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对市民精神复愈的影响

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对市民精神复愈的影响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要:关于人类在绿色环境中获得积极心理影响的研究已表明,绿地能够引起明显的精神复愈,但植物多样性是否是其中一个因素尚不明确。文章以上海浦东陆家嘴段滨江绿地为例,用16个植物多样性指标与市民精神复愈值进行关联研究,分析环境复愈性品质是否受到植物多样性影

  摘要:关于人类在绿色环境中获得积极心理影响的研究已表明,绿地能够引起明显的精神复愈,但植物多样性是否是其中一个因素尚不明确。文章以上海浦东陆家嘴段滨江绿地为例,用16个植物多样性指标与市民精神复愈值进行关联研究,分析环境复愈性品质是否受到植物多样性影响,比较不同类型指标的解释度差异,并在控制前端的条件下,探讨植物物种种类与数量对提升复愈性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感知的植物多样性与实测的植物多样性指标相比,前者与使用者精神复愈相关性更强;实测指标中,数量特征指数(香农指数、优势度指数)和性状多样性指标(常绿落叶比、色彩丰富度)是较好的解释指标;不同受访者的背景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累积更多环境经验的市民精神复愈效果更好;此外,植物种数对复愈性环境品质提升效果存在阈值,在半径20m范围内种植20到45种植物对精神复愈效果最佳,香樟和三色堇是上海地区提升复愈性品质的良好物种。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精神复愈,滨江绿地,种植设计,上海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讓人类产生了普遍心理应激反应,情绪与心理失衡成为长期封禁管理下的又一突出公共卫生事件,缓解焦虑、促进心理恢复引起了学界的再次关注。自Ulrich[1]报告“窗外的风景能加速患者的康复”开始,大量学者对能有效缓解心理和生理压力的疗愈环境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公共绿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通过促进压力缓解和疲劳恢复显著改善市民的心理状态。但在这些研究中,绿色空间通常被抽象为一个均质的整体,通过大小、数量或者市民在绿地中的暴露程度进行量化[2-4],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其内部结构复杂性可能对功能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忽视了构成生态系统结构的生物成分的多样性。

  虽然许多研究明确了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并解释了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5-7],但生物多样性并不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指标来衡量[8],不同指标用于不同研究评价时效果有差异,并且由于研究者对精神福祉(Psychological Wellbeing)的定义和量化方法不同,生物多样性是否是绿地影响精神福祉的一个积极因子尚无定论。Huby等[9]利用鸟类丰富度作为生物多样性指标,发现其与综合心理健康指数呈现中等正相关关系;Fuller等[10]发现鸟类丰富度与归属感、认同感延续性呈正相关关系;Dallimer等[11]利用植物丰富度作为指标时却发现它是一个影响精神复愈的消极因素;而Annerstedt等[12]利用植被覆盖指数作为指标,得到“茂密,物种丰富”的地区与心理健康没有关系的结论。此外,有研究表明感知的生物多样性会对精神福祉产生影响,精神复愈程度与感知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10-11]。

  精神复愈(Restoration)是指在身心资源被消耗后,个体从心理疲劳以及和压力相伴随的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的过程[13] ,是精神福祉的重要组分。能带给人精神恢复潜力的环境被称为复愈性环境[14],有关复愈性环境的理论主要基于压力缓解理论[15]和注意力恢复理论[13]。Kaplan夫妇[13,16]的注意力恢复理论认为复愈性环境应具备4种特性,即距离感、外延、吸引力和匹配度,并发现复愈性环境在缓解压力的同时能增强注意力恢复,而注意力恢复也有利于压力缓解。Hartig等[17]以注意力恢复理论为基础,设计了精神复愈量表(Perceived Restorativeness Scale),通过自我感知报告量化人的精神复愈值,从而衡量环境复愈性品质。本研究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聚焦精神复愈与绿地植物多样性的关系,以上海浦东新区滨江公共绿地为研究对象,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实际的植物多样性与感知的植物多样性哪个与市民的精神复愈更相关?2)哪些植物多样性指标能更好地解释精神复愈的效果?3)不同受访者的背景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最后,讨论如何在绿色疗愈的理念下进行公共绿地种植设计。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范围

