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土地增减挂钩农村安置区建设分析

土地增减挂钩农村安置区建设分析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农村安置区建设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及土地增减挂钩试点的成败。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在抓好旧村复垦整理的同时,全力推进安置区建设,探索专班调度推进、尊重群众意愿、保障建设资金、强化质量监管及配套服务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将安置区打造成民心工程。但

  摘要:农村安置区建设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及土地增减挂钩试点的成败。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在抓好旧村复垦整理的同时,全力推进安置区建设,探索专班调度推进、尊重群众意愿、保障建设资金、强化质量监管及配套服务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将安置区打造成“民心工程”。但由于存在建设手续不全、工期拖延、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加快完善建设手续、多渠道筹集资金、优化规划设计等建议。

  关键词:增减挂钩;安置区;县级;寿光市

  一、寿光市增减挂钩试点基本情况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和国内外闻名的“中国海盐之都”[1]。下辖9个镇、5个街道,共97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16.34万人。第三次国土调查显示,寿光市村庄用地面积21 469.27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的41.59%。近年来,寿光城市化进程加快,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民进城务工并定居,农村闲置、空闲住宅数量持续增加,村庄“空心化”日趋严重。因此,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的潜力空间非常大。2006年,寿光市申报并列入全国第一批增减挂钩试点,此后运用试点政策先后对14个镇街99个村进行旧村改造,涉及1.84万户6.17万人。截至目前,已建成56个农村安置区,节余建新指标1066.67公顷,既能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又能改善农村生活居住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被评为山东省首批土地增减挂钩试点示范县(市) [2]。

  二、增减挂钩农村安置区建设的经验做法

  (一) 组建工作专班,强化调度推进

  安置区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单位,需相关各方合力推进、密切协作。为加快安置区建设,寿光市2009年7月成立市长任组长的增减挂钩试点领导小组,此后又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农业农村、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单位) 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置区建设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从相关部门(单位) 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实行集中办公和实体化运作,强化现场督查、进度通报,并重点从资金保障、手续办理、质量监督等方面调度推进。明确镇街政府为建设责任主体,每个安置区成立建设指挥部,由镇街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2~3名科级干部担任副总指挥,成员由职能站所负责人和涉及村“两委”成员担任。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开展工地红旗党小组创建活动,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奖罚并施,形成各方合力推进安置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 尊重群众意愿,公开透明运作

  项目实施前,向村民讲政策、解疑问,并通过召开全体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实地参观、入户体验和算账对比等方式,把好处、措施、补助政策讲清讲透,让群众从心里主动配合。围绕户型选择、楼房分配、农机具存放、供暖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后研究制定方案。比如,设计大中小户型供群众选择,采用大小对门户型,大户年轻人居住,小户老年人居住,一家人共住一层。另外,推选群众威信高、熟悉建筑工程的村民担任监督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在楼房分配上,坚持公开透明运作,由镇街党委政府主导,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后制定分房方案,并提交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实施。分房过程由法律服务机构参与见证,并全程留存影像资料。为方便子女照顾老人及促进邻里和谐,分房采用单元组合、对门组合和散户抓阄三种方式,实行“三次抓阄法”,村“两委”成员与村民享受平等待遇,实现“一碗水”端平。

  (三) 制定奖补政策,强化资金保障

  安置区能否顺利建成,资金保障是关键。寿光市对安置区建设实行市镇两级财政、村集体和村民个人共同出资,并以市财政奖补资金为主,基本做到拆除一套旧房即可置换一套中小户型楼房(120平方米以内)。该市的奖补政策,由2009年每节余1公顷建设用地补助300万元,逐步提高到目前的435万元。针对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问题,从2015年开始引入社会资本,由寿光城投集团负责奖补资金的筹集周转。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开会调度,并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总体协调,市财政局牵头负责,针对每个项目制定细化到月的资金投入计划,严格按照建设进度及时拨付资金。

  (四) 强化质量监管,打造优质工程

  工程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產安全和社会稳定。寿光市严格执行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法定程序,公开招标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勘察测绘、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和备案等规定,重点把好“三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一是严把材料关。在价格范围内选用最好的建材,与供货厂家达成协议,在所有材料外表或外包装上打上“某某安置区专用”字样。材料生产前,厂家通知项目建设指挥部,由指挥部派干部和群众代表到现场盯靠,从原材料下单到生产、打包,直至运回,驻厂人员紧盯每个环节。二是严把质量关。组建市建筑质监站、镇街指挥部、监理公司、村两委、村民代表组成“五方”质监体系,建立进场材料检验报备、总工、监理、质量公开日等工作制度。对进场材料先检验再进场,进场后再抽样,聘请两家具备资质的化验室入驻,依据抽样化验结果合格的留用,不合格的清理出场并附带罚款。市住建局还外聘第三方质监机构,每月检查一次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三是严把进度关。镇街指挥部成员、总工、监理工程师分工包靠项目部,白天靠在工地现场督导巡查,若发现问题,晚上召开调度会梳理分析问题,排查解决影响施工的因素。在室内外配套工程交叉施工阶段,协调各项目部制定统筹施工方案,避免分散施工、互相影响制约,切实提高施工效率。

  (五) 搞好配套服务,切实便民利民

  按照“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生态宜居、便民利民”的标准要求,在改善农村住房条件的同时,完善绿化、道路、通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配齐学校、卫生室、超市、党群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因地制宜采用接入城区管网、地源热泵、天然气供热等多种供热方式。从2015年开始,新建安置区全部配建电梯。参照城区物业管理模式,全部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警务大数据平台,保安24 小时巡逻,物业费由村集体承担,卫生保洁统一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实现孩子就近上学、有病就近就医、生活用品就近购买,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推荐阅读:土地开发整理的问题及对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22869.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