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离不开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可以说,思政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关联及融合策略进行总结,并从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从整体育人角度

  [摘 要]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离不开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可以说,思政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关联及融合策略进行总结,并从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从整体育人角度出发对高职体育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加强与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部门间的协同、教学中时刻渗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展有利于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成绩评定中体现思政特点等方面,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方式和途径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 键 词] 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融合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的立身之本和办学之基。2017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定位、思想基础、道德实践、文化自信、工作格局等不同视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根据不同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必须紧跟时代要求,积极探索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途径和策略,通过公共体育课程教育的独特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这是素质教育过程中一项战略教育任务。

  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19年更是扩招100万之多。但高职院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引起公共体育课的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当前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时期,很多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仍然沿用以前的教育模式和习惯,更多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运动项目技能的传授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很少根据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加以教育和培养。而高职院校大学生也大多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没有通过公共体育课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长期以来,大学政治课堂教学是学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很多人认为学校思政政治教育就是思政课和思政老师的事。如今“课程思政”观念的提出,说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正在被不断拓展。因此,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的研究虽属于初期,但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思政”教学模式,探究公共体育课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完善高职院校体育综合培养目標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联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院校,人才不仅要具备技能,也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早在2005年国家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要求在加大教学改革步伐的同时,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还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还要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高职院校各门功课都具有育人功能,都可以尝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公共体育课和思政教育看似是两个独立的教育专题,却存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公共体育课是实现校园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也为学生完成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三、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策略分析

  (一)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探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体育教师自身素质非常重要。打铁还得自身硬,体育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育意识对提高学生思想教育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也就是掌握各类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二是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适应新变化;三是要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不断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营造更为和谐的体育课堂。

  (二)从整体育人的角度出发对高职体育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公共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习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的重要形式。在公共体育课程之中,课堂教学是主要部分,但学生的业余锻炼和社团活动、体育竞赛、课外活动等形式也是大量存在的。因此,在课堂内教学中要紧密联系课堂外的实际,寓思政教育于体育教学中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将教学的各个素材精心剪辑、精心设计,从整体出发,将不同的德育资源融入体育教学中。例如学校召开运动会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营造浓厚的团体锻炼气氛,在接力跑等项目中给予指导,并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根据学校体育文化的特点,既指导学生参赛项目的运动技巧,又将相关德育资源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渠道,完成对学生的思政渗透,促进体育公共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三)加强与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部门间的协同

  现如今,高等职业院校均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有专门的思政部等管理部门,也有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团委等部门。这些部门均在不同程度上承担着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课程思政,提出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21681.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