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植物叶表毛状体对空气PM净沉降的影响

植物叶表毛状体对空气PM净沉降的影响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22-01-19 11:0412

摘要:摘要:葉片是植物沉降空气颗粒物(PM)的主要器官,而叶表PM的雨水洗脱被认为是叶片对空气PM的净沉降。多毛的叶面具有较强的捕获空气PM的能力,但可能并不利于叶表PM的雨水洗脱。研究通过采集美国华盛顿特区宪法大道西北段步道两侧的6种园林植物叶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S

  摘要:葉片是植物沉降空气颗粒物(PM)的主要器官,而叶表PM的雨水洗脱被认为是叶片对空气PM的净沉降。多毛的叶面具有较强的捕获空气PM的能力,但可能并不利于叶表PM的雨水洗脱。研究通过采集美国华盛顿特区宪法大道西北段步道两侧的6种园林植物叶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SEM)观测叶表微观形态,并通过ImageJ和Adobe Photoshop软件统计降雨前后的PM数量,比较雨水对不同表面结构的叶表PM洗脱率。结果表明:1)叶面毛状体长而繁杂的皱叶荚蒾叶面PM洗脱率(19.26%)显著低于叶面无毛的紫薇、美国冬青和荷花玉兰3种光叶植物(>60%);2)毛状体短、疏、贴伏于叶面的美国榆树叶面PM洗脱率(25.57%)也显著低于这3种光叶植物;3)毛状体短、疏、直立的迎春叶面PM洗脱率(78.00%)与这3种光叶植物无显著差异;4)除皱叶荚蒾外,其他5种植物叶表粒径10~100 μm的大颗粒比小颗粒更容易从叶表洗脱。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在城市绿化中增加光叶、常绿的园林植物比例;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于旱季定期对树体适量喷水,以提升园林植物对空气PM的年净沉降量。

  关键词:植物叶表毛状体,PM2.5,PM10~100,降尘,洗脱率,光滑叶片

  空气颗粒物(PM,0.1~100.0 μm)造成的城市污染是世界上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1],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2]。研究表明,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 μm的PM10,其50%可进入上呼吸道[3],进而引起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4]。据报道,空气污染每年导致100多万人过早死亡和100万胎儿产前死亡[5]。

  园林植物可以捕获、消减空气中的PM,尤其是通过叶片滞留空气PM,从而有效改善空气质量[6-10]。然而,植物捕捉到的空气PM大都只是暂时滞留在叶片表面上,此后大部分(76%)会被风吹到空气中,再次成为空气污染物;少部分会被雨水洗脱至土壤(24%),或在叶片脱落时沉积到地面[11-14]。据报道,空气中的PM通常源自地面活动产生的粉尘、地下化石燃料的排放[2]。叶表PM沉降到地面才是其最好的归宿,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PM良性循环,是植物叶片对空气PM的净沉降[15]。叶表PM沉降到地面主要通过雨水洗脱和落叶来实现。然而,落叶往往一年一次,而且落叶表面的大部分PM会被风重悬,再次成为空气PM。可见,叶面PM通过落叶事件产生的PM净沉降可能非常有限。相反,叶表PM的雨水洗脱在一年之中则是一个非常频繁的事件,尽管单次降雨(>12.5 mm)最多只能洗脱51%~70%的叶面PM[14],但年降雨事件将会产生巨大的净沉降总量。综上,植物叶片对空气PM的净沉降基本可以通过叶面PM的雨水洗脱来实现[15]。因此,研究植物叶面PM的雨水洗脱更有意义。

