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2019-03-11 10:1412

摘要:[摘 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建设成为我国旅游扶贫工作的重点,生态旅游扶贫成为中西部贫困民族地区实现精准扶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旅游扶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社区建设、安全治理和经济秩序等方面仍

  [摘 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建设成为我国旅游扶贫工作的重点,生态旅游扶贫成为中西部贫困民族地区实现精准扶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旅游扶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社区建设、安全治理和经济秩序等方面仍面临着挑战。文章借助多个案例分析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旅游扶贫困境,提出其应通过着力推进“生态+”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社区参与,整合危机管理措施,发展生态绿色经济等路径解困,从而建立生态旅游扶贫产业振兴和永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乡村振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旅游扶贫

生态工程师论文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作为“特色保护型”村庄,其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同志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宗旨,提出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等举措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2018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乡村振兴要把精准扶贫放在首位,力争2020年实现区域性全面脱贫。因此,生态旅游扶贫既含有“可持续性”特征,又是生态、旅游与扶贫三者的有机融合,成为我国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脱贫致富和产业振兴的重要模式。

  目前,国内对民族村寨生态层面的研究集中在2000年之后。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以李忠斌为代表的学者深入研究特色村寨建设和保护(谭元敏,2016;吴忠军,2017)、生态社区参与(李慧,2013;王逍,2015)以及可持续发展(李忠斌,2015;胡曼,2017)[1-2]。旅游视域下的村寨建设研究表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旅游扶贫对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优秀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发展、民族风情弘扬、生活条件改善、居民就业增收、旅游经济绿色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3]。然而,现阶段国内学者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旅游扶贫”层面出发不多,更鲜有结合乡村振兴背景的民族村寨生态旅游扶贫有关研究。

  广西作为全国较早提出和探索生态扶贫的自治区,需要结合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现状与困境,探索一条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包容增长、安全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扶贫路径,成为实现其精准脱贫和经济提振的必然要求。

  一、研究意义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生态建设和保护问题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从2009年9月,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选择性试点,到2012年颁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再到国家民委对其命名挂牌,国内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保护与发展工作广泛展开。近10年来,我国积极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打造生态试点基地,试图引导贫困人口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规模化经营发展。2018年2月,我国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格局,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因此,研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扶贫问题符合我国战略目标、时代要求和扶贫趋势,广西深化生态旅游扶贫工作能为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生态产业振兴助力。

  (二)生态旅游扶贫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现精准脱贫的创新模式

  20世紀80年代,我国在贵州毕节等地以“开发扶贫、生态保护” 为方针进行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试点,并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实现了脱贫致富,这引起了各地旅游业管理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30年多来,我国贫困地区致力于“消除饥饿、消除贫困”,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存在扶贫面窄、扶贫碎片化和返贫率高等难题。在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下,2018年1月,国务院多部委联合出台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指明到2020年,我国力争组建1.2万个生态建设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1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带动约1500万贫困人口增收。为此,广西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作为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精准扶贫的新方向,能够避免重走发达地区“高速发展、严重污染”的老路,极大地彰显生态旅游扶贫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精准扶贫的创新引领作用。

  二、困境分析

  广西实施生态扶贫有着良好的基础,其森林面积达2.2亿亩,人均4.6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62.2%,居全国第三位。目前,广西共有59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予以挂牌,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在生态扶贫观念的引领下,广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促进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生态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的有益补充成分,为扶贫事业做出了贡献。然而,受传统扶贫模式、资金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旅游扶贫工作仍然存在困境。

  (一)生态扶贫产业单一,旅游产品供给受限

  从生态扶贫产业层面看,生态产业结构单一,生态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是制约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生态旅游扶贫缺乏多元化、复合型、综合性生态产业的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面临风险。另一方面,生态产品供给受到数量、资金和思想观念等束缚,有效供给不足。

  (二)生态旅游设施滞后

  从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看,基建和文建关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宜居乡村打造。该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缺乏合理的扶贫规划引领。有的景区、片区范围内的建设布局却缺乏合理的规划,部分传统村寨景观中掺杂许多私营现代商铺,导致其传统生态文化景观的离散和破环。二是旅游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某村赖以生存的地下井水遭受污染,同时这些水被作为矿泉水采集供游客饮用,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三是产生传统文化的涵化、异化现象。

  推荐阅读:《植物生态学报》(月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我国生态学领域创刊最早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13411.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