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敷设综合施工技术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为了提升超高层建筑的质量,满足更多人对居住场所的需求,相关施工单位提出了对高层建筑电气管线敷设的深入研究。但在研究中发现当前的电气管路敷设施工后的管路存在抗压能力差的缺陷,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施工技术的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敷设方法。
摘 要:为了提升超高层建筑的质量,满足更多人对居住场所的需求,相关施工单位提出了对高层建筑电气管线敷设的深入研究。但在研究中发现当前的电气管路敷设施工后的管路存在抗压能力差的缺陷,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施工技术的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敷设方法。根据超高层建筑施工需求,划分明确的管路敷设区域,并采用计算施工牵引绳拉力的方式,定位敷设施工点。同时考虑到明敷、暗敷与直敷受到施工中动载系数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采用计算敷设管路适宜弯曲角度的方式,规范管路与超高层建筑电气连接方式,以此完成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的敷设研究。此外,采用设计对比实验的方式验证了提出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提升敷设管路的抗压能力,进而起到提升建筑整体质量的目的,更具备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敷设;综合施工技术;动载系数
引言
社會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建筑行业的前进,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使社会加大了对高层建筑建设的关注程度。建筑的敷设主要是指由管线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连接方式,目前建筑市场内超高层建筑的电气管线连接方式与连接技术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无论是沿线敷设或埋地敷设均具备不同的特点[1]。
为了满足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引入了综合施工技术。即针对不同的施工区域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以此起到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的作用。在当下建筑电气管线敷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电力系统的负电位置管路进行了调整,降低了管路在建筑内部的占有空间,在确保电气持续供电的基础上,有效地保障了超高层建筑管路施工的可靠性能。为此相关单位对此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在研究中发现当下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主要由多根绝缘电缆构成,电缆围绕一个中心点拧合在一起,外部由保护层对其进行绝缘覆盖。
电力资源由管线一端传递至另一端,并利用缓冲设备的阻尼加速度对电力资源传输进行控制,以此起到对居住用户需求电力的源源不断供应。总之,对建筑电气管路敷设进行合理规划可推动建筑市场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利用综合施工技术,开展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敷设方法的设计,提升高层建筑管路敷设质量,提供更多建筑居民便利电气使用条件。
1 基于综合施工技术的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敷设方法
1.1 划分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敷设区域
在实施管路敷设过程中,应明确超高层建筑的不同施工区域对于管路敷设的需求,为此根据建筑施工的常规条件,将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敷设划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其一,对于在地面向上牵引的管路,需保证上层建筑墙体内牵引线的直接导出[2]。在划分敷设区域时,可参照土木施工中建筑钢筋的位置,并注意牵引的位置不要发生交叉,在完成对此敷设区域的划分后,应检查建筑施工层墙体的墙线与管路是否存在弯曲变形。其二,对于超过18m高度的建筑层,可选择在引下位置处预埋一块150mm*150mm*100mm的聚苯板,紧贴墙体或模具,将管路一端插入板中,并对版面进行连接。等待板面拆模,将拆模后的管线位置划分为电气管路敷设的第二个主要区域。其三,对于超高层建筑中现浇板电气管路敷设区域的划分,可采用截取适当长度电缆线连接盒接头的方式,量取两端的直线距离,根据管路的直接长度选择合理的敷设区域。
1.2 基于综合施工技术计算敷设管路适宜弯曲角度
