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优势明显。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既受到国际外贸形式的影响,也受到政策规定和监管措施的影响,产品附加值不高,人才不足,法律糾纷问题较多,通关、结汇不便利,支付体系不完善,跨境物流成本高周期长。为了推动跨

  摘 要: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优势明显。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既受到国际外贸形式的影响,也受到政策规定和监管措施的影响,产品附加值不高,人才不足,法律糾纷问题较多,通关、结汇不便利,支付体系不完善,跨境物流成本高周期长。为了推动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以整体产业链为视角,加强协同治理,营造开放包容、安全顺畅的环境,不仅仅依靠口岸监管,也要发挥市场规则的作用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政策措施;监管模式

电商管理论文

  当今世界经贸摩擦不断,保护贸易时有发生,国际经贸规则也在不断适应新业态的出现而更新,特别是世界跨境电子商务流行,这种新业态,给传统的贸易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加速了传统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现状

  (一)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市场情况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20年6月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检测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出口跨境电商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1.73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商B2C(企业对个人的商业模式)交易占比23.57%,同比增长6.77%。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0.5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的33.29%,占据三分之一有余,是我国进出口新的增长活力点,并将不断扩大;在进出口结构上,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的出口占比达到76.5%,出口交易规模8.03万亿元,同比上涨13.09%;进口交易规模2.47万亿元,同比上涨30%。

  (二)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商的分布情况

  因为经济发展开放程度、政策条件及地理因素,开展跨境电商商务零售出口的商家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偏少。东南沿海地区,商家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浙江省和上海市。近几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和物流水平,将会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的发展。

  (三)依托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开展业务

  目前,开展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业务的中小商家主要是通过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进行产品的零售出口,依次选择的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有:速卖通、Wish、eBay和亚马逊。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主要市场和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市场基本保持一致,集中在日韩、美国、俄罗斯、东盟和欧盟等地区。

  二、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优势

  (一)便捷高效

  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因为依托互联网,能够更好便捷地配置资源,可以从出口商的供给端直达海外个体消费者的需求端,不受传统国际贸易销售模式的时空限制,同时能够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能实现出口数据共享,直达消费终端,提高了跨境交易的成功率。加之我国在电子支付和智慧物流方面优势明显,更为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助力。

  (二)低准入更灵活

  跨境电商“碎片化”的出口方式进入国际市场门槛低更灵活,对低值的小包裹,世界各国普遍采取免税、低税率或减税制。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一般选用最便捷、最优价的分销渠道,通过邮包快件、邮递包裹、“海外仓”等灵活多样的供应链形式进入海外市场。因准入标准低,因而容易避免各类市场准入壁垒。

  (三)受限较少

  因为是直接面向消费者,因此相对不易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像欧美、日韩等注重个人权利保护的国家,网络购物和消费受限较少。根据电商行业数据,当前全球网民41.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54.4%,2019年全球在线购物者19.2亿人。这种直接连接个人消费者的贸易新业态,能够使消费和贸易融合得更深入、更广泛。

  三、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面临的问题

  (一)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专业人才不足

  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和日用品。这些产品的货值一般不高,因为产品附加值就不高,以低价获得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不长久,随着人工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很容易被取代和替换,因此缺乏核心国际竞争力,不利于跨境电商零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已超过20万家,而相应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却是严重不足。2019年教育部才增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之前一直没有对口专业,都是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专业中开设一些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因为没有统一的教育部学科标准,因此各个学校培养计划不一致,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同,培养的量也远远不够市场需求和要求。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同时具备英语交流、计算机操作、国际贸易知识和法律知识,这类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市场需求和人才供给的严重失衡,也给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业务的扩展增加了难度。

  (二)法律纠纷频繁,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仅有《电子商务》法,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不完善,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惩罚机制不明确,因此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商的违法成本不高。大部分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对中小零售商的资质审核和信用评级门槛不高,因此海外投诉率偏高。一些商家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发布虚假信息,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使得海外消费者投诉增加,引起较多的法律纠纷案件,不仅影响了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商的形象,也制约了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现阶段,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产品多以附加值低、价优物美的中低端小商品为主,存在较多假冒商品或仿制品,因此经常会碰到侵犯知识产权的事情,而后续的诉讼和赔偿又会增加中小商家的成本。由于多起的知识产权纠纷,海外市场会对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邮政包裹和快递包裹从严检查,扣留的包裹需要不交或被退回,导致商品退货或赔款,都会增加中小商家的经营成本。

  (三)海关通关便利性不够,缺乏支付体系保障

  推荐阅读:跨境电商财税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18282.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