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会计学原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会计学原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这篇教育类职称论文发表了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注意事项,论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优势,将教学方法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强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

  这篇教育类职称论文发表了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注意事项,论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优势,将教学方法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强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中学理科园地

  关键词:教育类职称论文,案例教学法,会计学原理,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最早提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要求通过真实情境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有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国内教育界开始研究案例教学法,则是在1990年以后。案例教学法较为灵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让理论和实践并重,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对于毫无会计专业基础的初学者而言,很多抽象的概念、理论和财务处理程序显得非常晦涩难懂。如果这门课程的基础没有打好,将会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入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研究。

  一、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结合经济生活实际,能够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够引导大学生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同时重视师生双向交流,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的专业技能。1.案例教学法能充分结合经济生活实际会计学原理课程以财务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基本原理多来自西方经济实践总结的经济规律,这些原理与一定的经济背景有关。目前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也同样立足当前经济社会的特点和背景,遵循现行会计准则来讲解财务处理问题。经济领域往往瞬息万变,而会计学原理的教材一般更新较慢,这种滞后性往往影响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应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是以真实的经济生活为背景,对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进行描述,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法能够实现经济实践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案例教学法能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大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计学原理课程内容对于初学者而言是比较抽象的、枯燥的,如果教师仅仅以课堂讲授为主而不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入门课程学习不顺利,会使大学生丧失信心,打消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教学法能引导大学生注重培养应用能力会计知识并不等于能力,教师要着重引导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会计学本身是服务于经济管理的,是重能力重效益的,教师既要重视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更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一味学习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其未来供职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案例教学法正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例如,在介绍凭证和账簿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物演示和典型的经济业务进行教学,让大学生动手填制或录入凭证,感受真实的核算活动,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4.案例教学法重视师生双向交流,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通常是在开放式的氛围中展开的,并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思路,教师可以以讲解案例为主,也可以引导学生就知识点的不同理解进行辩论,还可以分小组进行分析与讨论。不论采取哪种案例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都要注重案例的准备和事先的引导,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选择案例时既要注重相关性和典型性,又要注重真实性,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充分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相互补充。

  1.教学案例的选择既要注重相关性和典型性,又要注重真实性选择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紧紧围绕理论知识教学来选取相应的案例。案例的内容应该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而不是极少发生的案例。典型案例具有举一反三的特点,典型案例往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助于大学生从各个方面验证所学的理论,在分析典型案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其中的规律。典型案例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它一定要来源于实践。教师要通过场景描写、情节叙述等方法让大学生模拟进入企业,身临其境,这样大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业务,才有可能探寻知识、启发思考、提高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深入实践,选取真实案例。

  2.注重引导大学生充分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唯一的主角,学生也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从案例的分析到案例的总结,师生都要共同参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或实习,搜集相关材料,让学生在不同企业接触不同的案例,学生实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案例,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能让教师即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也可以给教师提供案例,进而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教师结合学生反馈的不同信息,可以充分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教学相长。这样,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唯一主角,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问题探讨。由于调动了全体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教学效果因此比较理想。

  3.注重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相互补充会计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倡导和推进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传统课堂理论讲授的作用。传统教学法立足于教材中的知识点,理论性很强,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理论知识体系,但欠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法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相互补充。过分依赖案例教学,可能消耗大量的授课时间但学生收获较少,同时案例教学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往往很难使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结束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本质上是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大学生主动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大学生找出案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结合经济生活实际,能够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够引导大学生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同时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既要重视相关性和典型性,又要重视真实性,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充分参与到案例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相互补充。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齐睿,徐燕英.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05).

  [2]陈婉丽.案例教学在会计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08(08).

  [3]郑鹏,赵师嘉.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7(07).

  [4]裘益政.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管理型财会人才”为目标导向[J].财会通讯,2008(07).

  [5]杨萍,刘太平,饶永华,黄丽华.《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6(08).

  [6]李文才.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J].陕西教育,2008(02).

  [7]陈小云,周淑芬.浅谈高职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案例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3(07).

  [8]莫锦笑.《会计学原理》课程特点与教学方法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02).

  [9]邱州鹏.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授课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10]凌世寿,李上田.高职《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高教论坛,2009(01).

  作者:付羽 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推荐阅读:《中学理科园地》以中学教师为主要读者对像,聘请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教师参加本刊的编审工作,发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yu/1200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教育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