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预防兽医学实验课程融合微课的协同教学模式的应用

预防兽医学实验课程融合微课的协同教学模式的应用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摘 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研究兴趣的关键手段。本文主要通过把预防兽医学主要课程实验整合后统筹设计,以期达到学科交叉融合,避免交叉重复,同时引入微课的教学模式。结果表明在实验操作和理论考察方面都显著优

  摘 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研究兴趣的关键手段。本文主要通过把预防兽医学主要课程实验整合后统筹设计,以期达到学科交叉融合,避免交叉重复,同时引入微课的教学模式。结果表明在实验操作和理论考察方面都显著优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而且应用这种模式后的问卷调查结果100%满意。上述实验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兴趣爱好,将教学资源放大化,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预防兽医学;实验课程;微课;教学模式

中国兽医杂志

  實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1]。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微课程建设是目前实现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2]。微课是教师把课程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片段化”视频,并且标明知识点内容,作为辅助性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能选择性地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3]。因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的特点而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46]。当前,教育资源与共享方式越来越丰富,微课在信息化时代迅速成长,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同时,将微课引入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加,像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医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也得到推广和应用,但是应用上尚不成熟[710]。尤其,微课在兽医学相关实验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微课在预防兽医学实验课程中应用经验和效果进行分享,为微课在兽医学实验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微课引入预防兽医学实验课程的背景及必要性

  动物医学专业作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试点专业之一,自2012年对预防兽医学一些主要课程《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家畜传染病学》《动物寄生学》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的实验内容进行改革,把传统的实验课程整合成预防兽医学实验课程,内容中既涉及传统经典实验,又引入了最新的检测与诊断技术,增设了创新性设计型实验,实现多学科交叉,使理论与实践,基础与综合实验有机融合,而且编撰了《动物医学实验教程预防兽医学分册》教材,以此教材为基础进行授课[11]。通过本课程使学生达到多学科融会贯通,逐步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根据我校本科课程教学计划要求,预防兽医学实验编排了61个实验项目,其中基础性实验32个,综合性试验25个,创新性实验4个。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每一个实验都要求学生预习,信息量大耗时长,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使得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由于课堂学时有限,无法完成耗时较长的实验,尤其是一些一类和二类疫病病原检测无法在本科教学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另外,传染病的临诊诊断对于实验室诊断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而这部分知识学生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获得。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把微课引入到了预防兽医学实验课程教学中。

  2 预防兽医学实验课程微课设计

  首先研究每个实验的特点、重点、难点,主要针对基础性试验中耗时较长、操作复杂、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无法操作的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开展微视频制作。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知识拓展。然后研究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合理恰当地设计微视频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及视觉效果,录制微视频,再进行后期加工处理,添加声音、图片和动画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每个微视频一般控制在5~8分钟。另一种方式从中国微课网http://www.cnweike.cn/,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http://weike.enetedu.com/,腾讯视频等互联网网站获取基础性实验视频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后备用。

  3 预防兽医学实验课程微课使用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把制作好的微视频发布到互联网上,发布平台主要选择班级QQ群、云班课或智慧树网络教学平台。一般在课前2天上传资源,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参考和课后复习等,同时教师及时做好线上答疑。

  实验课堂上,教师以强调实验流程及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为主,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和过程的理解。课堂期间及时与学生互动答疑,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巩固实验操作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并扩展学习、迁移应用,做到举一反三。

  4 预防兽医学实验课程微课使用效果评价

  4.1 实验分组

  将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2015级(4个班级)和2016级(4个班级)大约340人,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讲授结合操作教学模式授课;2017级(5个班级)和2018级(5个班级)大约480人作为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和微课相结合教学模式,比较其效果。

  4.2 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实验操作考核和实验基本理论考核,主要评价达到良好以上学生所占百分率变化。第二种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实验组—动物医学2017级和2018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反馈微课对学习的作用分为喜欢和不喜欢,然后对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3 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核结果统计发现,在技能操作考核中实验组良好以上人数平均占85%(409/480),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55%(187/340)(p<0.05);实验理论考核中实验组良好以上合格率平均达90%(432/480),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为65.9%(224/340)(p<0.05);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对实验组(动物医学2017级和2018级本科生)480人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学生认为微视频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对课程学习有积极帮助。

  5 讨论

  微课在预防兽医学课程实验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诸多优势。微课最大优势是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1216]。实验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传统授课,上课前教师要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操作细节及演示等,往往占据课堂1/3的时间,留给学生操作时间有限,导致实验过程时间紧张,实验结果不理想。而结合微课教学的实验内容,学生可以提前利用零散时间预习,由于音、图、文并茂,重点难点突出易于理解,在课堂上教师仅仅占用少量时间进行注意事项讲解和答疑,留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根据最终操作考核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显著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这点恰好突出了微课“短小精悍”易于理解的特点[17]。第二个优势就是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例如细菌分离鉴定试验中常用标准的大肠杆菌或葡萄球菌,传统实验中都是定时来进行每一步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观察,对于细菌不同培养时间的特征变化很难观察到,而在微课中把细菌不同培养时间在基础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进行跟踪拍摄,不同细菌的不同溶血特征系统展示,类似细菌的染色形态特点鉴别等,从而實现知识拓展。第三个优势是在综合性试验中为学生展示了真实的临床案例背景,增加了模拟临床的真实性,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到临床案例中来,参与到实验室诊断中,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实验室诊断的目的和意义。第四个作用能够起到终身学习的目的,由于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微课内容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可以终身受用。通过微课在预防兽医学实验中的应用,使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不再盲目,避免因学生首次接触的实验器材、设备的不当操作而引发事故或者损坏仪器;增强了对复杂抽象实验的形象表达;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微课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依然是课程的主导者,不能完全依赖微课,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及时与学生交流,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放到网络教学平台的同时,要注意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21世纪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信息化手段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近年来,微视频资源网站不断涌现,并取得新进展,如国外的Khan Academy、TEDEd、Teachers Tv、InTime、Watch KnowLearn,国内的中国微课网、大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和微课网等[1820]。互联网教学方法和平台飞速发展,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为兽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科研兴趣的关键措施[2122]。通过把预防兽医学实验课程整合同时配合微课的教学模式,达到了学科交叉融合,增强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兴趣爱好,将教学资源放大化,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为终身学习提供了资源,为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总之,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不断变革,融合创新,推动我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中国兽医杂志》于1953年创刊,系由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承办的兽医科技杂志,每月22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19500.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