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内部环境和发展战略

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内部环境和发展战略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这篇体育教育论文发表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内部环境和发展战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意义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西藏地区, 地理环境相对较差, 如果在社会体育训练中缺乏有效的指导, 很容易出现问题, 影响着群众的身体健康。论文分析了非体育师范院校该如何发展社会体

  这篇体育教育论文发表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内部环境和发展战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意义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西藏地区, 地理环境相对较差, 如果在社会体育训练中缺乏有效的指导, 很容易出现问题, 影响着群众的身体健康。论文分析了非体育师范院校该如何发展社会体育专业。

体育文化导刊

  关键词:体育教育论文,非体育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运动增强体质健康的生活方式渐入人心,促进了我国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面对大众群体的多元化健身需求,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等工作的社会体育专业顺势而生。

  1非体育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SOWT-PEST分析

  SWOT分析,缘起于管理学研究领域,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将公司战略与公司的内部资源、外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SWOT分析通过调查、列举影响研究对象发展的组织内部优势S(Strengths)、组织内部劣势W(Weaknesses)、组织外部机会O(Opportuni-ties)、组织外部威胁T(Threats)等四方面因素,依据矩阵将组织发展影响因素匹配排列,并运用系统分析理论对组织在复杂环境下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1]。PEST分析,是指政治P(Politics)、经济E(Economy)、社会S(Society)、技术T(Technology)等外部宏观因素对组织发展的影响。SOWT-PEST分析范式,是将组织内部微观环境的优劣形势与组织外部宏观影响因素,通过SWOT-PEST矩阵共轭,系统整合组织发展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截取矩阵关键点扬长避短,制定战略发展方案。具体见表1。

  1.1非体育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1.1.1内部优势S(Strengths)非体育师范院校在开办社会体育专业的过程中,对于高校内部环境而言,拥有多学科资源是最大的优势,无论是综合类院校抑或是医学、农林、语言、财经、民族类大学,在教师、学科、教学环境、优势学科等方面占据的资源均明显优于体育、师范类院校。这些天然的办学优势,将有助于社会体育专业通过与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渗透、融合,突破体育学单一学科壁垒,形成具有培养交叉性知识结构体系、复合性学科思维、独特的专业领域特色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优势。根据数据的调查显示,目前重庆邮电大学、西安建筑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19所高校,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交叉,融合强势学科特色,促进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开展。

  1.1.2内部劣势W(Weaknesses)非体育师范专业在开办社会体育专业的过程中,组织内部处于劣势基于六点:

  其一,缺乏母学科的支持,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由于缺少体育学一级学科的支撑,社会体育专业理论基础薄弱。母学科的理论支撑是社会体育专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根基不牢使社会体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动力匮乏,专业方向模糊。

  其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目前国内非体育师范院校在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多秉承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等体育专业院校基础课程的“拼盘”课程体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质量与专业体育师范院校重叠,循规蹈矩的教学课程使非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无法与专业院校相比,同时又在专业技能学习上失去了本身的特色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其三,专业定位模糊不清。国内大部分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在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复制体育类专业院校与师范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学科资源的局限性,在专业定位上无法超越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又与体育类专业院校与师范院校开展专业重叠,致使人才培养方面处于竞争劣势。

  其四,专业师资匮乏。社会体育专业诞生于高校学科多元化发展基础之上,由于创办时间短,尚未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专业发展过程中专业教师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开展,专业师资的匮乏成为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劣势之一。

  其五,生源规模质量局限。由于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资源存量的薄弱,目前非体育师范院校社会专业办学规规模小。据调查近56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平均年招生64人,8所院校年招生在30人以下,小部分院校招生限额在20人以内,生源最多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校生也不超200人,专业生源规321模的局限,成为专业发展的又一劣势。其六,生源质量差。在非体育类师范院校招生质量方面,绝大部分学生来自高考二本批次水平的学生,文化课不达标,运动专业技能差,生源质量贫瘠,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专业竞争的劣势。

  1.2非体育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1.2.1外部机遇O(Opportunities)从目前情况看,非体育类社会体育专业所处的外界环境,给该类院校在专业发展方面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与挑战。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超过5亿元,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体育产业链,全新的体育产业机制的运行,为进一步促进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带来契机。

  1.2.2外部威胁T(Threats)非师范体育院校在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主要基于两点:其一,是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环境差的威胁;其二,是就业过程中来自体育类、师范院校的激烈竞争。非体育类师范院校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主要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旅游、健身教练等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专门性人才,但由于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滞后及新型体育产业尚未成熟,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在毕业后对口就业困难,受就业大环境的影响,体育类师范院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开始大部分流向社会体育专业就业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据麦可思研究院的统计,2009-2011年社会体育专人才毕业就业对口专业排名连续三年名列全国倒数第三。工资收益低、离职率高的人才发展现状,给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威胁,学生在报考专业时由于受陈旧就业观念的影响,对社会体育专业报考热情下降。专业招生与就业问题是目前为止非体育师范院校在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外部环境威胁。

  2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战略分析

  根据非师范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内部优劣形势与外部机会威胁,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发展因素,进行矩阵排列,通过社会体育专业非体育类、师范院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矩阵组合,构建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战略。具体见表2。