  研究表明,叶面PM的雨水洗脱与植物类型密切相关[14]。例如,叶表具有蜡质的洋常春藤(Hedera helix)比光叶的心叶岩白菜(Bergenia cordifolia)的叶面PM洗脱率低[16]。叶表具有毛状体的叶片也可能比光叶具有更低的叶面PM洗脱率,但目前叶表毛状体对叶面PM的洗脱影响尚不明确,而这对于降尘绿地植物种类的优选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探索植物叶表毛状体在自然降雨过程中对叶面PM洗脱的影响,以期为降尘植物的优选提供新的参考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的采集地点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宪法大道西北段,采集北侧步行道两旁位于地面(1.5±0.1)m处树冠外围枝条上的叶片,采集的物种包括栽植于地面的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美国榆树(Ulmus americana)、美国冬青(Ilex opaca)、皱叶荚蒾(Viburnum rhytidophyllum)和栽植于花台中的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共6种。采集时间选择在2017年9月14日和15日(分别采集雨前、雨后的样本,12 h内降雨量35.6 mm,雨前7天内没有降雨和人工灌溉)。样本采集时,分别从东、西、南、北4个方向外围树冠能接触降雨枝条处轻采叶片3片,设置4个重复,样本封存于标本箱中,带回实验室。

  1.2SEM样品制备、观测及PM统计

  一般来说,叶背面的PM洗脱可以忽略不计[17],因此仅观测叶片正面的PM洗脱情况。首先,轻轻剪取约0.5~1.0 cm2的小块叶片。其次,按照Wen和Nowicke(1999)[18]的方法,在美国Smithsonian研究所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NMNH)的SEM实验室干燥样品并镀金,厚度为16.6 μm。最后,在Philips XL-30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拍照,每个样本拍摄至少10个不同的视野。

  选择ImageJ图像处理软件(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1.8.0)对扫描电镜图像进行二值化[19],以获得叶片表面PM的投影图像,再将投影图像导入到Adobe Photoshop 7.0软件中,选择PM的投影面积,填充黑色。随后,将处理过的图像导入ImageJ进行比例标定,并调整灰度阈值,使PM的投影边缘更加突出。最后,从结果窗口获得PM的数目和直径。

  所获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方差分析(ANOVA),平均值之間的差异用Duncan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置信区间为95%,显著性水平为0.05。百分比表示的数据经过反正弦变换后再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毛状体不利于叶面PM的洗脱

  毛状体对降雨过程中叶面PM(直径为0.2~98.6 μm)的洗脱有很大影响。在6种供试物种中(图1、图2),叶面多毛的树种美国榆树(图1C、图1D)和皱叶荚蒾(图1E、图1F),其叶面PM的洗脱率分别为25.57%和19.26%(表1);光叶树种美国冬青(图2A、图2B)、荷花玉兰(图2C、图2D)和紫薇(图2E、图2F)的叶面PM洗脱率分别高达为62.21%、66.52%和90.43%(表1)。由此可见,毛状体不利于叶面PM的洗脱。这可能是因为毛状体增加了叶片表面的张力,如皱叶荚蒾的毛状体似乎形成了复杂的疏水结构,从而阻止雨水与PM的最有效接触。另外,在降雨后,繁杂的毛状体结构还可能会滞留更多的雨滴直至其蒸发完毕,从而增加叶面PM的滞留[20]。

  2.2 毛状体长、繁杂不利于叶面PM的洗脱

  皱叶荚蒾、美国榆树和迎春的叶表均具有毛状体,其中皱叶荚蒾的毛状体长达200 μm,3~6个毛状体从一个点呈放射状延伸,在叶表的密度达24.45个/mm2(图1E、图1F),相互交错分布。长而繁杂的毛状体容易形成多个疏水的保护空间,使滞留的PM难以被雨水洗脱掉,尤其是被困在毛状体基部的PM10~100(图1E、图1F),最终呈现出最低的叶面PM洗脱率。与其相反,迎春(图1A、图1B)和美国榆树(图1C、图1D)叶表的毛状体较短(长约90 μm),密度也较低(<3.00个/mm2),叶面PM的洗脱率相对较高。因此,毛状体长、繁杂的叶表不利于叶面PM的洗脱。此外,从表1可知,美国榆树和迎春的叶表虽有相似的短而稀疏的毛状体,但迎春(78.00%)的洗脱率却显著高于美国榆树(25.57%),其原因可能在于美国榆树的叶片具有众多的沟槽,使其对PM尤其是小颗粒的洗脱产生了负面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22437.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