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理工论文》课程思政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课程思政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2-07 10:3912

摘要:关键词:课程思政;人机工程学;应用;立德树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使用产品、设施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其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外,也开始注重产品、设施在方便、舒适、安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而这些方面与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和研究成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机工程学;应用;立德树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使用产品、设施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其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外,也开始注重产品、设施在“方便、舒适、安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而这些方面与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和研究成果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相关的研究理论和应用方法的学习,为其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了新的思考路线,可以帮助学生用更加理性的思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改进和优化设计[1]。

课程教育论文

  很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怎么教,却常常忽视学生怎么学,在如何明晰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往往缺少对策。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为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为践行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本文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人机工程学》的课堂教学中,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如何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挖掘与思想价值体系相关的思政内容。

  1 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课程思政的视野下,充分挖掘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教师与教材、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高度融合。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的理念,努力发挥思政教学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2《人机工程学》课程概述

  《人机工程学》是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研究人、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也是人体技术、环境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该课程以心理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等特征为依据,通过实际需求建立宜人的人—系统—环境为目的,应用人机工程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完成人—系统、系统—环境、人—环境三个子系统相互关系及其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其相关属性的研究,在设计中力求“以人为本”,保证整个系统在使用中安全、高效,在满足系统所需实际功能的同时,能够达到较高的舒适度和宜人性,获得系统综合使用效能最好的效果[2]。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设计具有舒适性、安全性、健康的产品和宜人的工作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所以,《人机工程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均单独设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立足于工业设计、车辆工程等专业培养计划中,并辅助其他若干专业的设计课程,从课程结构上看,人机工程学属于承上启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3 课程思政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人机工程学》课程培养计划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积极引导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关注学生的价值传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寻找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2]。我国的工业装备领域的建设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其中,这种参与并不仅仅包含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更需要人们具备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和优秀的政治素养。前者是发挥工作效能的基础,而后者是工作效能的“催化剂”,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信息时代下的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延展的知识和多元的文化,如果学生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意识不足,很容易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实践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可以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突出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在国富民兴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学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从而达到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目的。

  4 课程思政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的应用思路

  《人机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掌握人机工程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的同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有自信,对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有自信,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争做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青年[3]。教师在《人机工程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特点因材施教,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人机工程学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遵循人机工程学的教学规律,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4.1 课程思政在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中的应用

  教师在讲述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机工程学理论相关的基本概念、设计与人机工程学、操作人员的感觉特征及心理特征、操作人员的运动系统机能及特征等。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结合世界的工业装备发展现状,以及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装备设计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提升国家工业装备水平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4]。通过设计实例和人体尺寸标准引导学生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理解产品构想创意,判别设计的优劣性,并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产品设计与制造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效果与了解。同时,经过课堂上的设计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把握利用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段来发扬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人机工程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建立起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5]。

  4.2 课程思政在色彩运用内容中的应用

  在《人機工程学》的色彩运用教学中,在讲解如何将不同的色彩颜色应用到不同的产品设计中时,授课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融合国旗等设计的含义及观念,通过教师的讲授实例,加深学生对颜色中红色文化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同颜色的含义及设计思想,结合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呼吁广大学生要珍惜当下的生活,进一步调动和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强化思政课程教育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成效。

  推荐阅读:人机工程课程教学的改革以及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lig/1855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优质科技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