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研究论文对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潮的反思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这篇公司研究论文发表了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潮的反思,高管减持是一种投资迎合行为,虽然能获得套现的利益最大化,但却是整个市场出现严重的泡沫化,那么高管减持传递的信息及其对市场有哪些影响呢?论文分析和反思了这种现象。
这篇公司研究论文发表了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潮的反思,高管减持是一种投资迎合行为,虽然能获得套现的利益最大化,但却是整个市场出现严重的泡沫化,那么高管减持传递的信息及其对市场有哪些影响呢?论文分析和反思了这种现象。
关键词:公司研究论文,高管减持
2015年上半年,我国资本市场热情高涨,部分上市公司配合政策轮番进行题材炒作,上市公司高管在4、5月份“扎堆”低调离场,6月份时累积套现约5000亿元,金额达到去年全年高管减持套现的两倍,随后的中国资本市场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6月15日后股市出现崩盘暴跌,整个市场哀鸿遍野。本次高管减持潮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首例,减持前的题材炒作、向好的一季度报让投资者乐此不彼,无意间将股价炒高,使整个市场出现严重的泡沫化,不符合我国稳定推进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对于本次高管减持潮,我们应该进行反思,挖掘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制度问题并加以改进,这样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也有利于保护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
一、关于高管减持的文献回顾与评述
胡建平(2008)认为高管通过减持来套现获利的原因主要是股票市场的不规范导致效率低下和定价调节功能的失常,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的素质以及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汪强(2011)对创业板公司的创投股东减持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创业板解禁后,投机性入股、低投资成本以及高市盈率是创投股东减持的最直接因素,但对公司后期的成长没有显著影响;李维安(2013)对遭到高管减持的创业板公司进行分析,发现并非所有高管减持都会影响公司的成长性,只有核心管理者减持股票会对公司的成长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杨松令(2015)将公司高管划分为董事、监事和经理,只有董事和经理的增减持信息对股票的累积超常收益有显著影响,说明董事和经理相对于监事更了解企业内部信息,从而进行盈余操纵来掩护其减持套现;戚拥军(2015)研究发现创业板公司的高管减持存在投资迎合行为,高管减持前的迎合投资程度与其减持比例、套现金额成正比;王素玲(2015)发现创业板公司发生高管减持的过程中,高层管理者利用综合估值和业绩预测的信息优势条件进行减持操作。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将减持分为商业行为和个人逐利行为。商业行为即以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以及券商直投组成的创投股东,在公司上市后的解禁期进行大规模减持行为,符合创投机构在一级市场投资,在二级市场退出的盈利模式,这一类型的减持与公司后期的成长性没有直接联系;个人逐利行为则是掌握公司管理权的高层管理者,利用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盈余管理和迎合投资为主要手段进行减持前的炒作,满足其套现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这一类型的减持对公司未来成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核心创始人、管理者的退出。
二、高管减持传递的信息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由于我国过去曾暂停过较长时间的IPO,新股发售不连续,所以限售股解禁未出现过大规模到期的现象,上市公司小部分的高管减持行为未能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在创业板开板后,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屡见不鲜,本文认为高管减持向市场传递了以下两个信息:首先是公司主要创始人、管理者的退出,从以往的文献中看出,只有当公司前景不乐观,公司业绩难以支撑当前股价时,这部分人才会退出;其次是本次高管减持潮,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主,减持名单中不乏公司主要创始人,减持潮的出现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如同巴菲特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所说的,“股市已经缺乏理性,股票涨得太高了”。以上两种信息都暗示了股票的泡沫化,结果无疑是个股或股市的暴跌。