  黄浦滨江绿地作为重要的城市生态廊道,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庇护所,也为紧凑型城市市民提供了宝贵的疗愈环境。研究选择位于市中心相对安静位置的陆家嘴段绿地,以减少噪声对精神复愈可能产生的干扰,且该段沿线种植策略迥异,植物多样性差异大,为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

  选取上海滨江绿地陆家嘴段其昌栈码头至东昌路码头段作为研究区域,全长3.2 km。考虑被访者最适活动距离条件,以400 m为标准划分滨江绿地,除去因施工而未开放的区域得到6段研究区,从中遴选12个间隔100 m以上、半径20 m的圆形区域作为受访区。

  1.2 植物多样性指标

  植物多样性指标在不同尺度上的衡量方法存在差异。在城市尺度上的植物多样性指标主要包括数量特征指数(α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植物区系组成指标(植物种类、生活型组成比例、区系数、本土植物数等),性状多样性指标(物候性、功能性状多样性、色彩丰富度等)和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标(郁闭度、盖度、垂直分异度)[18-22]。

  选取16种典型植物多样性指标用于量化研究,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如表1。Shannon指数、优势度指数与植物密度在每个受访区中通过滑动取样法获得,沿植物分布梯度取6个1 m×1 m样方记录物种数并取平均值;其余指标的数据采集范围在20 m半径的受访区中通过植物调查获得。

  1.3 精神复愈量化方法

  精神复愈的量化方式主要有生理指标测试、精神复愈量表、问卷调查、绿色评分等。本研究借鉴精神复愈量表中的RPRS量表[23],通过预实验选择14个符合中文语义的分量问题,结合李斯特量表分7级对精神复愈值进行量化,从远离、吸引力、心理外延、匹配度4个因子对精神复愈机制进行描述。采用无控制前后的方法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背景、感知植物多样性和精神复愈量表3部分),选择10—11月的4个天气情况相差不大的周末在12个受访区中发放调查问卷。

  1.4 数据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实测植物多样性指标与问卷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比实测与感知指标对精神复愈值解释度的差异,并对在0.05水平(双侧)上不显著相關的变量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指标合成,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通过再次相关性分析解释合成变量。首先,在无控制前端的条件下,选择典型变量与“精神复愈分量因子”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选择逐步回归法排除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控制前后的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79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各研究段45份),将各段精神复愈值统计结果与测量植物多样性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图1)表明,感知植物多样性指标(感知丰富程度、感知植物种类)在0.05水平上都与精神复愈值显著相关,且感知丰富程度的相关性最高;而实测指标中,只有色彩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常绿落叶比例与精神复愈值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因此,与实际测量植物多样性指标相比,感知植物多样性指标与精神复愈相关性更强。感知丰富度不与实测植物种类显著相关,且感知植物种类明显比实测的少,说明人们并不能很好地感知植物种类的变化。而由于对植物丰富度的定义因人而异,感知植物种类更多的区域也不一定被认为植物更“丰富”。

  主成分分析合成了相关性不显著的11个植物多样性指标,提取方差占比前2位的主成分。主成分1占方差的65.4%,表示非本土草本开花地被丰富度;主成分2占方差的22.5%,表示乔木盖度。2个主成分与精神复愈值的相关性分别为0.65和0.31,说明外来物种的花朵对提升复愈性环境品质有一定帮助。

  选择“色彩丰富度”“灌木比例”“优势度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保留P<0.05,结果如表2。通过系数B分析,色彩丰富度促进市民精神复愈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自然色彩产生远离城市感实现的;而优势度指数降低了市民远离城市的知觉从而产生负效应;灌木则主要通过限制人产生活动的欲望来抑制精神复愈。

  2.2 分类统计与样本筛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22434.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