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论文》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提高居民消费意义重大,而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财政支出,其中用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尤为重要。选取泛珠三角地区九大省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Stata分析,对特定区域展开民生性财政支出

  摘 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提高居民消费意义重大,而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财政支出,其中用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尤为重要。选取泛珠三角地区九大省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Stata分析,对特定区域展开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对未来时期政府财政支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生性财政支出;城镇居民消费;实证分析;政策建议

消费者报道

  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保障之一,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消费是未来国内的主要驱动力量。而政府财政支出,尤其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本文选取泛珠三角地区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Stata分析,展开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均教育支出、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及人均醫疗卫生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都有影响,但情况不同。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财政支出相关政策有借鉴价值。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在国外,不少学者较早地就进行了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最先明确研究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是 Bai1ey(1971),他提出财政支出变多,居民消费的边际效用就会降低,从而消费也会减少。Barro(1981)认为,短期内政府支出的提高会使居民消费短暂增加,长期内也是,可不同的是长期的居民消费上升幅度比短期小。Ho T.(2002)研究发现,多国之间的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Fiorito(2004)分析认为,政府基本支出与私人消费负相关,民生性支出与消费则呈现正相关。Schclarek(2012)利用现实数据研究得出,一部分不依靠工业化的国家财政支出变多后,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一定会提高,相对应的,财政支出的减少也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速度变缓。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许多学者对政府支出行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也展开了丰富有益的探索。胡书东(2002)发现,我国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以扩大财政支出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李广众(2005)运用了跨期选择模型,以财政支出在城镇居民消费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产生的挤入效应的差异来探讨城乡消费差距的形成。姜洋和邓翔(2009)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存在替代关系。易行健、刘胜、杨碧云(2013)认为在未来消费情况不确定时,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变化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焦健等(2018)对民生性财政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情况做了研究,认为教育支出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社会保障支出没有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造成较大影响,医疗支出则让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变大。

  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现,出于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不同、学者们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取证数据不同等各种原因,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呈现不同情况。而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民生相关研究在财政支出方面的地位越发重要。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及说明

  1.民生性财政支出指标。对于民生性财政支出,国外学者更倾向于对与民生有关的具体支出项目进行探讨,尤其是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国内学术界对于民生性财政支出范围的界定也并无定论。民生财政的内涵与外延在民生关注度不断走高的情况下持续丰富,2008年刘尚希提出看法,他觉得民生性财政支出不能死板地划分,应该重点关注对改善民生和保障支出有利的那部分。陈治在2011年提出民生财政支出要与生活直接相关,与人的吃住等息息相关,而不是其他不具有共性的支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民生的论述,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之前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包括文体广播、教育、科学、卫生事业费、社会保障补助、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政策性补贴等科目,2007—2009年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包括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等科目,2009 年又加入了住房保障支出科目。综上,本文的民生性财政支出重点分析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及医疗卫生支出等三项财政支出,并选择人均教育支出、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及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作为民生性财政支出指标。

  2.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收入指标。城镇居民消费指标是指各个地方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收入指标是指各个地方的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所有变量及符号变量汇总(见表1)。

  本文选取泛珠三角地区九省2009—2018年的数据,分别为泛珠三角地区的人均教育支出、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本文所有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泛珠三角地区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九省,地处我国华南、东南和西南地区,对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将数据从Excel导入Stata后,为了提高数据的平稳性对原始数据依次进行对数化,执行命令“summarize”,考察所有变量的统计特征,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三)随机效应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一般有两种,分别是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一般回归分析之前,要先进行检验看哪种模型更为合适,大部分情况下会选择Hausman检验进行分辨。本文Hausman检验的Prob>chi2值大于0.1,接受检验的原假设,所以更为合理的是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本文的数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用Stata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从下页表3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显著影响,系数为0.9261745,与预期并无出入。财政支出的变化会影响到居民收入,借此桥梁作用,居民消费也会受到影响。此外,人均教育支出系数为-0.0868919,为负,主要是财政教育支出在泛珠三角地区的不均衡所致,其中广西、贵州和云南为西南地区贫困圈,对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投入或许不足。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系数为-0.040388,为负,但并不显著,说明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消费收入的影响不大。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够大,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均医疗卫生支出z值为2.69,为正,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增加,城镇居民消费增加。因为相比较之下城镇居民关于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受益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城镇居民消费得到刺激。

  推荐阅读:《消费者报道》杂志由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主办,是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2012年10月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复成立,是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新闻杂志《消费者报道》的宗旨是打造一个独立、客观、公正,倡导科学消费与责任消费的权威平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jgu/18141.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经济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