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实证检验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关键词:城镇居民 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 区域效应 内容摘要:理论上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推动,基于我国1999-2011年间面板数据,论文实证检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而得出二者在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效应差异。全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城
关键词:城镇居民 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 区域效应
内容摘要:理论上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推动,基于我国1999-2011年间面板数据,论文实证检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而得出二者在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效应差异。全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间互动关系并不成立;从区域效应上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的推动作用在中部地区不成立,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推动作用仅在中部地区成立。最后,文章指出应努力推进两者良性互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江苏省社科研究应用精品课题“推动公共支出转型增强经济增长消费驱动力—以江苏省为例的研究”(编号: 12SYC-100)资助
◆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与文献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3605.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65731.3亿元,增长了约128倍;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21810元,增长了约63倍。经济发展带来了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而收入水平的提升则增强了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311.2元增长到2011年的15161元,增长了近50倍。在消费结构方面,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0.575下降到2011年的0.363,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持续下降,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减少其基本消费支出,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劳动力)的布局会由一、二、三产业向三、二、一产业转移。产业结构方面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分布情况分别是30.2%、48.2%和21.6%,2011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分布情况变为10.0%、46.6%和43.4%。我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在波动中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产业结构在持续升级。
理论上,“恩格尔定律”同“配第-克拉克法则”存在相互推动的内在联系,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文启湘等(2005)、吴定玉等(2007)和周辉(2012)分别以河南省、湖南省和上海市为例,研究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提出消费结构要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观点。庄燕君(2005) 基于区域层面实证检验了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消费结构的关系。邬德政(2008)则运用协整检验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考虑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不同,再加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城乡差异性和地区差异性(孟范昆等,2012)。由此,本文采用城镇样本,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互动关系,考察两者的协调发展问题,以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一般形式为:
(1)
i为省区标志,t为时期标志。本文建立如下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面板数据模型:
模型一: (2)
模型二: (3)
其中,α、β、Γ、φ、ν、λ均为待估系数,模型一可以分析产业结构(IR)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模型二则可以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CR)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要使理论上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相互推动关系成立,则相关系数 和 应为负值。
(二)变量与数据说明
样本数据包括31个省市。基于数据完整性的考虑,本文数据均来自于2000-2012年各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使用的是相对量指标,并不需要剔除价格的影响。具体指标选取如下:
产业结构指标(IR):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程度可以用第二产业增加值/GDP、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GDP这些指标,本文选用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指标为当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GDP,其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层次越高。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指标(CR):恩格尔系数是其通用的指标,本文选择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衡量居民消费结构,其值越小,说明消费结构层次越高。
实证分析及结果
(一)单位根检验
为确保估计有效性,避免伪回归现象,首先需要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采用的是LLC、IPS、ADF和PP四种检验方法。由于各原始变量均存在时间趋势,故采用含截距和含时间趋势的检验方式,对一阶差分后序列则采用含截距的检验方式,滞后期数根据SC准则自动选取。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对于消费结构LLC、IPS、ADF和PP四种检验方法均拒绝其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对于产业结构IPS检验未拒绝其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对其变量一阶差分后则显著地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由此,CR和IR满足I(1)。
(二)面板协整检验
由于面板数据满足I(1),需要进一步判别变量间协整关系是否存在。本文采用Pedroni的7个统计量和Kao的ADF统计量进行判断(见表2)。根据Pedroni的检验方法,群rho未拒绝没有面板协整关系的原假设,面板rho等其他的统计量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原假设。根据Kao面板协整检方法,ADF统计量显著地拒绝没有面板协整关系原假设。综合分析后本文认为城镇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间存在面板协整关系。
(三)回归结果
由于本文侧重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的区域差异,考虑东、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性相对较小,回归模型选用变截距模型。为减少或消除截面异方差的影响,本文估计时采用截面加权法。表3和表4的Ad-R2和A-D值显示,各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都通过整体性检验。
