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柯尔克孜族非遗约尔麦克数字化保护研究

柯尔克孜族非遗约尔麦克数字化保护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1-09-07 10:4512

摘要:摘要: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诸多中华民族传统织造技术面临传承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柯尔克孜族约尔麦克织造技艺发展现状,采用数字化保护实现约尔麦克传统织造技艺现代化传承与传播。提出了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方法:图文视频资料的收集并建立资料库;约尔麦克织造

  摘要: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诸多中华民族传统织造技术面临传承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柯尔克孜族约尔麦克织造技艺发展现状,采用数字化保护实现约尔麦克传统织造技艺现代化传承与传播。提出了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方法:图文视频资料的收集并建立资料库;约尔麦克织造工序、织造技艺和织物本身的三维建模和动态展示;建立数字化虚拟展示平台将搜集到的资料置入平台中,设置交互系统进行衍生设计,扩大约尔麦克的传播范围。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非遗约尔麦克保护与传播,同时为传统织造工艺的数字化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约尔麦克;织造技艺;数字化保护;虚拟展示平台;交互设计

纺织论文发表

  作者: 于寒

  柯尔克孜族是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生产出极具地域特色毛织品,传统的民族工艺技术对于本民族与国家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非遗约尔麦克是柯尔克孜族特色的毛织物统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织造技艺的代表之一[1]。

  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约尔麦克传统织造技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化保护方式实现传统文化分类分层,层次明晰地反映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其本质规律,打破地域与行业等限制,实现资料收集的专业化与丰富化,能够快速实现学习、接受与掌握。数字化保护方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刘淑强等[2]通过形制和色彩的数字化采集,运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建立数据库及建立潞绸传统文化数字博物馆等一些实质性的保护策略,推动潞绸技艺的可持续发展;郭建伟等[3]通过3D技术仿真宋锦织机及织造技艺的人机交互三维虚拟展示,实现宋锦传统织造技艺的传承。

  约尔麦克作为柯尔克孜族传统非遗织造技艺,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其织造工艺,将传统织造技艺与现代社会需求相融合,促进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运用数字化方式通过建立约尔麦克资料库,建立虚拟展示平台,实现约尔麦克织造技艺的数字化收集与展示,利用虚拟展示平台中约尔麦克的资料进行衍生设计,使文创产品更符合消费者需求。

  1 约尔麦克简介

  在数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柯尔克孜族拥有灿烂的民族文化,承载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的克孜勒苏地区,该地区地处高原山地,以此为背景产生柯尔克孜族游牧的生活方式,并成为整个社会活动生活的重心[5-6]。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是柯尔克孜族人民在长期发展中适应自然条件产生的一种生活形式,在游牧生活中牧民必须全年多次地移动,约尔麦克手工毛织物在顺应生产生活方式中不断地发展[7]。

  约尔麦克手工毛织物历史悠久,深刻影响柯尔克孜族民族文化和手工艺的发展。在西部天山区出土的古代不同时期纺织工具和紡织品,主要有纺轮和大量的毛织物。毛织物图案以彩色条纹为主,或为宽带纹,或为窄条纹,毛织物可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柯尔克孜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基础[8]。

  约尔麦克是柯尔克孜族传统地织机织造的毛织物,原料以羊毛和驼毛为主,运用传统纺纱和织造技术织成不同幅宽、不同用途的毛织品。约尔麦克手工毛织物按照原料和织造技艺不同可分为提尔曼、帕拉孜、切普坎、喀恰热和卡拉提尔曼五种毛织物,如图1所示。在柯尔克孜族人民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约尔麦克毛织物的影子[9],其用途主要分为三种:第一,毛织物可以作为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的面料,如切普坎通常用于制作男士大衣;第二,可以用作挂毯等生活用纺织品,如喀恰热通常用于挂毯或装饰房屋[10];第三,提尔曼和卡拉提尔曼可以用作捆绑毡房的织带。

  约尔麦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承与发展,许多学者通过研究约尔麦克织物蕴含的文化特色,对织造技术、色彩搭配及纹样设计进行了分类研究。钱娟等[11]研究了约尔麦克部分毛织物,分析其织造过程和织物特征,提取织物特有的织造工艺,并进行创新研究。闫文奇等[9]对新疆柯尔克孜族织造技艺及服装结构考究,主要对地织机的织物特征和规格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对织物布幅对于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结构的影响深入研究。刘婷婷等[12]对柯尔克孜族毛织物的类型和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其实用性及艺术性,梳理了毛织物的色彩搭配组合。约尔麦克作为传统毛织物经久不衰不仅有特殊文化背景,而且从图案、颜色、织物用途和技艺都体现着柯尔克孜族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10]。

  2 约尔麦克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分析

  2.1 文化角度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传统的游牧民族,其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13]。约尔麦克毛织物是柯尔克孜族传统织造技艺的代表,同时拥有历史、文化、精神、社会等多层面的价值,对柯尔克孜族民族文明的发掘和中国传统纺织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约尔麦克的多维度价值体系是少数民族文化生命力延续的代表。约尔麦克的数字化保护可以全面地认识其织造技艺,延续民族精髓,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守护中华文化的精神命脉、增强文化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2.2 政策角度

  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和相关保护法律,加大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支持力度。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该意见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气度、智慧、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感[14]。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于2008年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约尔麦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响应政府号召,适应社会的需要,运用数字化的方式保护与传承。

  2.3 功能角度

  通过对约尔麦克的数字化保护,首先有效地对约尔麦克传统织物的织造流程和织造技艺进行保护,促进约尔麦克传统织物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其次对约尔麦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对其他传统织造技艺在数字化保护中提供解决策略和方法借鉴。

  2.4 技术角度

  约尔麦克作为传统手工毛织物,以家族口口相传为主要传承形式,缺少系统的教授方法,单一的学习方式限制了传统织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完整地保留与传承需要借助于现代的科学技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整合与处理,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对织造工序中的纺纱、整经、穿经进行三维整理,对约尔麦克不同织物组织进行三维分析,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在三维建模的基础上还原约尔麦克织造技艺的全动态过程。利用数字化技术解决约尔麦克的现代化传承,为约尔麦克的保护与传播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 约尔麦克数字化保护

  3.1 建立约尔麦克数据库

  通过收集约尔麦克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收集,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整合与分类建立数据库。先对文字资料归纳分类,即在不同织物及同一织物不同织造工序中进行分界面分类,并对柯尔克孜族约尔麦克传承人的技艺心得进行梳理,了解其发展传承状况。图片资料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对田野考察或博物馆等多个途径获得的图片进行清晰度和扫描处理,数字化处理完成后对图片分类整合,不同织物、不同界面分类置入数据库中,形成完整的图片数据数字化存档建库。对各类织物织造流程和织造技艺、图案选取、材料整理、颜色搭配等视频资料收集整理,视频资料加入旁白解说,将整个流程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扩大视频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资料库中的图文及视频资料分类如表1所示。

  推荐阅读:纺织工程专业学术期刊列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21013.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