对于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对市场的影响,已有的文献一直认为对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形成的打击最大。但是,针对2015年上半年发生的高管减持行为,在整个四月披露的减持公告已经形成一个峰值,投资者并未受到影响,在杠杆带动的热情下,整个资本市场依然是个股普涨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在四、五月的暴涨行情中,对业绩低迷,利用重组合并、“讲故事”进行炒作的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其中包含高管减持的个别上市公司,但是投资者并没有以此为戒,股价短时间调整后依然“扶摇直上”。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我国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缺乏理性,高管减持并未对其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减持潮后的暴跌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高管减持频繁出现的分析
高管减持历年都有发生,但合理、合法的减持几乎很少,绝大多数高管减持行为都发生在股票创出新高的时候。通过文献回顾,还发现高管在减持前存在正向盈余和迎合投资行为(即题材炒作),减持后股价均受到影响。高管利用内部信息进行减持套现,根本原因在于公司内部和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原因在于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治理弱化和外部监管不力。其次,我们还应该关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上市公司的市值“水涨船高”与这些投资者有着因果关系。中国股市的特点是牛短熊长,每一轮暴跌都将大部分经历过教训的股民驱逐出场,新一代股民入场时缺乏经验,上市公司高管依然利用其热衷题材炒作的特点,因此套现手法屡试不爽。可见中国资本市场缺乏“价值观念传承”。以上两个原因存在内生关系,如果要对高管通过手段进行减持的行为进行治理,必须同时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进行相应的监管和指引。
四、对于本次高管减持潮的反思
对于上市公司,合理的高管减持具有一定的股价预警作用,但是本次高管减持潮中还包含非合理的成分,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监管力度不够和股权结构不合理,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主要包括:
第一,建立标准化的信息评价体系。由证监会和国内前十券商一起建立公众影响力和透明度高的信息评价体系,通过对市场信息进行标准化评级,以及对信息可靠性进行认证,从而提高信息的流动性和可信度。对编造虚假信息、故意延后或隐匿重要信息的上市公司高管应予以警告和严厉的惩罚,以此减少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投资者准确分析公司的发展状况。 第二,优化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于新上市的公司,其股权结构相对比较集中,不仅对公司后续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而且“一股独大”的董事会与公司外界投资者产生严重的利益和信息不对称,从而演变成高管减持套现的保护伞,因此在公司限售股解禁后,应逐步稳健地进行股权分置,引入投资机构,或执行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来优化股权结构,提高企业内部治理能力。
第三,完善上市公司高管减持的信息披露体系。对于高管减持前的预披露信息制度,除了预告减持期间和减持比例外,还应补充个人减持的动因,对公司当前业绩以及未来发展的评价。对于持股比例超过5%的股东、公司主要创始人(对创业板而言)或管理者,还应该在减持预披露时附带由公司高管、监事会、独立董事签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从而达到由内至外的监管。
第四,加强对高管不合理减持的惩罚。首先,针对公司IPO后未到限售股解禁期,通过辞职套现的高层管理者,相关法律应该规定辞职者在其他上市公司再次任职的时间间隔,提高辞职成本,以防止减持套现成风,影响上市公司形象;其次,证监会应该加快对利用题材炒作,虚增公司业绩来掩护减持套现的高管进行调查,一经确认应将其剩余股份冻结,并强制其回购所减持股份,对市场造成严重影响的还应该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缺乏价值观念是其最大的缺陷,可以考虑引入长期投资的机构来进行指引。由于投资者都是分散在市场上难以进行集中教育,并且大多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因此应该借鉴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方式和理念,即由政府注资(可考虑以当前准备入市的养老金)成立一批专业的投资机构来指引投资者进行投资。这些机构通过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进行调研来获取信息,与上文提及的标准化信息评价机构相互合作,立足于公司财务报告,在可观测的时间长度里,结合国家对各个行业的关注度以及上市公司执行的发展战略来进行投资分析,从而进行长期的价值投资,并将分析报告按季度进行披露,投资者可以从季度的报告中观测到这些投资机构的分布,也可以利用披露的分析报告进行研究,调整自身对市场的理解,形成价值投资。由王亚伟接手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曾经引领过中国市场的价值投资,在他离职之后中国一直缺少这样的标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炒短炒新”的私募,不仅不利于市场稳定,还成为高管减持的帮凶,扭曲投资者的价值观。
随着三集五大的深入开展和智能电网的加快建设,公司业务流程化、管理规范化、数据信息化程度也越高,变电站作为电网核心组成部分,其业务信息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因变电站地理位置分散,组网也相对薄弱。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8314.html
相关论文阅读
- 2025-02-12“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营销与农业经济发展
- 2025-02-12羊肉消费市场调研
