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条件下,重视人的发展,加强人才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是确保人民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重要保证。为提高部队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发挥大学生士兵人才的最大效益,在分析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规

  摘 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条件下,重视人的发展,加强人才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是确保人民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重要保证。为提高部队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发挥大学生士兵人才的最大效益,在分析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为大学生士兵的职业发展及提高部队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管理;实践;思考

职业教育论文

  近年来,为适应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参军入伍,并且呈现常态化趋势。大学生士兵是人民军队的新鲜血液,为部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引起了新思考。研究大学生士兵的职业生涯管理,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士兵更好地融入部队、成长成才,降低人才资源的浪费,对提高部队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管理实践现状

  自2001年起,我国开始从普通高校征召大学生参军入伍,北京市首次在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在内的三所普通高校开展大学生征兵试点工作,后在全国高校逐步推开。

  1.与大学生士兵相关的管理体制。2010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新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对大学生明确了选拔培养条件。新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必须与其他新兵一起经历部队入伍训练;专业技术兵和班长必须接受3个月以上的专业技术培训和集训,上等兵首次选取为士官时,需要接受相应的资格训练。两年服役期满后,可以选择退出现役,也可以申请留队选取士官,并按相关选拔标准进行考核,表现优异的可优先选取。同时,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和自身条件报名考取军校或者提干。

  2.我国目前大学生士兵征召情况。自2001年试行实施从普通高校征召适龄大学生参军入伍至今,大学生士兵比例逐年提高,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大学生士兵数量增加尤为明显。据统计,2016年全国征兵工作中,大学生士兵占征召新兵总数的46.4%,比2015年提高了14.8%。[1]北京、上海两地作为高校较集中的直辖市,是每年征兵工作中大學生士兵的主要兵源地。其中,2016年北京市入伍新兵中,大学生占比超过72%。[2]

  3.我国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管理成果。多年来,国家为充分发挥大学生士兵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基础上,相继制定出台了《应征入伍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保留入学资格及退役后入学办法 (试行)》《高等院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办法》以及一系列入伍优惠政策,其中包括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定兵;选取士官、士兵提干、报考军校、保送入学等选用培养优待;复学、转换专业、免修军事课、研究生专项计划、考研升学加分等复学入学优待;国有企业、公务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招录等享有专门比例等就业优待。

  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目前部队对于职业生涯管理处于缺失状态,部队和官兵对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缺少足够认识,大学生士兵在部队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1.入伍年龄偏大,职业生涯周期漫长。大部分大学生士兵入伍年龄偏大,普遍比地方入伍新兵年龄大2岁~3岁。他们入伍后却与地方新兵一样,从列兵干起,至上等兵时方有机会考取军校、提干或选取士官。如果入伍时未取得大学毕业证书,考取军校后只能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读,只有在选取士官时才有机会套改成为中士,相比于同龄的军校生和国防生,职业生涯周期更加漫长,耗费的时间也更多。

  2.自我认识不足,缺乏职业生涯管理意识。大学生士兵思想活跃,对部队生活不能完全适应,尤其缺少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主要体现在:第一,大学生士兵自我意识较重。在进入部队后许多大学生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许多人产生失落情绪,从而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第二,思想上没有完全融入部队。缺乏艰苦奋斗的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在团结战友方面表现不够积极。第三,纪律意识淡薄。由于大学生入伍前生活环境比较宽松,导致部分大学生士兵服从命令意识淡薄,对条令、条例的贯彻不够严格。

  3.职业生涯管理教育缺失,部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士兵在入伍之初进行军事训练时,达不到部队训练标准;下连队后,因为学历高,所以大学生士兵又常被分配到文书等需要一定文字能力的专业岗位上,日常训练减少,体能下降严重。军事素质不达标成为他们在考取军校、提干、选取士官等考核时的软肋,使得他们的职业军人道路障碍重重。

  4.部队缺乏对大学生士兵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多数部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甚至对职业生涯规划一无所知,以致大学生士兵对未来职业发展路线选择感到迷茫。主要体现在:第一,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开展工作随意性大;第二,相关专业人才少,缺乏有效科学的指导;第三,缺乏相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完善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管理的对策思考

  针对大学生士兵的特点,部队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大学生士兵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为能打仗、打胜仗储备人才。

  1.建立健全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管理体系。目前,部队中缺少专门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机构部门,很难满足大学生士兵的需求,因此亟须建立、健全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服务机构。第一,军务部门作为主管大学生士兵的相关部门,要从部队发展的全局和大学生士兵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从入伍、培训、任职经历等各个方面入手,掌握大学生士兵的相关情况。第二,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开展大学生士兵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应对处理大学生士兵的问题。第三,要加大政策保障力度。部队只有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才能真正做好大学生士兵的职业发展指导工作。第四,构建军队内部人才市场,健全培训体系。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军队改革工作会议中指出,军队人才培养依托地方高校与军队院校联合培养,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资源。只有使大学生士兵真正实现岗位轮换,才能实现 “一专多能、一兵多用”,优化部队人才组织结构。

  推荐阅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2001年。本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凸显职教与商业特色,立足本院,服务区域经济,面向全国,倡导教学与科研之前瞻意识和精品观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3288.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