在掌握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敷设区域基础上,引入综合施工技术,根据管路在敷设范围内的弯曲角度,选择合理的敷设施工方式[3]。考虑到不同管路的内壁与直径不同,综合施工过程产生的阻尼缓冲力与辅助作用力,在施工区域安装吊篮线,并采用计算施工牵引绳拉力的方式,定位敷设施工点。计算过程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公式(1)中:S表示为主吊施工过程中牵引绳的拉力;f表示为综合施工与建筑墙体产生的摩擦系数;Q计表示为敷设管路与吊索线的向下作用力(质量);m表示为施工设备滚轮作用力总和;k表示为敷设导向索个数;n表示为不同敷设角度节约的作用力。根据上述对牵引绳拉力的计算,考虑到明敷、暗敷与直敷受到施工中动载系数等外界因素的影响[4]。利用动力学综合数据,计算敷设管路适宜弯曲角度。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2)中:?兹表示为在不同施工方法下敷设管路的适宜弯曲角度;R表示为管线弯曲弧长;i表示为筛选管线次数;?姿表示为动滑轮与定滑轮对弯曲角度的影响。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知敷设管路弯曲角度与牵引绳拉力呈现正相关关系[5]。为此在实际敷设施工过程中,当管路弯曲角度较小时,选择直接牵引的敷设施工方式;反之可选择在敷设电气管路中选择专用施工方式。
1.3 连接管路与超高层建筑电气
完成敷设管路适宜弯曲角度的计算后,将超高层建筑内不同管路进行敷设连接。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清理敷设管路两端的灰尘,保持管路两端连接处的干燥。同时选择与管路配套的专业施工粘稠剂,用毛刷蘸取粘稠剂,均匀涂抹在管路连接两端。要保证涂抹过程的快速,并将涂抹好的管路平稳插入到配套管套中,必要时可适当转动管路,以此保障粘稠剂的充分接触。
第二步:根据连接两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位置,按照上述的粘结方式,将管路一头插入电气盒内[6]。配套用母锁将其固定,当电气盒接头端完成管路敷设后,可将另一头稍翘后插入。
第三步:在完成上述操作后,使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专用的剪管装置,将20mm以上的管路或超出敷设角度范围的管路截断。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剪切边缘需要修剪平整,切勿出现斜口,避免在后期管路连接中出现质量方面问题,以此完成对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的敷设研究。
2 实验论证分析
为了检验本文提出敷设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下述对比实验,以某正在施工的超高层建筑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应用本文提出的敷设方法与传统敷设方法对该建筑某层进行安全施工,以敷设后管路的抗压能力为评估敷设方法的主要依据。具体实验步骤如下:随机选择超高层建筑某层区域,先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该层的电路管线敷设,对完成敷设的管路实施抗压能力检测,持续对其施加牵引作用力,检测敷设后管路可承受的抗压能力是否能满足超高层建筑施工要求。再使用传统的敷设方法进行相同步骤的操作,记录实验中产生的形变量数据,如下图1所示。
根据上述图1可清楚地看出随着对管路施加作用力的提升,两组管路均发生形变,但本文敷设方法的管路可承受的作用力加大,且在30N的作用力下管路不会发生形变,超过30N的作用力管路发生形变,但形变较小不会影响超高層建筑的整体质量。传统敷设方法下的管路可承受的抗压能力较差,在力的作用下持续发生形变。并且当作用力超过60N时,管路断裂。为此可得出下述实验结论:本文提出的基于综合施工技术的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敷设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提升敷设管路的抗压能力,以此起到提升建筑综合质量的作用,符合超高层建筑的管路敷设要求。
3 结束语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电气管路的合理规划直接决定了整体建筑的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家住居民住户的用电供电安全,尽管当下市场内已经提出了较多的管线敷设方法,但由于传统管线敷设方法存在针对性强、适用性差的问题,导致管路敷设相关问题一直尚未得到完全解决,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施工技术的超高层建筑电气管路敷设方法,综合了超高层建筑的实际施工环境,并融合了多种电缆接线方式,实现管路在建筑施工中的无损敷设。为了检验本文提出方法在实际施工中的可实施性,采用设计对比实验的方式验证了提出敷设方法的有效性。总之,通过本文此次课题的研究发现,只有实现管路缆体的均匀受力,才能保障管路的合理化敷设,进而保障居民住户的安全用电。
参考文献:
[1]吕建军.浅析超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防雷及接地技术[J].建筑与装饰,2019(007):167,171.
[2]张宝亮.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电气导管敷设的准确定位[J].施工技术,2018,47(S4):603-605.
[3]刘印,江明明.地下综合管廊原位悬吊保护施工技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14(S1):289-294.
[4]陈平宇,李宝东.地下综合预制管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J].公路,2018,063(009):216-218.
[5]苏琳.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电气管路敷设技术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002):198.