- 2022-09-28从“协调发展理念”对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考
- 2022-09-28青岛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 2022-09-17贸易体制在我国计划经济发展的完善
- 2022-09-17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审计评价体系
- 2022-07-08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发展的讨论
- 2022-06-17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考
- 2022-06-16经济学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性更新策略研究
- 2022-05-31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期刊论文问答区
- 2025-06-16核心期刊多久能收到录用通知
- 2025-05-19《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0年内发表论文数据,选择与投稿前可参考
- 2025-05-19发论文时国际期刊和国内期刊选择对比
- 2025-05-13教师职称评审级别及所需学术成果材料
- 2025-04-24英文期刊发表论文几个版面起发
- 2025-01-21论文顺利通过审稿的8个操作
- 2025-01-11管理学类30本期刊(国自然基金委员会认定)
- 2025-01-02电刺激治疗相关文章选题推荐
- 2024-12-17植物学比较热门的论文选题
- 2024-12-03人事管理方面文章选题推荐和发表期刊
经济优质期刊
- 1省级《经济论坛》
- 2省级《今日财富》
- 3省级《中国银行业》
- 4省级《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 5省级《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6省级《纺织服装流行趋势展望》
- 7省级《中国化妆品》
- 8省级《上海国资》
最新期刊更新
- 《中兴通讯技术》
- 《中国政府采购》
- 《中国政府采购》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农业技术经济》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房地产世界》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
- 《广州化学》
- 《物理学报》
- 《东方宝宝》
- 《新能源进展》
- 《热带农业科学》
- 《建筑经济》
精品推荐
- 12025-02-12“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营销与农业经济发展
- 22025-02-12羊肉消费市场调研
- 32022-09-28从“协调发展理念”对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考
- 42022-09-28青岛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 52022-09-17贸易体制在我国计划经济发展的完善
- 62022-09-17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审计评价体系
- 72022-07-08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发展的讨论
- 82022-06-17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考
- 12018-10-29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的财务指标分析对比
- 22021-01-09共享经济下共享厨房的现状与发展
- 32017-04-10省级期刊汽车营销相关论文两篇
- 42018-12-21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思政教学现状和问题
- 52020-11-22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必要性及对应策略
- 62021-12-13数字经济时代对资产评估行业的影响
- 72022-01-23贵州凯里“美团优选”社区电商营销模式探究
- 82020-09-04论文修改要按审稿人意见改吗
- 12025-07-14上海中医药大学张洁团队在《中医杂志》发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相关论文
- 22025-07-14教材参编算是第几作者
- 32025-07-10徐蕊团队在《中医杂志》发表论文 提出中国现代美好生活健康状态多维度评价体系
- 42025-07-10专著第二作者评职称有用吗
- 52025-06-26贺方良团队在《中药材》发表《防风色度值与内在成分相关性研究》论文
- 62025-06-26徐伶俐团队在《中药材》发表《滇黄精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
- 72025-06-23ei会议论文与核心论文哪个价值高
- 82025-06-23段威团队在《中兴通讯技术》发表智算中心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
- 12021-05-24刊号字母G、G0、G1、G2、G3、G4、G8是什么意思
- 22021-05-06论文引用率不能超过多少
- 32018-09-11语法翻译法的运用以及优缺点分析
- 42020-03-08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一般多少字
- 52020-09-21疾控中心工作怎么评职称
- 62020-01-03新北大核心什么时候更新,几年更新一次
- 72020-03-08通讯作者和二作哪个含金量比较高
- 82021-02-23发表的期刊论文见刊的时候可以在知网查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