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学术
您当前的位置: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研究和问题

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研究和问题

来源:核心期刊咨询网时间:12

摘要:这篇环境工程师论文发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研究和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等,对“十三五”环境保护做出了规划,总结十二五期间景宁环保工作获取的成绩以及问题,提出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主要任务。

  这篇环境工程师论文发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研究和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等,对“十三五”环境保护做出了规划,总结十二五期间景宁环保工作获取的成绩以及问题,提出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主要任务。

地球环境学报

  关键词:环境工程师论文,环境保护,规划分析,主要任务

  引言

  “十二五”时期,景宁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战略部署,全力实施“生态立县”方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811”生态文明推进行动,坚决落实治污减排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环境安全,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十三五”时期景宁的环境保护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十二五”期间景宁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

  1.1综合施策促进生态创建

  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等行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深化生态保护,积极推进生态示范点和国家生态县创建。2015年5月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县建设技术评估。生态示范点建设跃上了新水平,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市级以上生态村254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2个、省级绿色学校6座、县级绿色医院1家,县级森林村庄10个、森林城镇3个、绿化示范村73个。2015年,景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测评得分83.85分,比2014年提高9.04分,位列浙江省第3位。

  1.2聚心合力推进

  “五水共治”精心谋划科学治水,成立了“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出台“五水共治”实施方案、“河长制”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积极筹措资金,有序推进“五水共治”项目实施。巩固提升“清三河”建设,全面治理“垃圾河”28条共42.95km,整治“臭河”7条共33.46km,2014年申报了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并通过了市级验收;2015年组织开展“清三河”“回头看”等活动,完成东坑溪和王金垟溪河道整治提升8.7km。强化长效保洁机制,实施城乡一体化保洁全覆盖,将县域所有行政村、农家乐、旅游景点、河道及水域库面均纳入集中处理范围,该运作模式2014年获丽水市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奖。

  1.3污染减排和环境整治持续推进

  通过推进工程减排、产业调整强化结构减排、农业源减排促进管理减排等措施全方位推动减排工作。大力开展重点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全县29家不锈钢管和阀门企业全部以整体拆除方式完成整治。以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生态养殖提升和种植业肥药双控与减量三大工程为主抓手,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2-4]。已关停搬迁禁养区81家养殖场,共拆除管理房和栏舍面积37883m2,完成整治养殖场21家。“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削减13.02%,18.12%,17.52%和8.33%,累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162.75%,172.57%,233.6%和833.0%,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

  1.4环境能力建设不断提升

  全面加大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展景宁第二(外舍)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垃圾填埋场提标改造等工程,城乡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得到了全面改善。以国家生态乡镇创建为载体,以县财政拨款为主,整合部门的项目资金为辅,全县21个乡镇(街道)所在地均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城区红星和鹤溪街道排入景宁第一(溪口)污水处理厂,其余各乡镇排入各自城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203个。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完成龙潭桥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地开展饮用水源专项执法检查,确保饮用水安全。

  2“十二五”期间景宁环保工作存在问题

  2.1总量减排难度大

  “十二五”期间,该县环境质量持续优良,工业企业小且少,污染排放基数低,通过落后产能淘汰、治污减排和环境整治等措施落实,工业排放企业该关停的已关停、该治理的已治理,工业企业基本已无减排空间;景宁第二(外舍)污水处理厂2016年完成建设,景宁第三(佃源)污水处理厂规划2017年完成建设,生活污水减排量有限。随着城镇化提速、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总量有增加的趋势,需要更多的减量加以消化,污染减排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2.2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

  景宁环保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存在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新建污水处理厂进度滞后和垃圾渗滤液未得到有效处理等问题。景宁第一(溪口)污水处理厂于2007年投入运行,目前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转。2014年启动景宁第二(外舍)污水处理厂,该厂主要处理外舍王金垟产业复合区和外舍区块的工业生活污水,需加大力度持续跟踪推进项目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虽已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但渗滤液处理工艺简单,渗滤液中的特殊污染物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2.3双水源建设需加强

  景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龙潭桥水库,供水水源单一,一旦水源发生危险,必将造成社会恐慌。2015年开展了金村水库及供水工程专题论证,推荐新建金村水库工程方案作为生产生活供水主水源,并将原供水水源龙潭桥水库调整为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供水水源与备用水源。金村水库及供水工程,与现有的龙潭桥水库形成双水源量质互补,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2.4环保能力仍不能适应形势任务要求

