学的探索

  3.1 采矿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平台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采矿工程学科是学校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历史悠久。经过数十年发展,采矿工程学科体系完整,围绕矿井安全高效回采等开展科研工作,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条件不断改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实验课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验证的重要手段,实验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实验教学的基础。仪器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5]。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条件优越,现有实验大楼一栋,面积24650m2。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多元,并构建了如下研究系统:仿工程复杂物理场煤岩力学演化特性实验系统;动静荷载下气固耦合煤岩冲击动力学特性实验系统;深部工程支护体性能检测系统;含瓦斯煤岩损伤、破坏微细观全时演化监测系统;三维立体相似材料模拟智能实验系统。

  推荐阅读:《采矿技术》(双月刊)创刊于2001年,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于2001年公开出版的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lig/18721.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优质科技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