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柴可夫斯基的古典浪漫主义的形成的音乐元素分析

柴可夫斯基的古典浪漫主义的形成的音乐元素分析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主要特色是古典浪漫主义色彩,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纯粹的抒情影响世界,本文主要分析其作品的形成原因。从音乐流派出发分析音乐家的成就。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浪漫主义;旋律;古典 1 歌剧和舞剧元素的发展带来了优美的旋律感

  摘要: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主要特色是古典浪漫主义色彩,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纯粹的抒情影响世界,本文主要分析其作品的形成原因。从音乐流派出发分析音乐家的成就。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浪漫主义;旋律;古典

音乐艺术论文

  1 歌剧和舞剧元素的发展带来了优美的旋律感

  歌剧和舞剧艺术非凡。在取材文学作品基础上还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本来欧洲歌剧和舞剧就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后来俄罗斯转而变成了舞剧的中心。俄罗斯本身就是欧洲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古老国度,热爱艺术的民族,精美的建筑、雕塑、绘画、装饰……随处可见。富有表现力和张力的舞蹈和独特的唱腔,也让乐曲能够找到突破口,循着节奏和旋律,带领人们进入奇幻瑰丽的想象世界。

  1.1俄罗斯有着悠久的说唱历史。传统史诗、名歌级别的作品比比皆是,历代传承,气势恢宏、用悠扬的旋律来外化民族人民的思想。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组曲的第二首曲子《玫瑰花的慢板舞曲》中,音乐悠长,旋律舒缓,描绘了爱情萌动、憧憬美好的场面。《胡桃夹子》里有众多舞曲的传承,强烈的旋律源源不绝,通过人物表演和场景布置,《胡桃夹子》是典型的柴可夫斯基后期作品。

  1.2舞蹈剧音乐富有节奏,舞蹈优美、欢快,两者交织在一起,变得梦幻多彩,华丽无比,如同欣赏灯会,花花世界,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俄国芭蕾舞拥有一套传统严苛的训练体系,身材完美、技艺精湛、气质高贵的金发碧眼美女演绎了绝美的舞剧。原来舞剧带有公式化,但是柴可夫斯基把舞剧变得更加跳跃和生动,完整的结构。《小夜曲——你飞向哪里》等乐曲酣畅淋漓,前奏、间奏、尾奏,浑然天成,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立体丰满。带领人们的内心经历阵阵的波澜起伏,从开始到展现到复现再到回归,让内心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2 民间音乐元素的提炼带来了淳朴的民族性

  柴可夫斯基把专业的创作技巧和俄国当地民间农村一些普通音乐结合起来,巧妙地融合发展出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浓重的和声,饱满的曲调,感人肺腑又没有距离感,对普通人物的内心反映刻画的细致入微,真实诚恳,朴实自然。

  2.1轻松洋溢的生活态度。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明快轻松,第一章热情洋溢,第二章舒缓优美,最后一章粗犷奔放,犹如凯歌。后来在美国纽约才得到首肯。1878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充满换了,青春和亲切,代表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民间音乐的汇集,代表了人们对生活心向往之的淳朴之情。

  2.2通俗宏伟的民族特色,《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用乌克兰名歌《瓦尼亚坐在沙发上》为主题,让人们联想到灵魂深处对于生活的悲哀的感受,在跌宕起伏中,找到一种朴素的真挚,以及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的意味,传达一种普通老百姓在苦难中依然保有的生命的热忱,类似群像的雕琢和民族意识形态的揭露,给老百姓带来了感同身受。

  2.3接地气的地域风俗。《夜莺》、《如果我知道》是俄罗斯当地民歌风俗,表现俄国地域特征,地势辽阔,自然风情无限,里面描摹的事物,是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山川自然、鸟兽花草,还有人们的内心世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3 交响乐的应用增添了深刻的悲怆性

  柴可夫斯基接受德国音乐教育,喜爱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主义音乐中,器乐音乐得到了飞速发展,奏鸣曲、交响曲等大型的器乐音乐都变得非常流行。

  《第一钢琴协奏曲》继承了贝多芬协奏曲交响化的思想。乐曲遵循传统三乐章的结构,第一乐章交响化,奠定深刻的感情基调,第二乐章抒情婉转,悦耳和谐,第三章就变得富丽堂皇,欢乐无比,庆祝和荣光无限。

  柴可夫斯基写了6部交响曲。第1交响曲、第2交响曲、第3交响曲都是写于1870年代,还属于前期作品,和传统俄罗斯交响乐比较相似,充满俄罗斯风情和抒情,民歌题材。f小调《第四交响曲》写于1877-1878年,属于后期作品,象征厄运。第一乐章,表达了激烈冲突,而最后又表达了摆脱了厄运,获得了生活的信心。e小调《第五交响曲》写于1888年,形式和第四交响曲类似。(P118-119)《第六交响曲》取名为悲怆,在各种冲突中蕴含美好憧憬,最后的结局依然是悲剧。

  《悲怆(第六)交响曲》是后期作品,其主题变化多端,快速的弦乐变化旋律突然穿插进入其中,跟俄罗斯天主教死者弥撒曲类似,带有深刻宗教意味。《悲怆(第六)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遵循了交响套曲的结构,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表现苦闷无奈,4/4拍子,奏鸣曲式,低沉婉转的演绎出痛苦的生活现状,压力之下充满焦虑和恐惧,尤其是一个和弦把人们带入晴天霹雳,打破美好幻想,变成抗议和斗争,第二乐章是圆舞曲,5/4拍子,复三部曲式,优雅而静谧,表现亲切美好的追忆,但是中间有一部分叹息音调,和第一乐章相互呼应,笼罩着淡淡的哀愁,第三乐章是活泼的快板,4/4、12/8拍子,谐谑曲,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活跃跳动,欢腾,采用了弦乐曲加进行曲,由弱变强,最后直接变成宣战式的力量表达,等到第四乐章,悲哀的慢板,3/4拍子,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非常强烈和震撼人心,带有安魂曲的意味。中间叹息般的音调,不和谐的和弦,弦乐组声部的交错,都是让人们感觉到命运的宿命,但是依然活着并释放。

  参考文献:

  [1]催墨.《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紅旗出版社.2015,8.

  [2]王龙君.《音乐家的成长历程》.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3]王文俐.《欧洲艺术歌曲及其钢琴伴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6.

  [4]孔繁洲,张媛媛. 《音乐艺术经典赏析(外国卷)》.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5]沈希飞.《柴科夫斯基的人生与创作》.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8.

  作者:熊晶

  推荐阅读:《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1979年,是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全国性音乐理论学术季刊、全国发行量较大的音乐院校学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7802.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