  环保监测、执法队伍和装备硬件建设薄弱。目前景宁监测站配备了基本监测仪器设备,能够较系统地开展常规环境监测项目,但是与《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东部地区三级站的要求相距甚远,存在实验室面积不足、监测车辆和仪器设备老化、VOCs、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缺乏等困难。景宁环境监察大队存在人员与监测站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混岗、无在编执法用车、办公用房不足、执法设备没有建设配套的执法系统等问题。

  3“十三五”期间景宁环保工作面临机遇

  3.1政治基础更加坚实,政治保障优势逐步发挥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态立县”定位,这将为环保工作深入推进提供巨大的支持。景宁为贯彻落实省市“五水共治”、治气治霾等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行动方案、年度计划以及考核办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各部门和街道、乡镇的中心任务。

  3.2经济基础稳步提升,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2015年景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96元,处于上中等收入水平的起步阶段。经济结构升级取得新进展,2015年三大产业比重为14.9∶29∶56.1。随着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成为景宁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的调整都将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3.3法律基础日益完善,环保法治体系

  更加成熟以新环保法的全面实施为龙头,环保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从严从紧。依法治理将成为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和要求,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一系列制度将逐步建立,环境保护将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历史新阶段。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落实环境保护“督查+执法”三级联动,环保层级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3.4社会基础不断夯实,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形成

  当前全社会环境诉求不断提高,各方合力正不断聚集。公众参与环保、监督环保的方式日趋多元,为环境保护实现社会化治理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技术手段。环境保护顺应公众诉求,依靠和发动群众力量的条件正不断成熟。全面引导公众参与,使公众参与从环保信访向项目审批、环境执法、生态宣传、技术服务拓展,在提升全民生态环保意识的同时,也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了压力。

  4“十三五”期间景宁环保工作主要任务

  围绕“十三五”各项规划目标指标,以保持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生态空间管控、以治气治水治土、环境风险防范、环保能力建设等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1]。

  4.1强化空间管控,推进生态保护建设

  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和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对生态敏感地区实施强制性保护,全力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4.2实施“六大行动”,稳定大气环境质量

  深入实施“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与结构、防治机动车污染、治理工业废气污染、整治城市扬尘和烟尘、控制农村废气污染”等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到2020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30μg/m3以下,城市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全年总天数97%以上,全县空气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4.3深化“五水共治”,保持水环境质量

  坚持“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加大治污水力度,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保护制度。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推进农村污染防治[2]。到2020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面完成省“水十条”任务。4.4开展土壤综合治理,优化土壤环境质量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全面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治理与修复,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安全。

  4.5实现“四大提升”,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全面强化环境风险管控,提升饮用水源保护区风险防范,提升企业和园区环境风险防范水平,提升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应急能力,提升辐射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全县生态环境安全。

  4.6深化环保能力建设,强化基础支撑

  以环境监测和执法能力建设为重点,形成与环境管理相匹配的监测和执法能力,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5结语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深化实施“三县并举”战略,以保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环境问题为导向,强化空间管控,筑牢生态屏障,深入开展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战役”,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大力推进环境风险防范、环保能力建设,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到2020年,全县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群众满意度得到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区域发展格局日益清晰,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将景宁建成全国知名的生态养生(养老)之城,“中国畲乡•小县名城”初具形态。

  参考文献

  [1]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课题组.抓好景宁“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J].浙江经济,2015(24):63.

  [2]李琴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反思———以景宁畲族自治县高演村为例[J].城市建筑,2016(33):43.

  [3]李茹冰,林辉娇.农村整治规划及新农村建设中营造村落特色的探讨———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漈头村规划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1(10):82-85.

  [4]葛深渭.欠发达山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雁溪乡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09(3):153-156.

  作者:张艳梅 傅晓敏 周炯 单位: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推荐阅读:地球环境学报杂志(双月刊)于2010年创刊,本刊聚焦于报道全球变化研究,尤其是亚洲环境变化与全球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旨在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气候、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交流平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2017.com/lunwen/nye/11535.html

相关论文阅读

论文发表技巧

期刊论文问答区

农业优质期刊

最新期刊更新

精品推荐