从表3的估计结果可知,基于全国样本,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系数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系数值为负,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从东、中、西部的样本来看,中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东部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显著推动产业结构的发展,相关系数分别约为-0.02和-0.06,东部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弱。从表4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全国样本,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系数并未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并无显著推动作用。从东、中、西部的样本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推动作用不显著,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具有显著推动作用,相关系数约为-0.11。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一, 理论上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相互影响、相互推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推动关系并不成立,需要构建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间的互动关系,使两者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国城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转向追求生活质量。总体上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应地刺激或限制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由于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升级相对缓慢,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居民总体上并没有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进而促进其消费结构攀升。
第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存在区域性差异,构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关系,需要考虑两者关系的区域差异。实证研究表明,东、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显著地推动产业结构攀升,而产业结构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显著地推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攀升,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由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间关系存在区域差异性,构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和谐关系应依据区域性差异有所偏重。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次高”经济增长阶段,尽管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差距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为中国保持“次高”经济增长提供了条件。我国产业结构将持续攀升,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将持续得到提升。因此,应努力按照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市场需求配置资源,按照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模式引导城镇居民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良性互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启湘等.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和谐性及其测度[J].中国工业经济,2005(8)
2.吴定玉等.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消费经济,2007(5)
3.周辉.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3)
4.庄燕君.区域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1)
5.邬德政.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J].学术论坛,2008(4)
6.孟范昆等.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3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4493.html
相关论文阅读
- 2025-02-12“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营销与农业经济发展
- 2025-02-12羊肉消费市场调研
- 2022-09-28从“协调发展理念”对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考
- 2022-09-28青岛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 2022-09-17贸易体制在我国计划经济发展的完善
- 2022-09-17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审计评价体系
- 2022-07-08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发展的讨论
- 2022-06-17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考
- 2022-06-16经济学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性更新策略研究
- 2022-05-31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期刊论文问答区
- 2025-04-24英文期刊发表论文几个版面起发
- 2025-01-21论文顺利通过审稿的8个操作
- 2025-01-11管理学类30本期刊(国自然基金委员会认定)
- 2025-01-02电刺激治疗相关文章选题推荐
- 2024-12-17植物学比较热门的论文选题
- 2024-12-03人事管理方面文章选题推荐和发表期刊
- 2024-11-18金融学专业的论文选题方向推荐
- 2024-11-01教育核心期刊有哪些
- 2024-07-12学术论文初审是谁在审?审什么?审多久?
- 2024-07-02管理学cssci期刊目录(36本)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 《中国政府采购》
- 《中国政府采购》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农业技术经济》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房地产世界》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
- 《广州化学》
- 《物理学报》
- 《东方宝宝》
- 《新能源进展》
- 《热带农业科学》
- 《建筑经济》
- 《中国学校卫生》
精品推荐
- 12025-02-12“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营销与农业经济发展
- 22025-02-12羊肉消费市场调研
- 32022-09-28从“协调发展理念”对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考
- 42022-09-28青岛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 52022-09-17贸易体制在我国计划经济发展的完善
- 62022-09-17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审计评价体系
- 72022-07-08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发展的讨论
- 82022-06-17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考
- 12018-10-29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的财务指标分析对比
- 22021-01-09共享经济下共享厨房的现状与发展
- 32017-04-10省级期刊汽车营销相关论文两篇
- 42018-12-21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思政教学现状和问题
- 52020-11-22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必要性及对应策略
- 62021-12-13数字经济时代对资产评估行业的影响
- 72022-01-23贵州凯里“美团优选”社区电商营销模式探究
- 82020-09-04论文修改要按审稿人意见改吗
- 12025-04-24英文期刊发表论文几个版面起发
- 22025-04-24声音与振动杂志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期刊收稿方向
- 32025-02-12“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营销与农业经济发展
- 42025-02-12羊肉消费市场调研
- 52025-02-12文创产品营销策略
- 62025-01-21论文顺利通过审稿的8个操作
- 72025-01-15经济学英文论文好发的期刊《Energy Economics》
- 82025-01-11管理学类30本期刊(国自然基金委员会认定)
- 12021-05-24刊号字母G、G0、G1、G2、G3、G4、G8是什么意思
- 22021-05-06论文引用率不能超过多少
- 32018-09-11语法翻译法的运用以及优缺点分析
- 42020-03-08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一般多少字
- 52020-09-21疾控中心工作怎么评职称
- 62020-01-03新北大核心什么时候更新,几年更新一次
- 72020-03-08通讯作者和二作哪个含金量比较高
- 82021-02-23发表的期刊论文见刊的时候可以在知网查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