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植物修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研究

植物修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以及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迫在眉睫。其中,物理、化学修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成本较高,且在修复过程中,会破坏土壤本身的生物环境和初始结构;微生物修复技术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土壤中的重金属被个体微小的微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以及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迫在眉睫。其中,物理、化学修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成本较高,且在修复过程中,会破坏土壤本身的生物环境和初始结构;微生物修复技术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土壤中的重金属被个体微小的微生物富集后,微生物不但难从环境中分离开,还与污染土壤地块的土著菌株存在竞争;植物修复技术绿色、环保、低投入、可盈利、对土壤环境扰动小,故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本文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危害,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植物修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4种修复技术,并为植物修复和其他方式联合治理污染土壤重金属提出建设性建议,以期为污染土壤重金属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联合修复技术。

  1前言

  1.1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来源

  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输入。①自然环境输入,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②人为干扰输入,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农业、交通、生活等途径。农业中,追求高产,投放肥料等,使土壤和农作物中的重金属富集,造成土壤中重金属浓度较高;工业中,机械加工、电镀、冶金等行业产生携带重金属的废渣、废水、废气,未经达标处理直接排放,致使土壤重金属富集;在交通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工具也越来越普及,但是其尾气中含有铅等污染物,造成道路周边土壤重金属富集;在生活中,由于生活垃圾不规范处理,造成土壤重金属富集。常见的重金属有Hg、Cd、Pb、Cu、Cr、As、Ni、Fe、Mn、Zn等,其中As属于非金属元素,因它的行为、来源及危害与Hg、Cd、Pb等重金属相似,故本文列入该类重金属进行研究与分析。

  1.2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

  重金属难以被微生物分解,且易于积累,仅依靠自然环境难以进行降解,且重金属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威胁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中的重金属可通过植物的生长需求和人类健康分为两类,①植物生长发育不需要且对人体健康危害较明显的重金属,如Cd、Hg、Pb等;②一定浓度下,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且对人体生存有益的重金属,当浓度超过一定界限,不但造成土壤污染,还会妨碍植物的生长发育,如Cu、Zn等。严重时,重金属物质会通过雨水下渗进入地下水会造成水体污染;还会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积累,当达到一定浓度时,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并引发各种疾病。

  2植物修复技术

  2.1植物提取技术

  植物提取在植物修复技术中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利用一些特殊植物的根部吸收和转移重金属,然后储存到它们的茎叶中,最后收割茎叶。该类植物需满足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抗病虫害侵袭能力强等优势,并同时能富集多种重金属。例如:十字花科等植物可对重金属进行超累积,富集能力至少是普通植物的100倍,可提取污染土壤中Pb、Cd、Ni、Cu、Cr等重金属。

  2.2植物挥发技术

  一些特殊植物的根系可以分泌一类物质,这类物质可和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反应,或将其吸收到植物的体内,该类重金属主要为Hg、Se、As等,再将固态或液态的重金属化合物转化为气态,最后通过呼吸作用排放到大气中,此技术即为植物挥发技术。例如:洋麻、烟草、海藻等多种植物可先将污染土壤中的Hg、As、Se等吸收到体内,然后转化为气态化,再通过呼吸作用排出植物体内。该类技术是将污染土壤中的Hg、As、Se等重金属转移到大气,故需控制挥发速度和浓度,使其排放量在安全范围内,否则会增大大气中有害物的浓度,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安全。

  2.3植物稳定技术

  植物通过根茎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到体内,转化为相对无害的物质,使重金属难以流动和迁移,且不能被生物利用,重金属物质也难以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或难以通过空气而扩散,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但未根除土壤中的污染源,若环境条件改变,重金属形态也会发生变化。该技术较为适合治理废弃矿区的重金属污染或放射性物质污染。例如:黑麦草、东方香蒲可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稳定积累在根部,其中黑麦草可稳定积累Cu、Zn、Mo、Cd等,东方香蒲可稳定积累As、Cd、Pb等。

  2.4根系过滤技术

  水生植物、半水生植物和个别陆生植物拥有庞大的根系,其根系可以从污水中吸收、沉淀和富集重金属,此技术即为根系过滤技术。该技术常适用于以下3类废水。①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②富含N、P、K等污染物的废水,③生产石油、天然气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例如:玉米根瘤在污染土壤中可过滤含量较高的Hg、Pb;水葫芦生长迅速,发达的根系能从污水中除去Cd、Pb、Hg、Ag、Sr、Co等元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虽然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绿色、环保、低投入、可盈利、对土壤环境扰动小等优点,但也存在很多目前难以攻克的问题,主要有以下难题。

  (1)效率低。较多植物对重金属富集量较低,要达到对污染土壤的治理要求,需要较长时间。

  (2)对重金属去除不彻底。植物提取技术是将重金属转移到植物茎叶部位,达到修复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目的;植物挥发技术是将其转化为气态,再释放到大气中,去除不彻底,当达到一定量时,会造成大气污染;植物稳定技术是将其转化为相对无害的化合物,但未从根源上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根系过滤技术是从污水中吸收、沉淀以及富集重金属,未從根源上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3)针对性太强。特殊的某种植物只能对特定的某种或几种重金属进行修复,而不能针对所有重金属污染进行修复。

  (4)影响因素多。运用植物修复技术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受温度、湿度、盐度、pH值等参数的影响,因此要结合植物的吸收、挥发、分解等特性,培养提高植物在重金属浓度较高环境下的生长能力,进而达到植物高效治理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目的。

  3.2建议

  虽然植物修复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存在局限性,但可通过与物理、化学、微生物、基因等技术相结合进行修复,进而达到具体绿色、环保、低投入、高效、可盈利、更优的实用价值的修复目的。为此,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结合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具有优良基因的植物,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容纳量和忍耐力,增大植物根系发达程度和生长速度,进而提升污染土壤修复效率。

  (2)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微生物可对土壤pH、肥力等进行调节,能通过生命活动产生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某些微生物还能提高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使其与植物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共生体系,从而达到促进修复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能力。

  参考文献

  [1]罗阳.浅谈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技术[J].世界有色金属,2018(21):269-271.

  [2]苗旭锋.典型矿冶区重金属污染土壤芦竹-化学联合修复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3]王红.植物对受损土壤生态系统的修复研究[J].节能与环保,2020,(Z1):82-83.

  推荐阅读: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浅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2261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