  2.1强势学科结合专业增长型战略

  非体育类师范院校在社会体育专业开展过程中,主要的竞争对手是体育类师范院校、体育类专业院校,因此,如何改变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别具一格的办学特色,是社会体育学科增长型战略的发展目标。在时代呼唤复合型人才的强烈背景下,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应根据时代与社会的现实需求和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优势,贯彻2012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高社会体育专业的多元发展,以社会体育专业为基础加强与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的学科交叉,构建具有优势学科交叉体系的社会体育专业,达到强强联合的专业增长型战略与差异化人才培养战略。

  立足于体育学科发展领域,依据交叉学科的优势,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融入其他专业学科特色,形成具有体育专业与其他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并存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社会对多元知识结构体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形成与体育类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增加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对当今就业需求的多元化选择及综合化的就职适应能力。如:体育+经济、体育+管理、体育+医学、体育+建筑、体育+英语、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信息管理等复合型学科体系。

  目前依据自身学科优势开展跨学科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模式的非体育类师范院校在专业发展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如重庆邮电大学、西安建筑大学等在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构建了体育专业与市场营销、体育专业与信息管理、体育专业与建筑等独具特色的交叉学科体系,在非师范院校的社会体育办学中取得了一定的就业优势。

  2.2多元学科交叉渗透摆脱型战略

  目前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专业性人才,主要的就业途径为健身场所与相关的体育营销公司,单一的就业市场受体育类师范院校的专业人才的强烈冲击,人才就业率低使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面临困境。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若想摆脱困境,促进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就业率,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高校多元化学科资源与社会体育专业进行交叉教学,促进以体育为背景的交叉学科特色专业,培养具备全面的、综合、多元化知识结构体系、技能结构的特色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摆脱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对单一的体育市场的就业依赖。在特色交叉学科的构建中,逐渐形成脱离体育就业领域,交叉渗透到跨行业领域的公司、企业,逐渐拓展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市场。通过对交叉特色学科体系的完善,培养具有既可以开展企事业职工体育活动又精通行政、营销、管理等的多元化社会体育人才,从而进一步稳定非体育领域的多元化社会体育专业化人才就业市场。

  2.3多领域优势共融转型发展战略

  非体育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无论是学科交叉特色发展路径抑或是交叉渗透的摆脱型战略,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面对非体育类师范专业创办社会体育专业学科基础薄弱、师资匮乏、教学质量差的现状,加强非体育类师范院校体育类学科建设,扩大教学师资队伍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善教学专业办学环境,充分利用学科间互补优势,扭转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劣势,是立足于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扭转当前发展困境的重要任务。

  2.4募集局部资源非均衡发展战略

  非均衡性发展是非体育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面临自身发展劣势与外部就业环境威胁下,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局部优势,创建具有交叉特色社会体育专业品牌的重要战略,根本目的是根据自身发展劣势与外部威胁,缩小战线打造局部特色优质专业品牌,争取在局部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专业竞争力。利用局部资源集中优势,立足在人才培养方面缩小人才培养范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集中局部优势资源加强局域、师资团队、教学课程建设,突出人才专业技能的专、精、尖优势,培养具备多元化、复合型知识结构体系、综合型人才,打造非体育类师范院校交叉学科教学体系下特色化、优质化、多元化人才战略品牌,提高人才市场竞争力。

  3结语

  非体育师范院校作为新兴的社会体育办学主体,具备体育师范院校无法比拟的多学科资源优势,在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要根据非师范院校的自身实际情况,抓住全民健身计划国家战略实施与体育朝阳产业蓬勃发展的机遇,实施交叉学科特色、差异化人才培养战略,利用跨专业协同培养,满足社会对多元知识结构体系、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集中局部资源优势,构建特色专业人才战略品牌,拓展就业市场。实施强势学科结合的专业增长型战略,提高专业竞争优势,打造特色专业品牌。通过多元学科交叉渗透摆脱型战略,拓宽就业市场,摆脱体育院校同质化人才竞争;以多领域互融的转型发展战略,加强学科、师资团队、教学课程建设,以特色促进专业转型发展。集中资源优势开展非均衡发展战略,应用优势资源创造局部优势,提高专业竞争力,构建特色学科品牌,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非体育师范院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所面临的内部优劣形势与外部机遇威胁,提出SO、ST、WO、WT四种发展战略,从宏观层面为非体育类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战略参考。

  参考文献:

  [1]姚红梅,马锋,吕毅,王彬倩,王健生.综合性大学医工理学科交叉发展SWOT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10):31-33.

  [2]辛松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困境及改革思路[J].体育学刊,2014(4):77-80.

  [3]孙晋海.我国高校体育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4]舒宗礼,夏贵霞,杨斌,唐吉平,石岩.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建设探索———以湖南城市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5):115-119.

  [5]陈雪娟,牛小洪.我国健身市场人才需求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4(4):80-84.

  [6]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3):135-139.

  [7]周进国.新形势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学刊,2016(2):98-101.

  [8]陈明.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重新定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1-86.

  [9]戴志鹏,马卫平.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MOOC平台构建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2):54-58.

  作者:于文谦 朱焱

  推荐阅读:《体育文化导刊》是我国中文体育类的核心期刊,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体育文化导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为《体育文史》,2002年更名为《体育文化导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2039.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