[6]谢友长.压型钢板现浇砼楼板电气管路暗敷设施工措施[J].福建建筑,2015(006):82-84,109.[1] 2
推荐阅读:低温建筑技术是什么级别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lig/17792.html
相关论文阅读
- 2025-06-26贺方良团队在《中药材》发表《防风色度值与内在成分相关性研究》论文
- 2022-11-28不动产测绘特点及测绘技术分析
- 2022-09-28新基建的核心是重构产业基础设施
- 2022-09-19“一带一路”倡议下交通运输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分析
- 2022-09-17地下工程智能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
- 2022-09-17工程师论文发表浅析工程管理中资料的重要性
- 2022-07-19边坡支挡结构岩土荷载的分项系数计算方法
- 2022-07-16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 2022-07-13日本高校档案馆调查研究职能的特点及启示
- 2022-07-09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问答区
- 2025-08-07编委会审稿是终审吗
- 2025-08-07拿到论文录用通知就是发表成功了吗?
- 2025-08-07刊号字母G、G0、G1、G2、G3、G4、G8是什么意思
- 2025-06-16核心期刊多久能收到录用通知
- 2025-05-19《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0年内发表论文数据,选择与投稿前可参考
- 2025-05-19发论文时国际期刊和国内期刊选择对比
- 2025-05-13教师职称评审级别及所需学术成果材料
- 2025-04-24英文期刊发表论文几个版面起发
- 2025-01-21论文顺利通过审稿的8个操作
- 2025-01-11管理学类30本期刊(国自然基金委员会认定)
优质科技期刊
- 1核心级《公路工程》
- 2核心级《中外公路》
- 3核心级《遥感技术与应用》
- 4核心级《电子测量技术》
- 5核心级《无线电工程》
- 6核心级《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 7核心级《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8核心级《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最新期刊更新
- 《中兴通讯技术》
- 《中国政府采购》
- 《中国政府采购》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农业技术经济》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房地产世界》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
- 《广州化学》
- 《物理学报》
- 《东方宝宝》
- 《新能源进展》
- 《热带农业科学》
- 《建筑经济》
精品推荐
- 12025-06-26贺方良团队在《中药材》发表《防风色度值与内在成分相关性研究》论文
- 22022-11-28不动产测绘特点及测绘技术分析
- 32022-09-28新基建的核心是重构产业基础设施
- 42022-09-19“一带一路”倡议下交通运输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分析
- 52022-09-17地下工程智能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
- 62022-09-17工程师论文发表浅析工程管理中资料的重要性
- 72022-07-19边坡支挡结构岩土荷载的分项系数计算方法
- 82022-07-16建筑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 12021-12-30如何做好重大建设项目防造假工作的几点思考
- 22022-02-15菜鸟物流运营模式的改进策略分析
- 32018-08-04铝合金表面黑线成因分析
- 42019-01-23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之间的辩证关系
- 52019-01-16中国物流的发展以及优劣势分析
- 62020-06-29一起浪涌保护器引起的变压器烧毁事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 72019-12-17纯电动汽车减速器齿轮啮合错位分析
- 82021-10-1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025-08-07编委会审稿是终审吗
- 22025-08-07拿到论文录用通知就是发表成功了吗?
- 32025-08-07刊号字母G、G0、G1、G2、G3、G4、G8是什么意思
- 42025-07-14上海中医药大学张洁团队在《中医杂志》发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相关论文
- 52025-07-14教材参编算是第几作者
- 62025-07-10徐蕊团队在《中医杂志》发表论文 提出中国现代美好生活健康状态多维度评价体系
- 72025-07-10专著第二作者评职称有用吗
- 82025-06-26贺方良团队在《中药材》发表《防风色度值与内在成分相关性研究》论文
- 12025-08-07刊号字母G、G0、G1、G2、G3、G4、G8是什么意思
- 22021-05-06论文引用率不能超过多少
- 32018-09-11语法翻译法的运用以及优缺点分析
- 42020-03-08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一般多少字
- 52020-09-21疾控中心工作怎么评职称
- 62020-01-03新北大核心什么时候更新,几年更新一次
- 72020-03-08通讯作者和二作哪个含金量比较高
- 82021-02-23发表的期刊论文见刊的时候可以在知网查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