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新加坡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及其启示

新加坡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及其启示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兴起,新加坡相继推出了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计划及其政策,以加快迈向工业4.0时代。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旨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构,缓解国内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以智能制造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以

  [摘 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兴起,新加坡相继推出了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计划及其政策,以加快迈向“工业4.0”时代。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旨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构,缓解国内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以智能制造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以及重塑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新加坡确定了产业转型的23个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的七大领域和人工智能的五大领域,重视研究开发和创新创业,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构建全球首个智慧国家。虽然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时期,但是新加坡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已初见成效,然而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加坡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实践可为我国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加坡;产业转型;创新驱动

经济林研究

  近年来,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兴起,新加坡推出了面向“工业4.0”的产业转型计划,并相继出台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中小企业数字化和构建智慧国的相关措施,以抓住机遇,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挑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拟就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实践及其成效进行分析。

  一、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动因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工业4.0”战略,以抓住机遇,应对“工业4.0”带来的挑战。尽管新加坡没有正式颁布关于“工业4.0”的规划和方案,但新加坡是最先聚焦“工业4.0”的国家之一。早在2006年6月,新加坡政府就推出了“智慧国2015”(iN2015)计划。在此基础上,2014年6月,新加坡政府又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Smart Nation 2025)计划,力争建成世界上首个智慧国家。2016年3月,新加坡政府推出了面向“工业4.0”的产业转型计划(Industry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ITP),为23个工商领域制定转型蓝图,并辅之其他政策措施,以实现国内产业转型而迈向“工业4.0”时代。

  (一)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是以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为国际背景

  在德国最先提出“工业4.0”概念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工业4.0”战略,新兴经济体也紧跟其后推出相应的方案。2012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4月,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布了《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2017年6月,日本内阁通过了《未来投资战略2017》;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也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已逐渐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工业4.0”新阶段,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重振国内制造业,抢占世界高端制造业领域。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以智能制造、互联技术等为基础,将引发和推动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改变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布局和区位配置。智能化生产使得生产各环节的附加值发生变化,中部制造环节的附加值提高,劳动力不再是厂商选址的决定性因素,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将面临一系列重构,区域生产网络也将进入深度调整。

  虽然新加坡已进入信息化的“工业3.0”时代,但是新加坡的工业化以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为主,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中。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网络,电子电器加工装配成为主要产业。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跨国公司逐渐把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工序转向发展中国家,新加坡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之中,从原先的加工装配的环节逐渐向零部件生产的环节攀升,并参与部分研发和设计的环节[1]。进入21世纪,新加坡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主要产业依然是电子信息业,化工、生物医药、海事工业等产业也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由“工业4.0”引发的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势必对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新加坡制造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使得新加坡必须应对“工业4.0”时代全球价值链重构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二)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以缓解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在近半个多世纪经济发展历程中,新加坡逐步实现了几次产业转型。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到20世纪70年代末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跨入技术密集型产业,21世纪知识密集型产业应运而生。新加坡的几次产业转型均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急剧变化,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过去20年来,新加坡的实际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大致保持同步增长,但近年来其国内实际工资增幅已超越劳动生产率增幅。自2009年起,新加坡开始推动经济转型,其产业转型并不顺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新加坡在1985年、1998年和2001年均出现过经济增长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情形,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及之后的2009年、2011年、2012年同样出现了经济增长率低于通胀率的状况。新加坡政府认为,这一现象不仅是周期性问题,而且是结构性问题。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加上政府收紧了外国劳工的比例,新加坡国内劳工严重短缺。目前,新加坡的工资涨幅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要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转型成为唯一的出路。2016年,新加坡推出产业转型计划,目的在于促进23个工商领域的转型升级,借助“工业4.0”推进各产业部门和企业采用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旨在以智能制造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率先跻身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行列。但是,近年来新加坡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减速或停滞,工业部门的增加值比重趋于下降,尤其是制造业的增加值比重下滑较快。据统计,1996—2016年,新加坡的工業部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3.3%降至26.3%。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出现了先升后降的现象。2000—2016年,新加坡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8%降至20%[2]。

  推荐阅读:经济林研究评高级职称认可吗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21036.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